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光鰓魚

東海光鰓魚

東海光鰓魚是鱸形目雀鯛科光鰓魚屬的一種海魚,主要棲息於岩石區底層,深度在40-90公尺間。主要以浮遊動物為食,尤其橈腳類的動物。

基本信息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東海光鰓魚
拉丁名稱 Chromis mirationis
英文名稱 Japanese chromis
地方名稱 奇光鰓魚
作者單位 \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雀鯛科
拉丁科名 Pomacentridae
中文屬名 光鰓魚屬
拉丁屬名 Chromis
分布類別 海水

形態特徵

背鰭ⅩⅣ-14,臀鰭Ⅱ-12,胸鰭18,腹鰭I-5;尾鰭17。側線鱗18,縱列鱗25。鰓耙5+19。
體長為體高2.1倍,為頭長3.2倍。頭長為吻長4.3倍,為眼徑2.4倍。尾柄長為尾柄高0.9倍。
體卵圓形,側扁,背緣和腹緣弧形隆起,體以背鰭起點處為最高;尾柄短而高,尾柄長稍小於尾柄高。頭短而高,背緣隆凸。吻短鈍。眼大,上側位,靠近前端。眼間隔與眼徑幾等長,稍隆起。鼻孔每側一個,位於眼前上方。口較小,前位,斜裂。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不被眶前骨遮蓋,後端伸達眼前緣下方。兩頜具尖銳圓錐狀小牙,前端牙2~3行,後方牙一行。眶前骨邊緣無鋸齒,眶下骨邊緣不游離。鰓孔大。前鰓蓋骨與鰓蓋骨邊緣均無鋸齒。左右鰓蓋膜橫過峽部,連成一皮褶,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細桿狀。
體被中大弱櫛鱗,頭部被鱗,眶下骨具鱗一行,頰部具鱗4行,背鰭鰭條部、臀鰭及尾鰭基部2/3處被小鱗。側線不完全,與背緣平行,後端止於背鰭鰭條部起點的稍後下方。
背鰭一個,鰭棘部與鰭條部連續,相連處具一淺凹,具14鰭棘,鰭棘尖銳,第四至第五鰭棘最長,約為眼徑1.5倍;鰭條部較高,第六至第八鰭條最長,突出。臀鰭與背鰭鰭條部同形,起點在背鰭第十二鰭棘下方,第二鰭棘最長,幾為頭長的2/3,第四至第六鰭條最長。胸鰭寬,末端圓鈍。腹鰭位於胸鰭基底後下方,第一鰭條呈絲狀延長,末端伸達臀鰭起點。尾鰭深叉形,上葉稍長。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岩石區底層,深度在40-90公尺間。主要以浮遊動物為食,尤其橈腳類的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