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東陽村地處贛西,位於蘆溪縣城東郊,面積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76畝;農戶646戶,總人口2767人,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林木蔥鬱,環境優美,早在上世紀50年代獲評全國衛生模範村,曾風行"北方有個太陽,南方有個東陽"之說。其民風淳樸、生態文明、民生諧和成為遐邇聞名的"長壽村",被視為江南農村之典範。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吳國,鄰楚國,歷承吳風楚韻傳統文化,風景優美,人文薈萃,史悠名揚,人稱為古村東陽,名村東陽。

基本概況

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蘆溪鎮東陽村地處贛西,位於蘆溪縣城東郊,緊靠320國道,武功山毗連,面積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76畝;農戶646戶,總人口2767人,林木蔥鬱,環境優美,早在上世紀50年代獲評全國衛生模範村,曾風行“北方有個太陽,南方有個東陽”之說。其民風淳樸、生態文明、民生諧和成為遐邇聞名的“長壽村”,被視為江南農村之典範。

從2006年開始,東陽村發動全村黨員和村民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中,全面打造活力繁榮新東陽。幾年來,黨員幹部走在最前面,公開自己的承諾並努力踐行,同時帶領民眾投工投勞,先後建成樟樹下、新居、土橋、上布置嶺4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東陽村的地貌風景極美。村南依山,山後十幾里處是玉女峰,峰腳下北邊一座形似過去做官戴的紗帽的小山名紗帽嶺,緊靠著村莊背後。紗帽嶺後右側有一口由玉女峰山泉飛瀉沖刷而來的深潭,叫鳳仙潭。潭的右邊有一座形似古時官轎轎頂的小山,叫轎頂山。潭水出口處是禪台山。此山位於東陽村東,山高海拔390米,面朝蘆溪縣城拔地而起,山背向宣風珠亭村延去。站在山頂上,向西望蘆溪縣城和高坑鎮地貌一覽無遺;往東看宣風平疇旖旎風光盡收眼底;往北望去,銀鳳嶺儘是怪石林立綠色屏障。

東陽村迄今生產生活條件及設施列全市乃至全省一流,村級水泥公路實現“戶戶通”,全面實施清潔衛生工程並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給水排水合乎省以上標準,全村人都吃上安全的自來水。電話、電視、網路、太陽能路燈實現全面覆蓋。東陽村的新農村建設影響大、輻射廣,省、市、縣各級領導和各界人士來村觀摩的絡繹不絕。  

東陽風景 東陽風景

自然資源

東陽村有古樟,禪師台等,東陽村是萍鄉市“十大美麗鄉村”之一,也是市“文明單位”。這裡古樟成群、生態完好得到公認,維護生態、保護古樟在東陽形成共識,民眾不同意任何人去損毀生態。

東陽村有7棵千年古樟樹和一棵千年檀樹。古樟樹高20多米,樹圍有十多米,民國時期與玉女峰一起用為航空標記。幾百年樹齡的樟樹、石楠、檀樹、桂花、橘柚、柏樹等不計其數。是名副其實的“古樟群”,成為東陽村獨有的一道底蘊深厚的生態風景線。

這裡古樟成群、生態完好得到公認,維護生態、保護古樟在東陽形成共識,民眾不同意任何人去損毀生態。  

古樹 古樹

經濟概況

葡萄種植基地 葡萄種植基地

東陽村位處縣城東郊且有320國道橫貫東陽村這一地理優勢,先後引進方圓實業有限公司、蘆溪南方水泥製造有限公司、遠東電瓷製造公司、華輝電源、嘉鑫紡織有限公司、金陽花炮廠、申陽羊毛衫廠等7個上規模企業和10個小型企業,安排當地村民700餘人就業,人均月工資達1200餘元,使東陽村呈現出“外出務工者全返鄉、富餘勞動力全上崗”新景象。3個農村社區黨支部,按照村黨總支“爭創全市黨組織示範點,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帶領民眾因地制宜著力打造三個功能區,即:樟樹下農家樂社區、東湖文化社區、土橋農業觀光經濟社區。種養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採取“產業+支部+農民”的形式,吸引了46位特色種養致富能手、110戶種養戶加入合作社,帶領全村民眾通過自願流轉土地的方式,籌建總面積達1500餘畝的葡萄、麒麟西瓜、油茶林、吊瓜、玫瑰茄等7個農業產業基地,破解了以往“有田沒人種,多種沒有田”的難題。合作社通過發揮“三幫作用”(幫技術、幫服務、幫銷售),使當地特色農業走上了規模發展道路,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已突破8000元。

