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鹽焗雞

東江鹽焗雞

“東江鹽焗雞”是廣東的一款客家風味名菜,也稱客家鹽焗雞、客家鹹雞。主料是項雞,主要烹飪工藝是鹽焗。鹽焗雞製法獨特,味香濃郁,皮爽肉滑,以沙姜油鹽佐食,風味極佳。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風味誘人,是宴會上常用的佳肴。

基本信息

簡介

東江鹽焗雞東江鹽焗雞

英文名稱 :DongJiangBakedChickeninSalt

菜譜名稱:東江鹽焗雞、客家鹽焗雞、客家鹹雞

所屬菜系:粵菜

所屬類型:中廚靚菜

菜品介紹

東江鹽焗雞東江鹽焗雞

雞有多種多樣的烹飪方法,而鹽焗雞可以說是最富有特色的一種。東江鹽焗雞是東江菜餚傳統特色的一大名菜,它的特點是:皮脆、肉滑、骨香、味濃。傳說它來源於東江惠陽鹽場。當時人們用鹽儲存煮熟的雞,為的是使其不變味,能較長時間保管,家裡有客至,隨時可拿來招呼款待客人,食用方便。後為人們發現經過醃儲的雞味道不但不變,還特別甘香鮮美。

東江鹽焗雞始創於東江地區,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由於製法源出東江,因此,鹽焗雞與“東江”二字常常聯在一起。鹽焗雞雖然有多種不同的製作方法,食味各有千秋,但傳統的製作方法更為市民所接受。首選家養或山上用蟲草穀物群養的雞,將雞剝淨,涼乾水份,用精鹽35克擦勻雞腔,加入蔥八角。先用刷油的沙紙包裹雞身,再包上一層素淨沙紙。旺火燒熱炒鍋,下粗鹽炒熱至略呈紅色時,填入砂鍋約占四分之一,把雞放在鹽上再填熱鹽蓋滿,用文火焗二十分鐘。這種製法是正宗的傳統方法,上碟時,還必須注意砌回雞形,上席時,還要擺上佐料,用鹽炒過的沙末9分,加入豬油,分三小碟上台,味道更加香美。

由來

東江鹽焗雞東江鹽焗雞

相傳上從伏羲氏教民庖酒、把鮮裹上泥巴投進火中烤的故事演化而來成的。又傳說在好幾百年前,一位長樂商人從外地買了一隻肥雞,準備帶回家中過春節,但路途遙遠,活雞不易攜帶,便將雞宰殺淨用鹽包封在包袱里,行至半途,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找不到吃的,只好學著家鄉叫花子的的辦法,把包住,再糊上泥巴放進火堆中煨熟來吃,出乎意料,這樣弄出來的雞肉味道非常好!後來,這種食法被不斷改進,成為客家傳統名菜。

“東江鹽焗雞”是廣東的一款名菜。它首創於廣東東江一帶。300多年前的東江地區沿海的一些鹽場,有人把熟雞用紗紙包好放入鹽堆醃儲,這種雞肉鮮香可口,別有風味。後來東江首府鹽業發達,當地的菜館爭用最好的菜餚款待客人,於是創製了鮮雞燙鹽焗制的方法現焗現食,因此菜始於東江一帶,故稱這種雞為“東江鹽焗雞”。

典故

鹽焗雞是中國各大菜系最具特色的烹調技藝,它的形成與客家人的遷徙生活密切相關。在南遷過程中,客家人搬遷到一個地方,經常受異族侵擾,難以安居,被迫又搬遷到另一個地方。在居住過程中,每家每戶均飼養家禽、家畜。在“逃亡”、遷徙過程中,活禽不便攜帶,便將其宰殺,放入鹽包中,以便貯存、攜帶。到搬遷地後,這些貯存、攜帶的原料可以緩解原料的匱乏,又可滋補身體。鹽焗雞就是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運用智慧製作,並聞名於世的菜餚。起初,客家人將宰淨後的原只雞先用鹽堆醃製、封存,要食用時,直接蒸熟即可,即現在的“客家鹹雞”。據傳,有一位客家婦女兒女成群,其中一位小孩體弱多病,因當時缺乏各種營養食品,就將用鹽醃製後的雞,用紙包好放入炒熱的鹽中用砂煲煨熟,小孩食用後,身體逐漸恢復,強壯起來,並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後來這種菜餚家喻戶曉,成為每位客家婦女都能烹製的拿手菜餚。為方便烹調,適應大量生產,經客家廚師不斷改良創新,創製出另一種風味的東江鹽焗雞。鹽焗法成為客家菜的特色烹調法,製作出獨具風味特色的“鹽焗系列食品”,如鹽焗鳳(鴨)爪、鹽焗狗肉(腳)、鹽焗豬肚、鹽焗水魚等

特色

東江鹽焗雞東江鹽焗雞

製法獨特,味香濃郁,皮爽肉滑,以沙姜油鹽佐食,風味極佳。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風味誘人,是宴會上常用的佳肴。

原料

重1500克左右的肥嫩項雞1隻(毛黃、嘴黃、腳黃、下過蛋的母雞稱項雞)、薑片、條各10克、香菜25克、粗鹽2500克、精鹽13 克、味素7克、八角末、沙薑末各2.5克、芝麻油1克、熟豬油120克、花生油15克沙紙2張。

做法

東江鹽焗雞東江鹽焗雞

1、炒鍋上小水,下精鹽4克燒熱,放入沙薑末拌勻取出,分3小碟,每碟加入豬油15克供佐食。將豬油75克、精鹽5克和芝麻油、味素調成味汁。反紗紙一張刷上花生油待用。

2、將活雞宰殺,褪毛去內臟洗淨,吊起晾乾,去掉趾尖和嘴上的硬殼,在翼膊兩邊各劃一刀,在頸骨上剁一刀,然後用精鹽3.5克擦勻雞腔,並放入姜、蔥、八角末,先用未刷油的紗紙裹好,再包上已刷油的紗紙。

