東養古民居

東養古民居

東養古民居群,位於太平鎮西北5公里,大樓江北岸的金田東養自然村。古民居建於清朝中期。長136米,寬76米,面積8520平方米,座北向南,面向大樓江,多為青磚木結構。為東養吳氏先祖所建,其中吳氏祠堂最為堂皇。每座民居均雕樑畫棟,瓦脊、瓦檐、屋樑、門樓、四壁,分別是木刻、浮雕、五彩壁畫和書法。其他文物有木雕神龕、西洋老鍾等。

簡介

東養古民居東養古民居

東養古民居群座落在藤縣太平鎮金田村,始建於清朝。水陸兩路相距太平鎮城區都是5公里,是東養自然村400多人的祖居。東養村依山旁水,綠水縈繞,修竹成林,古村蔥蘢,鳥語花香,愜意宜人,地形好似飛鳳下山正在江邊飲水。這裡民風純仆,一座座古色古香,排列有序,縱橫井然,雕龍畫鳳,畫花築脊,流金溢彩的古民居群最吸引人。

外形特色

東養古民居東養古民居

長136米,寬76米,面積852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向大樓江,多為青磚木結構。為東養吳氏先祖所建,其中吳氏祠堂最為堂皇。每座民居均雕樑畫棟,瓦脊、瓦檐、屋樑、門樓、四壁,分別是木刻、浮雕、五彩壁畫和書法。高山流水,林石行雲,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神仙亭台,凡人勞作,均逼真意邃,栩栩如生。

民居中保存有許多的功名牌匾等文物。靠西一座的門樓上有“善著一分”大匾,東側的一座門樓上有“拔元”匾,是同治十二年吳國彥高中“拔元”獲授;珍藏在居室的匾,有“誥封奉直大夫”,是光緒四年皇帝封贈給吳宗文的功名牌匾。其他文物有木雕神龕、西洋老鍾等。

歷史淵源

景色景色

東養吳氏先祖是從南京逐步遷徒來的,古民居大約建於清朝中期,有200多年的歷史。它長136米,寬76米,面積8520平方米,沿襲中國建房的傳統座北向南,面向大樓江,多數是火磚和木樓結構。抗日戰爭期間美國飛虎隊與日本飛機曾在上空激戰,至今牆上還留下日本飛機機槍炮掃射的痕跡。民居共有15座,在土改時拆了兩座,其中一座吳氏祠堂是最堂煌的,文革時又歷盡了掃"四舊"的劫難,現存13座,可幸的是還算保存完好。從門樓走入房屋,經過前廳到後廳共三進深,中間是天井相間,每廳的兩邊是廂房。天井的左右是迴廊小屋。走入屋內舉目四望,內外的瓦脊、瓦檐、屋樑、門樓、四壁、棟樑等滿是一幅幅木雕、浮雕、五彩壁畫和書法。

木雕、浮雕和壁畫的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山川河流,神仙凡人,一個個栩栩如生,色彩有的斑駁,有的鮮艷如初。書法端莊典雅,秀麗精美,一派龍鳳呈祥,寶貴榮華的景象,不禁讓人想起當年的主人是何等風光,典雅和奢華。每座屋都雕樑畫棟,每座屋後廳的高堂上都是價值不菲的木雕神龕,其美倫美奐簡直叫人目不暇接,雕刻的神龕龍飛鳳舞,金光閃耀。其中的一個神龕正中竟還裝當時屬侈奢品的古老西洋鍾,不知它現在還能不能擺動。神龕的木雕書法精美致極,集詩、書、畫、工藝於一體,叫人領略到什麼是龍飛鳳舞,怎樣才是尊貴典雅。讓你不得連聲讚嘆在這邊遠的村落怎么會有如此精美高雅的藝術品?不禁追問它的主人歷史上是如何富甲一方的?現在他們的後人生活得怎樣?問尋建造此建築群的工匠們又是來自何方的能工巧匠?如果是本地人的藝人,他們的手藝還流傳?

東養吳氏祖先當年人才輩出,留下了許多功名牌匾和文物,處在中座的"昭信第"這塊門匾距今201年,是清朝嘉慶六年(公元1802年)武略騎尉吳日高的功名牌匾;如先靠西一座門樓上的大匾"善著一鄉"是道光十八年(1839年)署藤縣政堂評德時所獎的功名;向東一座門樓上的"拔元"匾是同治十二年(1874年),吳國彥參加在桂林的全省科舉考試高中"拔元"所授;珍藏在家中的匾上不同凡響地刻著"誥封奉直大夫",是光緒四年(1879年)皇帝封贈給吳宗文的功名牌匾。這四個牌匾是東養吳氏在清朝歷史受嘉慶、道光、同治光緒四代皇朝的功名,跨越70多年歷史的見證。

雖然現在如"諸侯寶劍"和"御賜墨硯"都已成為傳說,很多文物已經失散不存,但現存的房屋,木雕、浮雕、壁畫、書法等都散發著清中晚期濃烈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建築等氣息。這裡豐富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建築正期待更多有識之士去品味和解讀,去保護、開發,使它成為社會共同的歷史文化遺產。

相關詩句

東養古民居東養古民居

東養古民居
清幽古樸尚風騷,畫棟雕梁幾代豪。
故宅樓台藏舊夢,小橋流水伴香蕉。
下山飛鳳涌人傑,出谷黃鶯戀柳條。
更喜村民情似酒,任君品味過橫橋。

相關評價

東養古民居座落在太平鎮東養村,依山臨水,飛檐畫棟,為清代建築,共有十多座,工藝精良,民風淳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