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陸園

東陸園

名取東陸乃是是借了雲南大學前身東陸大學之名而成。 雲嶺之南,昆明之中,翠湖畔圓通山旁有園名東陸,是雲南大學本院。 雲嶺之南,昆明之中,翠湖畔圓通山旁有園名東陸,是雲南大學本院。

1 東陸園是雲南大學的替代吧名稱

東陸園吧logo東陸園吧logo
東陸園吧由昆明志願者向百度申請,並於2010年3月20創建成立,3月31日 在昆明志願者屢次申請吧主失敗後 奇蹟降臨 東陸園吧有了第一任吧主,從此東陸園吧開始積極宣傳,聯絡校友,與其他貼吧合作,開始了艱辛的發展之路。東陸園吧作為原雲南大學吧的替代貼吧,著力於校內討論、活動宣傳、學校介紹、新生疑問解答等工作,配合雲南大學俱樂部,實現了原雲南大學吧功能,成為人們關心、關注、了解雲南大學的一個網上交流平台。 作為雲南大學替代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東陸園吧的發展會更進一步!

2 指的是雲南大學校本部

名取東陸乃是是借了雲南大學前身東陸大學之名而成。教授學子共進,學者滿腹,科學人文盡展民族風采。環境優美,氣候宜人,詮釋了春城美名;會澤百家,至公天下,濃縮了雲大精神。八十年風雨皆程,東陸園名譽華夏

東陸園南門(雲南大學大正門)東陸園南門(雲南大學大正門)

3 指雲大本部的校園

雲嶺之南,昆明之中,翠湖畔圓通山旁有園名東陸,是雲南大學本院。園內櫻花海棠飛

雲南大學東陸園雲南大學東陸園
舞,銀杏參天,修竹綠草各顯翠綠。

4 東陸園序

東陸園序
雲嶺之南,昆明之中,翠湖畔圓通山旁有園名東陸,是雲南大學本院。名取東陸乃是是借了雲南大學前身東陸大學之名而成。園內櫻花海棠飛舞,銀杏參天,修竹綠草各顯翠綠;教授學子共進,學者滿腹,科學人文盡展民族風采。環境優美,氣候宜人,詮釋了春城美名;會澤百家,至公天下,濃縮了雲大精神。八十年風雨皆程,東陸園名譽華夏。

東陸園內雲大鐘樓東陸園內雲大鐘樓
沿翠湖北行,可以從正大門步入園內,邁過象徵九五之尊的石階,達會澤院,雲大精神隨風迎面而來。建立之初的訓詞在經過翻新裝修後的園內依稀可尋。曾讀校史,東陸大王唐繼堯致訓詞四條“其一,國家不幸,大亂迭興。…….其二,歐戰以還,思潮勃興。……其三,廢督後實行民本政治,如籌實業,教育,交通及一切庶政,在在需要專門人材,方克有濟。此項專門人材更非由大學以造成不可。其四,本省無相當之學校以升學,今設以大學向上,以便人材易出。”簡單明白闡述了其時設立東陸大學之意義:創辦大學,培養人材,以籌辦實業,伸張正義,發展民治,治亂安民。這與隨後董澤頗具開放精神與全球意識演說相互補充,演化成今天雲南大學“會澤百家,至公天下”之大學精神。
凡大學必有其精神。儒家經典著作四書之首《大學》開篇概括大學之要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於至善”此即是在今時被稱之為“大學”三綱。其從某種角度表明了古代儒家對“大學之道”的界定與述說,此大學之道實是大學之精神。時值科技、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千變萬化之時世,各大學皆具備自身特色,有自己競爭發展前進之精神:北大的兼容並包,清華的樸實厚重,復旦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靈巧,雲南大學則有海納百川 的博大。北大因自信而出類拔萃,清華因謙虛而名揚海內外,雲南大學則因豁達崛起。會澤百家 ,至公天下何其博大,足以讓令雲南大學成為西南第一校,進而服務於邊陲,揚名海內外。
求學東陸園,笑看風花雪月流過四季,冷眼對物慾橫流之社會現實。
於會澤院尋找費孝通、華羅庚、嚴濟慈、馮友蘭、呂淑湘等著名學者之遺風,於慶來堂追憶熊慶來先生為雲南鞠躬盡瘁之歷程,這些古老的生活方式與現代急功近利思維形成直接比較。在“妙手著文章,鐵肩擔道義”面前,考托福出國、賺美金成位最高追求,這不知道是新世紀大學生的幸還是不幸。雲南地處邊陲,屬民族大省,教育落後,人才匱乏,科技落後,社會發展之步調緩慢。東陸大學應運而立,歷經八十年十五任校長勵精圖治,從東陸大學到雲南大學,一直將雲南之發展,民族、社會前進視為己任,體現雲南大學之精神。從設立東陸大學之初衷,再到熊慶來“清華模式”的思路下,逐步朝一流大學發展,此乃雲南大學發展之第一個黃金時期。然,繼熊慶來先生後很長一段時期,雲南大學發展步子略顯緩慢,直至政府將其列入國家首批“211工程”大學之一及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建設高校之行列後,雲南大學方才迎來二次高速度發展時期。
今時之東陸園裡除開這些輝煌歷史,欲尋找出一點值得我們有哪怕一點點驕傲的亮點已是近於苛求的奢望,這緣於求學之子自覺或不自覺在輝煌的歷史溫床上睡熟了,變成歷史收藏家。誠然,不該忘記歷史,不能忘記歷史。然前輩們遺留之成果更多的乃是超越的坐標而非發展的成本;歷史已經成為過去,“過去的不會再擁有”一句格言傳遞給今天的是反思與借鑑。諸多同輩新生挾傲慢態度進入進入東陸園。他們認為其學識足以使得他們成功,甚至學會嘲弄,拍打著胸脯嘲笑社會。反之,前輩總是保持謙虛,總在困難地使自己成為更完美之學者,以追求知識、為社會文化進步儘自己一份責任。其偉大之處其一乃是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弱點變為強項,總在尋找最新的知識,試圖讓自己變得更高明。而這正是新世紀東陸學子與前輩需要匯合的地方。
前人創造歷史高度於東陸園內,如座橫亘在後來人面前的高峰絕嶺。後來人更多的是對前輩們王者之風的膽寒與膜拜,而不是自內心積聚著的強烈的挑戰,偉人非用來供奉,實是我們超越的對象。懷念歷史非為了重複已經發生的事,傳奇一再重複就成了平庸,敬重前輩的人也不是要成為他的克隆;歷史不是用來朝拜的,歷史是作為創造新的歷史的參照物而存在的。今人也不可能成為第二個馮友蘭、呂淑湘,也不可能成為第二個熊慶來,惟在此基礎上參照前輩之功業,超越前輩,將自己鍛造成一名有用之人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