3、用旺火燒熱炒鍋,下粗鹽炒至高溫,取出1/4放入沙鍋,把雞放在沙鍋內,將餘下的鹽覆蓋在雞上,蓋嚴鍋蓋,用小火焗約20分鐘至熟。

4、把雞取出,揭去紗紙,剝下雞皮(待用),將雞肉撕成塊,雞骨拆散,加入味汁拌勻,然後裝盤(骨在底下,肉在中間,皮蓋在上面),拼擺成雞的形狀,香菜放在雞的兩邊即成。食時佐以沙姜調味汁。

烤鹽焗雞做法二

材料:

雞1隻(淨重2斤左右),鹽焗雞粉2包(30克/包)

配料:

土豆、洋蔥、生薑、蔥、玉米油適量

做法

1、雞去掉雞腳、內臟、頭頸,清洗乾淨,用廚房紙擦乾內外;
2、用棉線把雞腿綁起來;
3、把鹽焗雞粉均勻抹在雞身內外,並按摩一會;
4、套上保鮮袋,放冰櫃冷藏醃製1晚入味;

5、土豆削皮後切成小塊,煮一鍋開水,放一勺鹽,放進土豆煮5分鐘,撈起,瀝乾水分;(不喜歡吃土豆的就不放土豆)
6、姜、蔥、洋蔥分別切小段、小塊;
7、把姜蔥和1/3的洋蔥放進雞肚裡;
8、把土豆塊和剩下的洋蔥鋪在烤盤上;
9、把雞放在土豆和洋蔥上面,表面塗上一層玉米油;
10、放入已經預熱好200度的烤箱裡,下層,200度,1小時,烤到40分鐘的時候,取出刷一層玉米油;(刷了油烤起來表皮更金黃,更脆,時間和溫度請根據自家烤箱的實際情況作調整)

營養價值

東江鹽焗雞東江鹽焗雞

雞肉:雞肉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補虛益智的作用。《神農本草經》上說常吃雞肉能通神;後世醫家大多認為食之令人聰慧”。對於益智來說,山雞(即野雞)。

心得:

1.用瓦煲效果比較好,因焗的過程會令雞隻的皮變脆,而且可以不用錫紙鋪底。

2.如雞的重量在2斤左右,焗10分鐘已足夠。鹽的分量亦應與雞隻相等。

正宗鹽焗雞製法較為費時費事。下面亦介紹改良焗製法:先將宰好的雞用細鹽塗抹雞體內外,然後將雞用明火隔水蒸熟,再將雞斬件。另用豬油或花生油,調味粉拌和原蒸雞的汁煮滾成稠汁,盛大碗內,將斬好雞塊逐件沾香料油汁,砌放盤內。

做法三

東江鹽焗雞是廣東的名菜,它首創於廣東東江一帶。它的形成與客家人的遷徙生活密切相關。在南遷過程中,客家人搬遷到一個地方,經常受異族侵擾,難以安居,被迫又搬遷到另一個地方。在居住過程中,每家每戶均飼養家禽、家畜。在“逃亡”、遷徙過程中,活禽不便攜帶,便將其宰殺,放入鹽包中,以便貯存、攜帶。

材料:

小母雞1500克香蔥2根
油紙2張粗粒海鹽10斤

配料:

鹽焗雞粉 1/2包醬油 2大勺
白砂糖 1小勺 芝麻油 1大勺

步驟

1、把所有材料準備好。
2、把調料中所有材料混合,攪拌均勻,成醃汁。
3、雞洗乾淨,瀝乾水。
4、把攪拌的醃汁均勻地塗抹在雞身表面(外側及內側)雞腔。
5、用保鮮袋或大盆裝好,放進冰櫃里醃製24小時,醃製至入味。
6、取2張油紙,先在一張油紙上均勻地刷上一層油,然後把醃好的雞放上並裹住。再將另一張油紙包裹在外面,封好。
7、把醃製好的雞取出,放在抹過油的油紙上,包裹起來。
8、鍋洗淨,燒熱後加入海鹽,用鍋鏟反覆翻炒。
9、把海鹽炒至很熱很乾,用手在上方感受到熱氣騰騰。

食用指南

營養成分

:4400.57毫克
膽固醇:2601.6毫克
維生素A:2170.15微克
鈉:1845.37毫克
磷:1820.08毫克
脂肪:387.7克
胡蘿蔔素:317微克
蛋白質:308克
鎂:257.68毫克
煙酸:132.7毫克
碳水化合物:92.1克
:68.31毫克
維生素E:32.89毫克
鋅:22.33毫克
:19.57毫克
維生素C:13.4毫克
:1.46毫克
錳:1.09毫克
維生素B1:0.79毫克
膳食纖維:0.72克
維生素B2:0.68毫克
碘:0.38微克
硒:0.32微克

宜食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老人、病人、體弱者更宜食用

忌食人群

1.感冒發熱、內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肥胖症、患有熱毒癤
腫之人、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症的人忌食;
2.雞肉性溫,助火,肝陽上亢及口腔糜爛、皮膚癤腫、大便秘結者不宜食用;
3.動脈硬化、冠心病和高血脂患者忌飲雞湯;感冒伴有頭痛、乏力、發熱的人忌食雞肉,雞湯。

0

食物相剋

1、食時不應飲湯棄肉。
2、禁忌食用多齡雞頭
3、禁忌食用雞臀尖。
4、不宜與兔肉同時食用。
5、不宜與鯉魚同時食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