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田鎮

基本信息

福建省南安市東田鎮

東田鎮藍溪
概述

東田鎮位於南安市西南部,南面與廈門同安接壤,南同公路貫通全境。全鎮面積17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6萬畝,耕地1.8萬畝,人口5萬人。

東田地名,來源於唐禧宗年間(公元879年),黃巢起義軍入閩,從同安登芹山、駐鳳巢,到萬夫寨,黃巢站立巔峰,察看地形,見東方莒溪西畔、田園阡陌縱橫、西南層戀疊障、峰如劍戟,一時感慨,對部下說:“東方美好良田,西方高如利刃,此乃兵家必爭之地也”。後來為懷念農民起義領袖黃巢,遂將該地命名“東田”。

東田屬內陸山區,境內群山起伏,千峰競秀。主峰芹山,海拔1095.4米,為南安市第二高峰,雄峰峻秀,挺拔參天,峰頂極目漳、廈、泉,三城盡收眼底,為登高旅遊聖地。主要溪流藍溪(又名東田溪)源於芹山山脈,流經全境,經南安市區的頂溪章節附注入西溪,全長28公里,水量充沛。

東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勝古蹟眾多。鎮內有“黃巢試劍石”、“宋狀元宰相吳潛墓”,明抗倭民族英雄歐陽深“昭毅將軍祠”、“施琅將軍洞”等人文景觀。宋、元、明、清古瓷址33處,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曾經出產“珠光青瓷”,一度馳名於世,產品暢銷海內外。“南坑古窯”為省文物保護單位。東田自然景觀獨特,其中“黃巢自然生態風景區”,“芹山度假村”等旅遊景點,富有開發價值

東田鎮東田鎮
歷史沿革

唐禧宗年間黃巢起義軍入閩,從同安登芹山,駐鳳巢,遷萬夫寨。黃巢佇立峰巔,察看地形,見東方莒溪西畔,田園阡陌縱橫,西南層巒疊嶂,峰如劍戟,一時感慨,對部下說:“東方肥美良田,西方利刃高峰,此乃兵家必爭之地也”。後人為懷念之,遂將該地命名為“東田”。另一說,以境內芹山之東良田取稱。

宋屬歸善鄉經善里和金雞鄉崇順里。

元、明、清分屬二十八都和二十九都。

民國17年置東田鄉,先後屬第一區、直屬區。

解放初在東田設立第二區,轄今東田、英都、翔雲一帶。

1956年屬英都區,

東田鎮南安市東田鎮

1958年屬英都公社。

1959年由英都公社分出成立東田公社。

1961年改為東田區。

1965年改為東田公社

1984年改鄉。

1992年初改鎮。

行政區劃

1997年,面積143平方千米,人口4.6萬,轄東田村、豐山村、美洋村蓋鳳村、山西村、西坑村、雪峰村、桃園村、鳳巢村、後堀村、湯井村彭溪村蘭溪村南坑村、岐山村15個村委會和芹山、加冬井2個林果場。

東田鎮食用菌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東田走出一條“攻堅基礎促發展,發展鄉企壯實力,特色農業保增收,科教興鎮增後勁,開發旅遊帶三產”的興鎮富民之路,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蒸蒸日上。2004年東田鎮工農業總產值151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28元。

東田以南同公路拓寬改造為契機,致力於建設沿途經濟繁榮帶,開發了朝陽山、深格隧道口兩個工業區,入駐企業不斷增加。東田鎮共有企業65家,初步形成水暖器材、針織服裝、鞋業、石材加工等產業。產品以“孔雀青石材”、“鵬聖特閥”聞名。

東田初步形成糧食生產、禽畜養殖、名優水果、食用菌、大棚蔬菜等五大城郊型農業生產基地。甜玉米、細刀豆等優良品種不斷引進,速生豐產林巨尾桉、麻竹等的大面積推廣,大大發揮了山地的效益。3.5萬畝水果居全市之前列,年產名優水果5萬多擔。沼氣技術的推廣套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

湖南省江華縣東田鎮

東田鎮東田鎮
概述

東田鎮位於江華縣城東邊2公里處,東同務江鄉接壤,南與橋市鄉毗鄰,西南緊靠大路鋪鎮,西北與正北跟沱江鎮山水相依。東田鎮總面積66.53平方公里,耕地897公頃,其中水田728.2公頃,旱地168.8公頃。基層黨組織設有22個支部,共產黨員447個,其中女黨員53人,預備黨員26人。

東田鎮鎮政府駐地蔣家寨行政村,距縣城沱江僅九公里,是東田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現建有小型集貿市場一個,中學、中心國小各一所,衛生院一所,自來水廠一個,集鎮功能基本齊全,全鎮開通程控電話575部,移動電話460餘部,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同時,電視覆蓋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東田鎮地處江華農區與林區結合部,城市向農村過渡區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原207國道自西而東,在蔣家寨村折而向南貫通全鎮;經由東田進務江過花江,達水口抵1861省道通往廣東方向的公路,不僅是江華縣農區出入林區的兩條通道之一,更是江華與廣東沿海實行對接的一條重要鏈條;境內17個行政村,簡易公路密如蛛網,鄉村道路實現了“村村通”。由於區位優勢明顯和便利的交通,東田鎮運輸業非常發達,居全縣前列,現共有客、貨運輸業主123個,投入營運車輛145台,年創利稅362萬餘元。

東田鎮地大物博,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較為發達。農業主要種植水稻、蔬菜、黃豆、烤菸、玉米、花生、紅薯、特別是糧食生產,2003年度達到995.8萬公斤,人均產糧547.1公斤。全鎮現有各類企業24家,總產值2271.7萬元,初步形成了木材加工,米粉加工,冶煉加工等企業群落,民營經濟比較繁榮。

行政區劃

東田鎮轄17個行政村,即崩塘、赴馬營、鷓鴣壩、謝家灣、周家寨、蔣家寨、東田、水東、排樓、茶元、下茶元、聶家寨、陽華廟、雙石橋、的口塘、牛山、泥井,下轄158個村民小組,三個居委會,共4488戶,18804人。

東田鎮採桑葉
特色產業

東田鎮鎮黨委政府組織部分村民到廣西蒙山、荔浦等地實地考察種桑養蠶,並立足鎮情,果斷抉擇要大興種桑養蠶業,不斷增強農民持續增收的能力。為此,成立東田鎮種桑養蠶產業領導小組。由書記任組長,鎮長和分管農林水副職任副組長,鎮辦公室、農技站、水管站、財政所、派出所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負責決策、組織協調該產業發展。同時,江華瑤族自治縣成立了蠶業科技協會和江華瑤族自治縣景虹蠶業有限責任公司。由此形成了政府引導,民間運作,對蠶農實現產、供、銷一體化服務的良好形式。

東田鎮已發展蠶業會員120餘名,建有雙石橋種苗基地和蔣家寨幼蠶培育基地兩個基地,並在泥井村、陽華廟村、雙石橋村、排樓村、水東村、蔣家寨村等六個行政村重點鋪開。計畫在2008年,每村種蠶50—100畝,在3—5年內,使種桑養蠶產業在該鎮形成規模種植3000畝以上,成為該鎮產業結構調整的亮點,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經。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