蔬菜種植基地 蔬菜種植基地

娛樂設施

東陽文化大舞台 東陽文化大舞台

東陽村圍繞“東湖文化社區、樟樹下新農村建設農家樂社區、土橋生態農業觀光經濟社區”三個功能區進行建設,並推動全村全面建設新農村;標誌性門樓、樟樹下農家書屋、村衛生所已建成;東湖社區黨支部(老年體育協會活動中心)全部翻修一新;占地面積2600多平方米的東湖文化廣場已基本完工,場內的籃球場已建好,景觀式東湖塘、文化舞台、健身娛樂設備、農家書屋等設施已建設使用;修建保護古樟樹圍欄9處;新建橋樑一座;累計硬化路面1200米,修建路基1500米;修建標準化水渠3200米,修復加固水塘2口;完成綠化4000餘平方米;共安裝健身娛樂器材32件。同時,建立了“六隊一室”(籃球隊、腰鼓隊、軍鼓隊、龍燈隊、舞蹈隊、老年門球隊、圖書室)建設,村民們在農閒之時經常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盡情地享受著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  

農業概況

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著力建立農業產業種植基地,全面打造生態農業旅遊觀光經濟區,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做活土地流轉,讓村民得租金,增加收入,由經營者集中承包土地,目前150畝葡萄已搭好架子正在栽種,220畝麒麟西瓜正在搭建大棚,300畝油茶林、160畝吊瓜、玫瑰茄等也正在栽種。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基地,農民人均增收達600餘元。

全村森林面積227.98公頃,林木覆蓋率達52.5%。村里沒有荒地荒田現象,廣大農戶將土地通過流轉,走集約化發展生態農業產業道路。東陽村南有玉女峰,北有銀鳳嶺,東有禪台山,西有蘆溪街,村內古樟古檀、丹桂翠柏成片成林,村落依山傍水,宜居宜農。  

種植園 種植園

治安概況

為創造一個安定和諧的人居環境,該村制定村規民約,在村委統一安排下組建文明衛生督導隊和黨員義務巡邏隊。在4年的發展和村治安管理工作辦公室負責人的領導下,黨員義務巡邏隊已發展成26人,近年以來處理了樟樹盜賣、山火撲救、抗洪救災、獵捕蛇蛙等8起突發事件,調處了17起矛盾糾紛,制止違法違紀事件80多起,抓獲各類違法人員70人次,扶貧幫困50多人次。較好地維護了東陽村的平安和諧環境。村委會還積極組織村民開展村民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和科普宣傳活動,定期組織村民開展文藝演出、籃球比賽、鼓號賽等,大力倡導新風正氣。如今村里搞賭博、迷信的人少了,勤勞致富、學習科學知識的人多了,文明、正氣、純樸、祥和的新風尚處處可見。獲得了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先進示範村。

東陽村警務工作室 東陽村警務工作室

東陽村還有文明衛生督導隊、紅白喜事理事會、家庭美德評議會等民眾組織,廣泛開展黨員設崗定責、百分考考核,“五好文明家庭”“勤勞致富家庭”等先進典型家庭評比活動。

東陽村義務巡邏隊 東陽村義務巡邏隊

近十年來,在村委會的民主管理下,充分調動了全村民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培養了廣大民眾的大局意識、奉獻意識、和諧意識。村裡的大事小事,都注重以生態為本,科學規劃,力求綠色效益。

東陽村堅持走生態發展、和諧發展之路,村里已連續多年無違法案件,無群體性事件,無人出村上訪。村民對居住環境、自然生態保護、社會治安狀況和村委會民主管理措施的滿意度均達到97%以上。  

東陽榮譽

東陽村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一心一意謀發展,有力推動了基層黨建、新農村建設等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獲得了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先進示範村”,省“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巾幗創業示範村”、“明星村”,市“十大美麗鄉村”、“文明單位”、“先進黨支部”、“基層黨組織紅旗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縣“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巾幗建功示範村”、“活力黨支部”等稱號。

