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道主效應

東道主效應,是指體育比賽中主辦地隊伍會因為東道主的各方面優勢取得出乎平常的好成績的一種現象。此效應體現的甚為明顯的是當今的兩大比賽:奧運會賽場和足球世界盃比賽,歷屆比賽表明,東道主效應讓主隊獲利甚多。

含義

東道主的主場優勢明顯東道主的主場優勢明顯

美國心理學家Coumeya,將東道主效應定義為:在主客場比賽場次對等情況下,主隊在競賽中獲勝的比例超過50%。他總結了棒球足球籃球等一些運動項目的主場勝率,發現主場明顯高於客場。

奧運賽場

“奧運主辦國金牌井噴現象”在百年奧運歷史上十分常見,行話可稱之為“奧運東道主效應”。中國軍團在北京的“爆發”,正是該效應在起作用。
來看一下以下數字對比。日本在1964年之前的兩屆奧運會上均只獲得4枚金牌,但東京奧運會金牌數如火箭升空達到16枚;西班牙自莫斯科奧運會到自己主辦奧運會之間,每屆都只收穫一枚金牌,但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一下躥升到13金;韓國借漢城奧運之機勇奪12金,前所未有地躋身金牌榜四強行列,而之前他們的奧運“金庫”里總共只有7枚金牌;悉尼奧運會上澳大利亞喜獲16金,而在之前的10屆奧運會上,他們的金牌數從未達到過兩位數。
把“東道主效應”發揮到極致的,當數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蘇聯和美國分別在自己的家門口狂攬金牌80和83枚,分別比平常情況拉高了三四十枚。當然,那兩屆奧運會因為雙方相互帶頭抵制,只能算半個世界的奧運,金牌的含金量打了折扣。
根據歷史經驗,“東道主效應”使金牌數上浮10枚左右是很普遍的情況。

足球賽場

取得好成績

東道主效應--歷史上最弱的東道主也沒輸球東道主效應--歷史上最弱的東道主也沒輸球

從1930年的烏拉圭到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已經走過了80年。每一屆的世界盃,東道主球隊的表現總會成為焦點。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總能利用承辦世界盃的便利獲得好成績。歷史上,共有6支球隊憑藉東道主身份獲得了世界盃冠軍,他們分別是1930年的烏拉圭,1934年的義大利,1966年的英格蘭,1974年的前西德,1978年的阿根廷和1998年的法國。毫無疑問的是,在當屆世界盃上,以上六支球隊均獲得了諸多便利,比如避開了強敵,比如在裁判等敏感問題上直接或間接獲益,比如擁有以逸待勞的優勢。

東道主優勢

世界盃東道主的優勢有多大?有數字為證:過往19支東道主中(2002年世界盃日本、韓國均為東道主),57.9%的球隊(11支)最終名列三甲,進軍八強的比例高達84.2%,換言之,東道主有幾近6成的可能入圍三甲。

經濟利益保送東道主

想要明白東道主的優勢何在,首先要搞清世界盃強大的“吸金力”。此前2屆世界盃,東道主和國際足聯都賺得“盆滿缽滿”,2002年世界盃東道主的直接經濟收入高達180億歐元(盈利2億歐元),2006年世界盃德國也入賬100億歐元(盈利1.35億歐元),而國際足聯僅電視轉播費一項兩屆世界盃就獲利20億美元。德國世界盃收入源自東道主入圍四強帶來的高額票房以及附加經濟力,保送東道主背後是巨大的經濟利益。

地利人和優勢

過往18屆世界盃,歐洲、南美球隊各有9次掄元,但“外戰無冠”的魔咒頗令歐陸豪強尷尬,“內戰內行”的歐洲球隊9次捧杯均是在歐洲大陸,卻從未在歐洲以外舉辦的世界盃奪冠。南美三強中,巴西人適應力最強,5次掄元倒有4次是在本土之外(1962年智利世界盃、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1994年美國世界盃、2002年韓日世界盃),阿根廷先後在本土和墨西哥兩度登頂,烏拉圭則是在本土和巴西捧杯。如此水土不服,多少能說明“天時地利”的重要性!

東道主“借東風”的案例不勝枚舉:1970、1986年世界盃墨西哥藉助高原優勢殺入八強,1966年世界盃英格蘭在溫布利球場七戰成神,1994年美國世界盃頂著12點酷熱的太陽做賽均是經典戰例!適應氣候、場地條件之外,球迷乃至本國政府的支持自然也是優勢,首屆世界盃決賽70000人的球場湧入90000名觀眾、1978年世界盃漫天飛舞的藍白紙屑、2002世界盃韓國“紅魔”名動天下,1966年世界盃三名英格蘭球迷甚至在比賽尚未結束時就沖入場地慶祝,球迷的巨大熱情往往會推動球員的強大動力。

東道主潛規則
世界盃從無東道主小組賽出局的先例,如何保送東道主進軍淘汰賽?抽籤時“暗箱操作”自然難免,1994年世界盃美國與瑞士、哥倫比亞、羅馬尼亞同組,1998年世界盃法國的小組對手是沙烏地阿拉伯、丹麥、南非,2002年世界盃日本與比利時、俄羅斯、突尼西亞同組,2006年世界盃的哥斯大黎加、厄瓜多和波蘭更是很難給德國人製造威脅,誰不羨慕東道主的“好手氣”。

有好事者總結“世界盃十大爭議事件”,不幸的是其中竟有六件冤案為東道主“製造”,阿根廷1978年登頂,韓國2002年連克葡萄牙、義大利和西班牙,英格蘭1966年決賽赫斯特的疑問球都是“黑哨”改變比賽走勢的經典戰例,至於1970年世界盃墨西哥球員搶罰對手的自由球更成為讓人瞠目結舌的荒唐一幕,荷蘭人1974和1978年兩度負於東道主,是實力不濟還是運氣作怪,恐怕只有天知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