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青銅鼎

東周青銅鼎

東周青銅鼎,是東周時期的銅鼎。

簡介

公元前689年(周莊王八年,壬辰),楚文王羋熊貲將首都自丹陽(湖北秭歸)遷往郢(湖北江陵)。楚文王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國君,為了奠定楚國的根基,他即位後採取的第一大戰略行動就是把都城定在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關於“始都郢”的時間,《世本·居》說是“武王徙郢”;而《史記》的《楚世家》和《十二諸侯年表》都說是楚文王時期,後者說得更加具體:“楚文王熊貲元年,始都郢。”另據《後漢書·地理志》江陵註:“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陽徙此。”更明確地指出在楚文王繼位後,由原都丹陽遷入新都的。楚武王懾服漢東諸國,楚國勢力已伸入江漢地區腹地,故楚文王即位後即遷都於郢,實際上是對楚武王戰略行動的承襲與發展。

東周青銅鼎 東周青銅鼎

公元前689年,齊、魯、宋、陳、蔡聯軍攻衛,送出奔的衛惠公衛朔返國,衛惠公復辟。《左傳》 :衛宣公。夫人。夷姜。生太子伋。為太子取齊女。未入室。公說而取之。生壽及朔。宣公自以奪太子妻。心惡太子。使之齊。與以白旄。令盜遮界上。見持白旄者殺之。壽知之。告太子行。太子曰。逆父命求生。不可。遂行。壽盜其白旄而先馳。至界。盜殺之。太子至。謂盜曰。所當殺乃我也。盜並殺太子。乃以子朔為太子。是為惠公。左右公子。怨惠公讒殺太子伋而代立。乃攻惠公。立伋之弟黔牟為君。立八年。齊襄公伐。納惠公。黔牟奔周。惠公卒。子懿公立。好鶴。淫樂奢侈。翟伐衛。公欲發兵。兵畔曰。君好鶴。可令鶴擊翟。翟人遂殺懿公。懿公之立也。百姓大臣皆不服。自朔殺太子代立。至於懿公。常欲敗之。卒滅惠公之後。而立黔牟弟之子。是為戴公。(伋屬右公子。壽屬左公子。故左右公子。伋壽之黨也。)。

公元前689年,亞述王塞納克瑞布掠奪巴比倫。塞納克瑞布(公元前704年至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89年鎮壓巴比倫,帶回大量俘虜和牲畜,繁榮了亞述的奴隸制經濟和商業貿易(包括奴隸貿易),建都尼尼微。尼尼微是西亞古城。位於底格里斯河上游東岸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是古亞述帝國的都城和文化中心,以巨大的建築著稱。神廟和王宮規模雄偉。公元前606年被迦勒底人、波斯人和米堤亞聯軍攻陷時,化為廢墟。考古學家曾掘獲其巨大的王宮廢墟和亞述巴尼拔王統治時(公元前七世紀)的圖書館。薩爾貢王宮建在高約130米的台基上,有二百十一間大廳和三十個庭院,飾以異獸巨石雕刻。圖書館保存有大量楔形文泥版文書,包括宗教銘文、文學作品和科學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