東陽村所獲全國榮譽 東陽村所獲全國榮譽

東陽村在物質文明建設取得進展的同時,東陽村狠抓了精神文明建設。將《東陽村村規民約》分發到各家各戶,在村莊各顯眼處設立了標語、牆報、黑板報、提示牌等50餘處,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尚;成立考評組織,開展了“學習之家”、“美德之家”、“十星戶”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推動文明新風進村入戶。  

風景名勝

禪台寺又名禪師台座落於蘆溪鎮東陽村境內,距縣城東3公里。禪台山因勢頭朝袁水上游而有流傳“江西九十九條龍,唯有禪台上水龍”之說,故被民間視為風水寶地,禪台山古為“蟬頭山”因山形為蟬之頭而名。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據《東陽吳氏族譜》記載禪師台寺始建於洪武三年(1370),為後唐袁州府判史東陽吳姓始祖吳懷民第十三代嗣孫倡建。此後進行過數次擴建,至清嘉慶二十年構成前棟康王殿、孔聖殿門懸“敬聖堂”,右立老壇龍王廟,至此形成“一閣二堂三廟七殿”的格局。同設儒、釋、道三家。建築面積二千平方米。寺院雕龍畫棟,氣勢宏偉,慰為壯觀,為當時萍鄉四大寺院之一。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宗教政策得到恢復落實。1994年,當地民眾自發成立了“修禪寺籌備小組”組織信士捐資獻勞,對破損的老寺廟進行了維修。1999年,有釋明先,釋明典獎師傅來寺住持。弘揚佛教。於2001年修建山門,將該寺連線320國道的道路,修成水泥公路。2002年建改一棟齋堂。2004年新建一千平方米的大雄寶殿已莊嚴宏偉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因樹木成蔭、鬱鬱蔥蔥、夏日涼爽宜人,已成為人們朝拜、觀光、休閒的好去處。  

登禪師台

閒閒獨上古禪台,鷲嶺嵯峨靜景開。

水析東西隨地注,衢通吳楚傍江回。

春池泉涌珍珠瀉,畫閣雲環錦繡堆。

為想高僧傳勝事,未知白象肯重來?

吳琮獻( — ):字,清代蘆溪詩人。今蘆溪縣蘆溪鎮東陽村人。余不詳。

旅遊文化

東陽,一首古老延綿的詩,這裡歷史悠久燦爛,代代人文鼎蔚,是著名的“長壽村”。

東陽,這一片山川鍾靈毓秀,境內山水秀麗,景觀叢生,旅遊資源豐富。隨著武功山名勝風景區大力開發和新農村建設,加快了東陽村發展村級旅遊事業步伐。近幾年來投入不少財力、物力和人

鄉村旅遊點 鄉村旅遊點

力,打造一批名勝景點,形成觀光、旅遊、休閒好地方,每年來東陽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人逐年增多。東陽桃林美蘆溪。在禪台下有一片茂密的桃樹。每到明媚的四月,桃紅柳綠,賞花的人絡繹不絕,不少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對。如張吉群的《賞桃花》,詩曰:又上禪台一徑斜,雲煙深處隱丹霞。尋詩一樹臨風看,獨占春光是此花。

東陽村的旅遊開發帶動和推進了新農村建設及“農家樂”服務行業。如土橋經濟觀光農業社區,金龍灣、峰尖潭等農家樂休閒、飲食社區……

光榮與夢想共生,責任與我們同行。東陽村人繼承傳統的血脈,永不止步,和著時代的節拍,開拓進取,全力打造集自然、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生態新村,歌詠人間美好幸福生活新篇章。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東陽村現有醫療所3個,學校1所幼稚園1所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看病難上學難的問題。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人均入學率覆蓋率達到了100%。東陽國小是全省環境最好的百年以上的鄉村國小,得到的省、市有關領導的關心、重視。在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中,東陽村已建有3個農家書屋供農民民眾閱讀學習。

