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地球科學學院前身是大慶石油學院石油勘探系,是東北石油大學建校時的四個主幹系之一,我國著名的地學專家杜博民、陳章明等曾在此任教。2001年校院管理體制改革時更名為地球科學學院。是東北石油大學最具實力和特色的二級院系之一。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名: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簡稱:地科院
創辦時間:1960年
知名校友:蘇樹林、傅成玉
主要獎項:國家自然科學獎
主要獎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重點學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重點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學
重點實驗室:石油地質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院士:賈承造

基礎建設

地球科學學院下設4個教學系,一個實驗中心和一個研究所。五十年來,地球科學學院致力於學科專業的發展建設,學科建設發展迅速,學院現有2個省級重點學科(地質、物探+測井),1個為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地質)、3個黑龍江省重點專業(地質、物探+測井、地球化學)、2個黑龍江省特色專業(地質、地球化學),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非常規油氣成藏與開發),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油氣藏形成機理與資源評價)和3個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建有石油天然氣地質研究所,有4個本科專業,8個碩士點,2個博士點,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辦學理念

辦學五十年來,學院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和“強基礎、重能力、寬口徑、創特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顯著成績。近年來,完成省部級教改項目56餘項,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0項,建成省級精品課4門,編寫教材23部,其中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5部,中國石油高等教育優秀教材3部。地球科學學院在油氣保存條件評價及運聚成藏形成機理研究、油氣地球化學與油氣資源評價、儲層沉積學油藏地質學、成岩作用定量模擬與優質儲層的發育和分布預測、測井方法資料解釋與套用、油氣多相流檢測技術、地震資料綜合解釋及層序地層學、地熱資源勘探及評價等方面形成鮮明的特色和優勢。近年來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國家973、國家油氣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在內的一批高水平國家級科研項目,年均科研經費3500多萬元,獲得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4項。五年來共發表學術論文610多篇,其中SCI、EI檢索50篇;出版專著38部。

院系領導

院領導
黨委書記:歷玉英
院長兼黨委副書記:;盧雙舫
副院長(科研):馬世忠
副院長(教學):施尚明
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學生):柳明旺
院辦主任:張冬傑

下屬單位

1、資源勘查工程系
主任兼黨支部書記:劉吉余
副主任:王雅春(教學)
副主任:朱煥來(科研)
副主任:柳成志(實習)
2、勘查技術與工程
主任:張明學
副主任:張慶國(兼黨支部書記)

機構設定

副主任:李鵬舉(實驗室管理)
3、地球物理系  
主任兼黨支部書記:張美玲
副主任:徐德龍(教學)
副主任:王開燕(實驗室管理)
4、地球化學系  
主任兼黨支部書記:薛海濤
副主任:李嬌娜(教學)
副主任:戴春雷(實驗室管理)
5、油氣地質研究所
所長:傅廣
副所長兼黨支部書記:張雲峰
6、實驗中心
主任:張雲峰
副主任:李雪英

師資力量

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現有教職工10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教授25人,副教授35人,博士以上學歷57人,黑龍江省特聘教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94人,研究生364人,博士生30人。五十年來地球科學學院累計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7000多人,他們遍布祖國的各大油田、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他們有的擔任油田總裁、總經理、廠長、總地質師等,成為油田發展的頂樑柱;有的成為著名的專家、教授、大學的校長、博士生導師、全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有的擔任省、總公司的領導,為祖國的石油事業、為祖國的發展建設做出突出的貢獻。

師資隊伍

師資概況
地球科學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0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教授25人,副教授35人,博士以上學歷教師57人。黑龍江省特聘教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2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黑龍江省優秀教師5人,黑龍江省教學名師1人,黑龍江省模範教師1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優秀教師4人,校教學名師、十佳青年教師16人。黑龍江省專家1人。先後8名教師榮獲獲中國青年科技獎、黑龍江省科技獎、孫越崎青年科技獎。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是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兩院院士

