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帝士85國際廣場

東帝士85國際廣場

矗立於高雄港邊的高雄85大樓,不僅是南台灣的地標,也是世界第22高的摩天大樓。樓高347.5公尺,加上天線共高378公尺;地上85層、地下5層,完工於1997年。若以最高使用層樓排名(實際樓高不含天線),則高雄85大樓是世界第8高,在台北101完成之前一度是台灣最的建築物,目前仍然位居台灣第2高樓。

簡介

東帝士85國際廣場建築歷時10年,並歷經多項建築困難。大樓於1997年建成,85層,其實際高度為347.5米,連同電訊桿的高度達378米。位於台灣高雄自強三路7號。建築設計建築師李祖原
東帝士85國際廣場東帝士85國際廣場

大樓造型雄偉典雅,其懸吊式的設計給人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大樓採用三幢式結構,由兩棟建築結構來承拓中間的主樓,其城牆般的基座和多個飛檐的角位設計,喻人有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
該建築物亦造就了台灣多個建築記錄,東帝士85國際廣場從地下一樓到六十樓,全採取八千磅水泥的「柱內灌漿」,經過兩年多的研發,台灣第一次採用的高性能的水泥就這樣研發成功。
大樓亦是台灣首次引進「抗風阻尼器」的建築物,系統針對超高層大樓因樓高風力過強而發展出的新科技,可讓八五廣場在強烈的風力下,擺幅由九十五公分減少至二十五公分左右。此外,大樓結構可耐九級地震,玻璃帷幕最具遮陽效果,還有創台灣紀錄的電梯使用數及升降速度,包括垂直電梯及扶梯達九十二部,其中三部高速電梯「四十五秒內可由一樓直達七十七樓」。
建築具有酒店、辦公、商場4種混合功能,主體及酒店規化在最上面是因為有最舒服的視野,適合置於低層、中間分兩棟做辦公室與商務套房,再以10個核心柱為整個結構的主體,作為電梯垂直動線所在。而在空中轉換大廳則使每個不同機能單位都有各自的出入大廳,區別內外而又達到既完整又獨立的境界。

建築設計

矗立在晨霧之中的高雄85大樓大樓擁有特殊的貫穿設計,左右兩棟建築在35樓以上合併成單一的高塔,直到85層的尖頂,而在中央塔下方留下一個中空的空間。大樓的外型表現出所在城市的名字「高」(高雄)。
此外,本大樓也是台灣第一個引進抗風阻尼器的摩天大樓。大樓內也配置了多達92部的電梯和手扶梯,最快的電梯每分鐘速率為750公尺,可在45秒之內上升77層樓,速度僅次於台北101和橫濱地標大廈的電梯,世界排名第三。
74樓是一個專門位旅客設計的觀景層,內有展示許多和高雄市相關的攝影照片,以及拍賣物品的櫥窗等。旅客亦可在此購買飲料。
此外需要搭乘專門電梯方可抵達74樓,依照2009年1月22日的數據,不論大人或是小孩,每人收100元新台幣入場費。(可以折抵在「75起舞」景觀餐廳的消費)
大樓內部主要為東帝士集團擁有的辦公室,此外尚含集合住宅,以及位於37層至80層的高雄金典酒店

樓層分布

77F-79F皇廷俱樂部
東帝士85國際廣場東帝士85國際廣場

75F起舞景觀餐廳
74F觀景台
70FSPA會員健身中心
46F-70F高雄金典酒店
38F-45F餐廳、宴會廳
36F-37F金典酒店辦公室
13F-35F辦公樓層、酒店式公寓
12F辦公大堂
8F-11F建台娛樂
2F-7F建台百貨
1F日月光家具、金典酒店咖啡廳、酒店大堂
B2F-B1F建台百貨
B5F-B3F停車場

交通

位於高雄最繁榮有發展潛力之地區,東側為自強路,南側為新光路,北側為三多路,西邊只隔半條街與成功路相庇鄰,海陸空交通樞紐,南北向可通小港國際機場與高雄火車站,東向可通鳳山、屏東,西側鄰接高雄港區,交通非常便利。
搭12、201、202、301、機場幹線等公車,在三多圓環站下車。
搭2號公車,在新光路口站下車。搭100、83號公車,在三多四路站下車(85大樓門口)。搭12、301(往小港方向)、機場幹線等公車,在三多圓環站下車。

李祖原簡介

李祖原(1938年-),台灣著名建築師。1938年生於廣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畢業,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碩士。致力於研究有繼承中國傳統特色的新建築,發展“圓氣”建築理論。他主持設計的“台北101”是目前全世界第二高的摩天大樓。然而,在其完成的一些著名作品,如建成圓環與中台禪寺等,無論在建築結構或美學理念等方面,皆招致毀譽參半的評價和批評。
東帝士85國際廣場東帝士85國際廣場

李祖原是台灣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但其事務所所負責設計完成的許多作品,卻在建築結構、美學理念、以及實用性等各方面,遭遇毀譽參半的評價。以台灣台北市建成圓環為例:完工後,由於建築規劃的缺失與功能性問題,導致此一著名商圈人潮大量流失,被迫關閉整建;其設計概念,也因涉及破壞歷史、文化,和社區記憶而頗受批評。
李祖原大師是世界著名的執著於具象設計、微物放大的台灣建築師,畢生致力於研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新建築,在中國當代建築師中,很少有人像李祖原先生那樣一貫堅持主張“中國式建築”的實踐;很少有人像李祖原先生那樣同時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有著如此博大精深的理解;很少有人像李祖原先生那樣如此執著地探索“意”與“象”的共生,並在建築中力圖表達意念;很少有人像李祖原先生那樣在當代建築中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探索東西方文化在更高層次上的契合;也很少有人像李祖原先生那樣追尋當代建築的理念,探索當代建築的哲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