歷史文化

東陽吳氏

東陽村屬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蘆溪鎮管轄。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吳國,鄰楚國,歷承吳風楚韻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村磚廠下塘挖出石器數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本村土橋挖出漢古墓群。公元923年,南唐袁州刺史吳民懷逝世葬蘆溪洋田壠,其長子吳東約帶孝守墳三年後,定居在東陽開基立業。為紀念始祖東約公,明朝建社,為避諱人名,稱為東陽古社。古時,東陽村稱名教里,解放後,改稱東陽村。千百年來,吳氏人弘揚家風在這裡繁衍生息,重文崇武,立功建業,出三名進士、三名將軍、兩名教授和博士後導師,數次榮獲皇贊國譽。開創了東陽輝煌歷史,成為贛西望族。這裡風景優美,人文薈萃,史悠名揚,人稱為古村東陽,名村東陽。東陽村從先祖吳民懷之子吳東約一家人開始,吳家歷經1100多年,發展有20000多人,成為一大家族。

東陽村吳氏聚族而居,東陽村並同蘆溪街、楠木塘等地存有祠堂20餘座。每座祠堂有多副楹聯,現據記載存有94幅。村中老屋裡叢桂祠建於宋末,於1970年被拆毀,現存有叢桂祠兩根石柱刻“泉流溯婺源由江南而江右派衍萍川千歷歲”“樾萌培唐代建桂村於桂第根深梅里萬斯年”(江右即婺源大江邊江右村),記載東陽歷史。明洪武三年,吳氏十二世景賢公在新屋裡建分桂祠,後其長子在樟村下建丹桂祠,由叢桂至分桂至丹桂,明朝稱為吳家三遞。分桂祠門坊上雕著喜鵲衍梅,刻著福祿壽圖案,氣勢恢弘。村里現存“丹桂第”“三讓門”“太尉廟”“吳楚風民俗文化館”“古堤擋”“百年老校東陽國小”等多處傳統建築,及“崇文塔”“叢桂祠”“分桂祠”“門樓牌坊”等遺址。

據家譜記載: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為一世啟至吳氏始祖太伯為第27世;從太伯啟至東陽先祖民懷公為64世。吳民懷為南唐婺源縣籍進士,任山東省東昌知府。民懷公能文能武,與朝廷宜春籍洪太尉為好友。東陽老屋裡原叢桂詞旁還專建有太尉廟,以茲紀念(文革時被毀)。民懷公七十九歲時被洪太尉推薦任袁州(宜春)刺史。他被算命者算定必死在任上。結果在當年果然死在袁州刺史任上。家人原打算將靈柩經南昌、九江、鷹潭、上饒運至婺源安葬。因趙匡胤滅南唐戰亂,改為走旱路去長沙到洞庭湖經長江水路去九江到婺源。從宜春運至本村三裡頭壠田中,只見烏鴉一片撲在地上。隨行風水先生叫停,往四周一望,只見南有玉女峰,北有銀風嶺,東有禪台山,西有蘆溪街,說這是一個好地方。並捏指一算說:等到有馬騎人、戴鐵帽、魚上樹時就安葬在此,吳家人必有大發。並設計內坑坐東朝西,墓門坐北朝南。挖好墓坑後,第二天早晨,果然同時有當時居住在老屋裡的一諸姓人請了木匠肩個木馬經由此地(馬騎人);樟樹下一劉姓人從蘆溪買了個鐵鍋頂在頭上來到(戴鐵帽);一個過路人從蘆溪街買了一條魚,就把魚掛在樹上來看熱鬧(魚上樹)。這時風水先生一聲大喊:“吉時已到,安葬”,棺柩隨聲入坑。吳民懷長子吳東約在此看墳守孝,其弟東紹在洞庭湖落難後,流浪在長沙定居,並大發其後,另樹一支。當時花生嶺四周都有許多桂、柏樹,也稱為柏桂園。吳東約花了四百六十銀子買了田地、山林定居在老屋裡。從先祖吳東約一家人開始,吳家歷經一千一百多年,發展有七千多人,分布在本村老屋裡、新屋裡、樟樹下、蘆溪的南木塘、院前、蔡家嶺、大安里、高坑、及宜春合浦、廣東、四川、台灣等地,成為一大家族。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時,洋田村建房剷除了墓地,挖了一層。現年九十多歲的吳森富等人親眼看見挖出兩隻淨瓶,下面就沒有再挖了。吳家人永遠不會忘記那裡是自己先祖的墓地。

