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港

東山港

東山港,位於東山島東北部的東山灣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17°30′,北緯23°44′。

東山港位於東山島東北部的東山灣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17°30′,北緯23°44′。地處廈門,汕頭兩特區之間。距廈門港77海里,汕頭港73海里,澎湖98海里,香港210海里。
東山(古稱銅山)是福建第二大島,明朝時有海外貿易,並設海防水寨。民國13年(1924年),曾在銅陵建駁岸碼頭150米。
1960年在東山島北端與雲霄縣陳岱海峽之間的八尺門渡口建起八尺門海堤,使東山島與大陸相連,港口公路與閩粵公路相通,經濟腹地也從本島延伸至閩南三角地帶,並成為漳州市對外貿易視窗。
1965年,在銅陵建石砌駁岸泊位3個,長156米;1968年,在大鏟向陽南北堤建石砌駁岸泊位3個,長100米;1976年,在西埔和冬古建石砌駁岸泊位5個,長345米,乘潮均可順岸靠泊100噸級船。其中西岐泊位於1986年改建成靠泊500噸船的泊位。銅陵有倉庫1673平方米,裝卸機械6台,港作船1艘;冬古有砂堆場15000平方米;大鏟有鹽堆場80平方米。
改革開放後,東山港先後被批准為對外開放二類口岸,對台貿易船舶停靠點,設台灣同胞接待站。東山縣成為外向型經濟創匯農業試驗區,促進了港口建設。1983年,分別在八尺門和大鏟村建棧橋式100噸級泊位1個,長16米和直立式100噸級泊位1個,長27.8米。1985~1987年,在銅陵西側建成水泥高樁梁板5000噸級矽砂專用泊位1個,雜貨泊位1個,共長273米,寬17.5米,高程5米。有三座引橋和引堤,擁有砂庫898平方米,貨庫2026.3平方米,綜合大樓2212平方米,堆場1.18萬平方米,配置有裝船機、輸運機等55台。1986~1987年,在銅陵鷺芝礁建成水泥橋墩式3000噸級石油專用泊位1個,可靠泊3000~5000噸級油輪,配置了輸送管道、消防系統、油庫等設施,儲量達1萬立方米。附近還建有漁業碼頭及裝卸、冷藏、倉庫、補給等設施。
東山港現有銅陵、冬古、大鏟、宮前4個作業區,分散在本島東西側,以銅陵為主要港點,港域西起海軍碼頭,東至澳雅頭舊港池,北從新建矽砂碼頭起,南至觀音山北面公路,面積1.01萬平方米;水域北起白嶼和尾渦嶼連線,東南至灣口的塔嶼南端與銅陵鎮東南連線止,面積1580萬平方米;全港貨物吞吐量:1985年為27.14萬噸,1989年為44.83萬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