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耳殼藻

東方耳殼藻

東方耳殼藻為耳殼藻科、耳殼藻屬海水藻類植物,藻體扁平,殼狀,腎臟形,體徑2~3.5cm,藻體腹面具有較多短的單細胞假根,緊密或疏鬆地附著於基質上。中國分布於福建、海南省的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國外分布於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墨西哥、美國及印度洋等地。生長在中潮帶岩石上或潮下帶老的珊瑚石上。

基本信息

地理分布

東方耳殼藻東方耳殼藻
中國的福建、海南省的海南島和西沙群島。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墨西哥、美國及印度洋等地。

形態特徵

藻體扁平,殼狀,腎臟形,體徑2~3.5cm,藻體腹面具有較多短的單細胞假根,緊密或疏鬆地附著於基質上。藻體表面光滑,邊緣全緣,具有輕度至中度的邊緣裂片,背面(即上表面)具有縱向條紋,有時具布微弱的同心圓帶。藻體深玫瑰紅色,腹面輕度鈣化.製成的臘葉標本不易附著於紙上。藻體脫鈣後切面觀,體腹面基層細胞,9.9~13.2×19.8~29.7μm,向上產生直立絲,直立絲細胞3.3~13.2×6.6~16.5μm,基層細胞向下產生假根,假很長16.5~33μm,徑6.6~8μm,藻體厚56.1~99μm,體背面(即表皮)表面觀為不規則近圓形或卵圓形細胞組成,胞徑6.6~9.9μm,腹面表面觀由不規則長柱形細胞平行排列組成,胞徑19.8~23.2×8~9.9μm,藻體邊緣縱切面觀可以清楚看到高比長大,高為19.8μm,而長只有9.9μm。四分孢子囊生殖瘤散生於藻體表面,突起,厚約79.2~149μm,由密集的較細的棍棒形的細胞組成的側絲織成,側絲單條不分枝或一次分枝,四分孢子囊位於直立的側絲之間,卵圓形或長卵形,36~39.6×16.5~23.1μm,十字形分裂;生殖藻體處厚約165~191.4μm。精子囊及囊果未發現。

生活習性

生長在中潮帶岩石上或潮下帶老的珊瑚石上。

分布分類

海水

藻類(四)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威專家繼續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相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