現今東陽村,4.4平方公里,600多農戶,2600多人口,吳姓占大多數。村雖不大,卻蘊藏著巨大的人文能量,吳氏人發奮勤勞,積累了大量財富。在解放前,有租田上千畝,分布在宣風、高坑、泉江、安源、大安里、南坑等地,還有山林數萬畝。歷代族人將財富投入到學文習武中,獎勵學子,形成深厚學風,人才輩出。吳東約之孫吳建於1049年考取宋朝進士,任雲南大理府知府,吳琯於1181年考取宋朝進士入翰林、官任總制御史、吏部、禮部尚書。吳三益於1604年考取明朝進士,任大理寺正誥授大夫,徽州府丞。清乾隆皇帝下詔書贊吳來聘母親為母儀淑範、賞八品孺人,匾額今存。有褒獎五品官3人、六品官4人、八品官76人,有參軍3人,恩授登侍郎31人、秀才28人。晚清舉人吳紹固、燕京大學畢業,在校與毛澤東結為好友。民國時曾三任樂安縣縣長,後主修萍鄉縣縣誌。本村曾家屋坊在禪台山腳下對面,門前河水流往新屋吳家。解放初他為曾家大門寫下楹聯:“屋對東山如住魯,門臨流水直通吳”。以春秋時魯、吳兩強相比,對仗工整,意味深長。一九六二年,我的堂兄吳德行娶我表姐羅瑞蓮,本村文人吳信華出一橋聯:“四維八德直衝羅家迎淑女”,羅家對出:“口天同慶東陽吳府配才郎”,成為美談。

至解放初,本村並同蘆溪街、楠木塘等地吳氏祠堂19座。每個祠堂都有多副楹聯,家譜記載有94幅。在封建時期,吳氏就主張男女平等。將“天地好生之德,不分陰陽,父母愛子之心,何分男女”之說載入家譜,顯示著人性的光輝。現老屋原叢桂詞兩根石柱分別刻“泉流溯婺源由江南而江右派衍萍川千歷歲”;“樾萌培唐代建桂村於桂第根深梅里萬斯年”(江右即婺源大江邊江右村),記載東陽吳氏歷史。老屋裡叢桂詞建於宋末,又在明清、民國初期修膳數次,於一九七0年被拆毀。明洪武三年,吳氏十二世景賢公在新屋裡建分桂祠,後其長子友良在樟村下建丹桂祠,由叢桂至分桂至丹桂,明朝稱之為吳家三遞。記得分桂詞,門坊上雕著喜鵲衍梅,刻著福祿壽圖案,氣勢非凡。一九五八年作為東陽村的標誌物拍成照片。傳說在建分桂祠下基時,有一人路過,自己搬一椅子對著玉女峰坐下一會即走。走後有人發現是有名的大地理師楊九萍,立即告訴族長,族長連忙趕去,追了幾里,當面請教楊大師大門朝向位置,楊說,如果吳家有福,我坐下的椅子沒搬動,就是大門的位置。並說,東陽有玉女峰、禪台山、轎頂山、紗帽嶺好景,地理獨特,風水好,評為三元不敗,丁財秀髮。族長即謝跑回,看見椅子未動,就按椅子擺放定位為大門方位和朝向。後新屋裡,樟樹下果出進士,將軍數人。

東陽歷史名人

吳氏宗族十分重視教育,1908年,集用祠堂公產,在紗帽嶺下建造了萍鄉全縣第一座農村私立完全國小。並用租谷資助貧困家庭的男童女幼上學。

解放後東陽村,仍出局廳級八名,團職軍官2人,二名教授。吳鴻,新屋裡人,1963年2月生,現任華南農大副校長、教授、博士後導師,曾留學瑞士,專業藥用植物研究,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現為農工委廣東省副主委。其兄吳亮同為大學教授。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報國衛家的人才。清朝有武舉人兩人,據載:清光緒年間,大安里有錢人羅風綱和南坑鄧海山因不滿朝廷,辦哥老會,舉兵近萬人,西攻禮陵、萍鄉縣城,東犯袁州城,州縣奈何不得。萍鄉縣縣丞顧家相報江西道台並急請東陽村用公產租谷購買洋槍,組團練訓兵對抗,由吳啟連、吳啟濤各率精兵營,持槍炮進行清剿,一舉成功。道台向皇帝奏章:攻破九洲,兵占三寨。皇帝不解,思九洲乃中國,這時文延式奏曰:我家鄉一小地名叫九洲。縣丞送來寫有“尚義可風”大匾祝賀(此匾今存),並給吳啟連、吳啟濤褒獎為六品官員及有功將士共46人獎賞。辛亥革命初期,富家子吳振才參加同盟會,在送刻起義印章去安源途時,被密告被捕,但寧死不屈,不供同黨及姓氏,被點天燈活活燒死,時年33歲,家人不敢收屍,幸被安源的吳家佃戶人暗中埋葬,後江西省省長熊世暉寫墓碑,遷回東陽安葬,民國政府評為烈士。1930年村中吳坎元等四人參加紅軍並犧牲,評為烈士。

