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張村

東張村,地處中國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面積1300平方米,人口2005人,是有名的果樹種植專業村。

基本信息

東張村

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東張村

東張村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縣城南5公里處,全村人均收入3000元,土地面積4035畝,全村2005人,有180人在外打工。 東張村主導產業以種植大棚為主,成立了蔬菜協會、養殖協會。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全村的大棚產業已初具規模。建文化廣場一個,面積1300平方米,安裝各種健身器材9件。特色產業,“晉新”牌小雜糧、土雞蛋、黃瓜、石磨麵粉。 在東張村實施的紅薯脫毒種苗研究,為廣大紅薯種植戶提供優質脫毒薯苗50萬株;同山西大學等高校聯姻研究生地脫毒種植,目前該項目仍在實驗階段。

山東省昌邑市圍子鎮東張村

在宋莊西南1.5公里,青山北麓。據傳,雍正八年(1730年),濰河泛濫,原村莊被沖毀。部分村民,在故址東處另立村落,故名東張莊。210戶,796人。近年規劃重建,街巷四向暢通,房屋排列整齊。耕地1360畝。多山地丘陵,合作化後,修梯田、挖溝渠,引水山上走,年年獲豐收。 [1]

河南省武陟縣大虹橋鄉東張村

虹橋鄉東張村位於武陟縣西南部,陽魁公路和朱東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地理環境十分優越。全村共有兩委幹部9人,9各村民小組,57名黨員,1920口人,耕地面積3600畝,個體私營企業6家,農民人均純收入5418元,該村有名的果樹種植專業村。截至目前,果樹品種已發展30餘種,蘋果品種有5種,主要有藤牧1好、美國8號、新紅星、黃香蕉、皇家嘎拉。桃樹品種有9種,主要由安農水蜜、中華壽桃、沙紅、蟠桃、署光1、2、3號等。葡萄品種10種,主要由日本巨豐、京亞、美國紅提和美國黑提。櫻桃有2個品種。李子有2個品種。杏樹有3個品種,以凱特杏為主。石榴主要有滎陽紅。梨樹有1個品種。杏李有6 個品種。[2]

山東省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張村

東張村位於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村屬企業5家、固定資產6000餘萬元,企業職工700餘人,年實現產值過億元,連續4年被高新區工委、管委評為經濟強村。 2008年,村兩委充分利用地處城郊的交通優勢,夯實了村級經濟基礎。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搞好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做好各項服務等措施,吸引高內外客商來投資。到目前為止,全村共引進企業7家,2008年實現社會總產值85929萬元。加強了現有集體資產的管理,本著花錢花在刀刃上的原則,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同時加強對村出租財產的管理,嚴格按契約及時收取租金,年度資金的回收率達到100%,保證了集體收入的相對穩定。 村集體企業穩步發展,現已形成醫藥中間體生產、機械製造、服裝水洗、汽車維修等5家集體企業,2008年全村企業上交稅金495.5萬元。在東張村征地、租地自建的企業上交稅金3967.5萬元。固定資產投入11344萬元。2008年全體集體企業上交集體資金323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9989元[6]。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東張村

基本情況
東張村位於牛莊鎮政府駐地西南4公里處,共有360戶,1360人,耕地面積2800畝,黨員31人。以糧棉種植為主。2006年人均收入達3500元左右。自來水入戶率100%,新建文化大院1處,占地760平方米。
村史簡介
東張,位於牛莊鎮政府駐地東南四公里處。明萬曆年間,張所學由廣饒寨子莊遷來立村,故名張家。解放後,因張家位於八區東部,故更名東張,沿用至今。[3]
村委會
東張村委會是通過全村有選舉權的村民在選舉大會上選舉產生的,設村委主任1名(張志剛),委員2名(張建光、張立林)。村委會成立以來,盡心工作,為村民的生產生活和村莊發展盡心盡責,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定期召開村委會,組織村發代表召開大會,大事小情都靠村委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定盤定音,得到鎮黨委政府的好評。[4]
黨支部
東張村新任黨支部是於2004年12月通過全體黨員大會選舉產生的,有支部書記1名(張立林),委員2名(劉進喜、張海峰)。村黨支部成立以來,積極工作,每周召開支部會議,組織黨員召開會議,學習上級黨委檔案,觀看遠程教育等活動。[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