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閣華僑農場

1963年,由省農墾廳接辦,改建為地方國營農場。 1964年,首批安置印尼歸國華僑179戶,920人。 至1988年底,全場共有943戶,3406人,其中職工1650人。

基本信息

1958年由省輕工業廳投資建鹽場,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共建成一條5公里長的海堤,一個蓄水量100萬立方米的地面水庫和兩個4孔、一個5孔的排洪閘,一個單孔納潮閘以及大小涵洞45個。並基本完成灘內鹽田配套建設。鹽場面積1652畝,當年生產原鹽2340噸。1963年,由省農墾廳接辦,改建為地方國營農場。1964年,經省委批准,由國家僑務辦公室接辦,改為國營華僑農場。農場土地面積原為12180畝。1975年鹽場劃歸地方國營後,農場實際面積為10272畝,其中耕地面積6020畝、水面積2000畝、園林面積600畝。
建場初期,全場總人口1193人,其中職工535人。1964年,首批安置印尼歸國華僑179戶,920人。1965年又安置新加坡、泰國和印尼部分歸國華僑。1978~1979年,先後又接待安置印度支那難僑三批340戶,1622人。至1988年底,全場共有943戶,3406人,其中職工1650人。1988年,全場糧食總產2786.8噸,超額完成糧食定購500噸的契約;糖蔗總產8095噸;生豬飼養數8086頭;水產養殖23.1噸。總產值達1667.06萬元,盈利91.05萬元。文教衛生事業日益發展。1988年全場有中國小校各1所、幼稚園5所、託兒所6所、職工業餘學校3個班級。在職教師34人,中小學生793人,托幼兒童33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9%。職工醫院設備較先進,還有電影院、娛樂室、閱覽室等文化設施。
從建場至1988年,國家累計投資總金額1400.67萬元,累計回收稅利總額1278.14萬元;全場除生產自給外,還向國家提供商品糧23923噸、米粉717噸、生豬1131噸、雞鴨14.09萬隻、蛋品142噸、鮮魚214噸、各種酒,1315噸、塑膠拖涼鞋749萬雙、出口塑膠製品和瘦肉型生豬達1648萬元。同時還興建一座年飼養能力為1萬頭的機械化養豬場。全場有汽車11輛、大小拖拉機25台、聯合收割機6台、插秧機7台、抽水機41台、揚谷機37台、工具機8台以及其他農機具,各種機械總馬力4277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