民國期間,本村學生吳葉邦、吳調樞、吳若書在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中服役,後吳葉邦在湯恩伯部下任少將參謀;吳若書任少將機械師師長,成為中國革命軍軍事代表團成員訪問過印度;吳調樞當上校團長;吳建中在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江西第1軍服役,隨軍長賴世煌一起逐級升遷至該軍第一師少將師長(宣風易簡烈士任該軍第二師師長)。蔣介石凝賴世煌通共,曾下手令要吳建中殺賴,許吳當江西省省長,但他重義不受。傳吳的下屬熊世暉殺賴後當省長。此期間還有吳鐵山為國民革命軍團長,他們在抗日戰爭中都立過戰功。此時,東陽三個少將、三個團長、營連長九人。他們回家探親,在進村前便脫下授封制服,穿上便衣,在長輩及族人面前都謙和有禮。那時民間頌傳東陽當官的雀皮帶要用高箕子來擔。成為東陽輝煌時期之一。那時,吳家族人勢力極大,並置有槍枝。蘆溪鄉公所派人到村辦事,不敢進村,而是在村頭傳話。一九四六年高坑煤礦提高煤價停賣,新屋裡吳承實一聲叫喚,幾百人去高坑擔煤,礦主聽說東陽人來了,不給錢都可擔走。一九四七年一群國民黨傷兵在蘆溪火車站為辱一吳姓女子起斗,架起機關槍圍攻東陽,村人不懼,對著放了幾下土銃嚇得傷兵退走。解放戰爭中,富裕人家女青年吳葉榮等3人高中畢業後參加解放軍,在軍政學校任教員。解放後,該村有兩人在軍中任團職。

說到吳紹固和吳若書父子,吳德全生前還講到了其父子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吳若書很有軍事才能,與程潛等將領交往深。一次在擬提升前,被蔣介石召見,見他雖有內才,但個小,就說他適宜做政治工作。一九四八年棄官回鄉。第二年,程潛率國民黨軍隊在長沙起義投誠後,派人送信給吳若書,要他同吳調樞等原國民黨軍官去長沙,允原在國民黨軍隊的職務降半職在解放軍中任職。當時蘆溪、宣風等舊時軍人都來找他商量去長沙。但他厭煩官場生活,決定過清閒日子。其父吳紹固卻勸說,若不去長沙,可能遭不測。若書等人去了萍鄉,看到解放軍政策好,於是又返回家鄉。他對其父說:共產黨政策好,從戰場下來的俘虜都優待,願者留軍,回鄉者發路費,我已離軍一年多沒有事的。並說憑我的大學文化當一個教師對社會也有利。但工作組違背政策,把吳若書、吳葉邦定為反動軍官。這時吳建中帶萍鄉清鄉團殘部躲到大安里,解放軍派人前去說降,允繳槍不殺。吳就同意並寫條派人送給解放軍,投誠後因有紅軍家屬告吳建中欠紅軍血債,於是吳建中和吳若書、吳葉邦在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六日被槍決。不過幾天,就在工作組決定把吳紹固作為官僚地主進行批鬥並執行槍決的當天,吳紹固為兒子死不平,去萍鄉乘火車上北京,找當年在北大圖書館工作的好友毛潤芝反映下層執行政策變化的情況。到北京住在同學家,同學勸說,毛潤芝現為國家主席,戒嚴森備,門都進不去,向誰反映?住了幾天,北京嚴查外地人,吳紹固就回來,躲在宜春合浦吳家兩個月。這時工作組也派人去合浦捉拿,被族人藏了起來。隨後,吳紹固躲到泉江莊地佃戶家,佃家見東家老闆來了,熱情招待,但不得不向當地組織報告,結果被遺返回東陽。他以為這次必死無疑,走到禪台邊用國語對押送人說:“禪台是名勝古蹟,以後是休閒的好地方,要保護好。顯示出一個學者的遠見。這時,工作組已撤走。吳紹固還是活了下來,這不經意的一次出走,競留下了他的一條性命。  

歷史遺存 歷史遺存

東陽八景

東陽八景古詩

吳紹熙詩

【作者簡介】吳紹熙(1857—?):吳錫煥子,生於清鹹豐七年十月。今蘆溪縣蘆溪鎮東陽村人。國學生。清光緒壬辰年(1892)因積極參與操辦地方團練鎮壓萍鄉哥老會起義“有功”,被清廷授予六品官銜。

禪師台古

雲樹郁蒼蒼,花深滿徑香。

鐘聲沉嶺外,苔跡沒溪旁。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影耀金鐙碧,丹燒石洞黃。

煙消晴日麗,帽脫露圓光。

玉女峰尖

瑞氣藹三峰,偏開玉女容。

尖因遙更銳,情在近還濃。

磅礴靈應積,菁英脈自鍾。

遨遊誰漫興,小住好扶筇。

楓仙碧潭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泉響滴泠泠,風篁掃瀨吟。

潭空澄古澗,楓老映層岑。

影倒峰千仞,波涵月一潯。

有人來浣濯,只為去塵心。

桂苑花丹

望望亦花村,人家古樸存。

數株丹桂地,萬戶紫荊門。

耕織堪圖覽,詩書把酒論。

五朝名宅第,蔚起有人文。

轎頂山崇

大地廠天關,門開輒見山。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雲霞懸絕頂,風雨洗蒼顏。

覆冒如張蓋,游觀好倚闌。

至今靈秀在,鍾毓本循還。

紗帽嶺峻

峙立玉峰前,嵯峨勢儼然。

冠裳因地記,紗帽肖形言。

紫結氤氳氣,青浮澹沱煙。

五雲開際會,光景浩無邊。

樟塢風清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颯颯送清飈,風光一望遙。

格高情自古,色老氣彌迢。

爽暢懷千尺,剛貞歷數朝。

陰濃長夏日,淅瀝把涼招。

芥園春暖

淑氣透和晴,韶光耀眼明。

鳥歌春宛轉,人樂歲豐盈。

天曙雞鳴早,風斜燕受輕。

伊誰窺示戒,日涉趣應成。

東陽賦--- 陳 菲 吳紫生

昭萍形勝,金鳳呈祥。東隅古村,名曰東陽。造化神功,賦一方沃土佳壤;陰陽和合,成一村史悠名揚。遠古先民,蓽路藍縷,遺存石器證艱難草創;缽傳後裔,披星戴月,出土漢墓見文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東陽村[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轄村]

明之光;劉孫諸姓,耕雲播雨,時在隋唐樂豐饒農桑。興矣哉!發韌於吳氏,肇始於南唐。婺源進士吳民懷,著袁州刺史官袍,享地方治理皇糧,積勞成疾,卒於任上。長子東約,扶柩還鄉。路徑此處,瑞兆示祥,順乎天意,擇地安葬。東紹駐湘,東約留守帶孝三載,持人倫之綱,山水有情,東約眷戀購置地產,定家居之常。柏桂滴翠繞宅所,是謂柏桂園,奇葩吐艷耀門楣,堪稱花卉廊。吳門繁衍伴水生生不息;吳脈興隆依山代代未已,遠村近鄰皆呼東約人,東約人名傳十里八鄉。祥籠起舞靠龍頭,此地龍頭推吳氏,吳氏叢桂大祠立南宋,續建分桂丹桂在明初,吳門三桂佳話長,吳門三桂久芳香。明朝建社,敬東約奉為始祖,感恩前輩,定社名始起東陽,東陽以海納百川之襟袍,涵多姓移民入寶地,東陽以山壘千石之軒昂,融眾親雜居共榮光,嗟乎!古村東陽,源遠流長,名村東陽,史跡輝煌。

東陽佳境,錦繡山巒,堆綠疊翠,霞飛雲盪,石青草碧苔濕風涼,鳥唱樹蔭,悠然以流韻;枝搖花影,淡然以沁芳,清泉潄玉,汨汨潤叢簧,浮光泛彩,閃閃亮流觴。三峰獨挺玉女峰,天欲雨五色雲氣涌峰端,宛如玉女披衣飄逸景象;織綿籠罩紗帽嶺,猶如古代官吏紗帽形狀。嶺側風仙潭深邃莫測碧水蕩漾,潭邊轎頂山華蓋蔥蘢瑞氣噴張,秀木迤邐禪台山,登茲山心曠神怡視野開朗,西望蘆溪城廊萬千氣象,東覽宣風平疇旖旎風光,北觀銀山嶺綠色屏障。東陽佳境,挺立古樟,銅乾虬枝越千年風霜,根深葉茂錄歷史滄桑,有煙霞繚繞,有鳥鵲飛翔,有匝地綠蔭,有彌天清香。此乃東陽鎮村之寶也,護佑東陽人年年歲歲平安吉祥。東陽佳境,田野畫廊,禾苗鋪錦蛙隱鳴樂章,荷稻玉立邀魚躍波浪。有瓜果芬芳,有稻穀金黃,有畜禽健碩,有作物茁壯,此乃東陽立村之本也,養育東陽人歲歲年年豐衣足糧。嗟乎!古村東陽,生態秀美,宜居之鄉,名村東陽,衛生模範,長壽之鄉 .

東陽人文,厚重昭彰。繼往彌新,脈傳薪旺。宋儒遺存玉女飄衣浪漫愛情華篇,明人留下禪台古寺仙意縹緲詩章。崇文塔投下七層身影,回龍寺展示佳聯兩行。重文崇武剛柔相濟,勤學從戎相得益彰,有唐宋明朝進士,有歷朝文官武將;有村團平亂,朝廷大獎。有父母賢淑,皇榜讚揚;有志士加入同盟會甘灑熱血,有驍將投身北伐馳騁沙場;有黃埔八友三人授將,有紅軍四男獻身信仰,有豪傑英勇抗日衛國護疆,有俊彥援朝援非國際褒獎,有眾勇轉戰南北業績榮光。數榮皇贊國譽,盛矣哉!民風淳樸,燦燦然耀也;學風純正,鬱郁乎文哉!吳家祠堂公產助學才俊出,東陽村小萍鄉第一美名揚,斗轉星移代有傳承,日新月異輩出棟樑。報效新中國,服務全社會,胸懷世界風雲,腹笥錦繡文章,嗟乎!古村東陽,光前裕後,虎臥龍藏,名村東陽,叢桂郁馥,流播久長。

玉女峰巍巍,袁水河湯湯。新世紀的東陽迎來復興,新世紀的東陽走向輝煌。與歷史對接,重現實踐行。矚未來曙光,承先賢風範,續往昔榮譽,譜燦爛華章。天行健,地包容,東陽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地人和福祉綿長;日生輝,月耀光,東陽人開拓奮進,創新立業,日月人適富裕興旺,東陽必勝,東陽必強。天地為東陽作證,日月為東陽壯行。東陽龍騰虎躍,東陽乘風破浪,東陽創造出更大的輝煌!  

吳楚風博物館

東陽村博物館館藏部分文物 東陽村博物館館藏部分文物

東陽民俗文化展覽館,是蘆溪縣的第一館。東陽人利用一座老民居改建而成。館內收集有:農業耕作生產農具,農民起居生活用品和反映地方特色的民間手工業品,三大類1000餘件文物,同時保存“三讓門”丹桂第等20座古建築,凸現了東陽村深厚的文化底蘊。  

蘆溪縣蘆溪鎮東陽村豪英坪發現 漢墓群。經文物專家對散落的陶罐碎 片進行分析、考證和鑑定,認為墓址陶 片除少數是宋、元時期的影青瓷外,大 多數是漢代的。文物工作者還在墓群 發掘出狀如斷劍的一截長約20厘米、 寬約4厘米的先秦時期石兵器“戟”,是距今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 物。這在萍鄉是首次發現並被收藏。該墓群的規模和數量為萍鄉市考古發現之最。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