賈承造正高級職稱
賈承造賈承造

盧雙舫
呂延防
施尚明
馬世忠
傅廣
歷玉英
張雲峰
王朋
付曉飛
孟元林
劉吉余
王雅春
方德慶
宋延傑
王進旗
劉洪林
張美玲
袁子龍
申家年
劉曉冬
李捷
賈煥
肖麗華
王文廣

本業介紹

資源勘查工程(石油與天然氣方向)專業
東北石油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始建於1961年,是東北石油大學最早的專業之一,1998年前為“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查”專業。1998年按教育部頒布的249個本科專業目錄調整為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本專業從東北石油大學建校開始就被確立為學校重點專業,後來,先後被列入原石油部、黑龍江省教育廳重點建設的專業,2000年被列為國家管理的專業點,現為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
實習基地實習基地

現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礦產普查與勘探”和“油氣田地質工程”2個博士點,“礦產普查與勘探”、“岩石學、礦物學、礦床學”、“地球化學”、“油氣田地質工程”、“工程地質”5個碩士點和以本專業為支承。礦產普查與勘探是黑龍江省重點學科,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是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團隊,油氣藏形成組是黑龍江省研究生優秀導師團隊。石油工程與地質實驗室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油氣藏形成機理與資源評價是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天然氣保存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2003年將《石油地質學》建成省精品課,2004年將《沉積岩石學》建成省精品課。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已有50年的發展歷史,為我國的石油工業培養本科生6000餘人,專科生100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500餘人。在全國各大石油公司和石油管理局已有數百名本專業的畢業生成為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在全國同類專業中名列前茅。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知名教授有盧雙舫、馬世忠、呂延防、付廣、施尚明等。由於篇幅限制,更多資料請查看參考資料。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是黑龍江省重點專業,是在原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物理測井專業的基礎上合併而成。該專業旨在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地質學、套用地球物理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能在資源勘查領域的科研、生產等單位從事各類資源評價、管理、設計、施工等方面工作,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分地球物理勘探(物探)、地球物理測井(測井)兩個方向,年平均培養本科生120人。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上,主要學習基礎地質學、套用地球物理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具有資源勘查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術方法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現有教職工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碩士學位6人。有儲層參數綜合測量實驗室、多相流檢測實驗室、教學實踐和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實習基地等教學和科研平台。

地球化學專業

地球化學專業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地球化學本科專業。該專業2002年批准成立,2003年面向全國招生,同年獲得地球化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地球化學研究方向作為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在我校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經過專業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地球化學專業已被建設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黑龍江省重點專業”和“黑龍江省第一類特色專業”。地球化學實驗室是“油氣藏形成機理及資源評價“省重點實驗室和“油氣地球化學”部級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篇幅限制,更多資料請查看參考資料。

地球物理學專業

隨著油田勘探開發形勢日趨嚴峻,勘探開發的對象日益複雜,需要研究人員具備更深入、廣泛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能力。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依據此需求,於2001年增設地球物理專業。該專業2002年首屆招生,2006年首屆畢業生,所依託的老專業是石油測井及物探專業,學生在掌握地球物理測井及物探知識之外,又掌握了一定的地球物理理論和方法,使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前就具備了承擔勘探開發實際生產任務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物理專業建設發展迅速。在近10年的建設中,已投資100萬元用於購置實驗實習設備和基礎設施,已建立開放性實驗室2個(數值模擬及地球物理基礎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3個。教學中注重實驗內容更新,使學生的基本理論和實際技能水平不斷提高。2006年王軍同學獲得黑龍江省數學建模比賽一等獎;同時注意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注重學生英語和計算機水平的培養,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2006-2010年度的“校挑戰杯”比賽中,有5名同學獲得了一、二、三等獎項。
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物理學專業具有工科碩士點2個,可招收套用固體地球物理及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對該專業優秀的本科畢業生,可經推薦攻讀碩士學位。已承擔完成4項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出版專業特色教材2部。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近20項,其中省(部)級項目5項,年均科研經費65萬元,實現了以科研促教學的高校辦學宗旨。積極促進科研技術交流,已在國內外核心及統計源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近百篇。
專業教學梯隊建設規劃合理,教學目標明確。共有專業教師1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3人,其他具有碩士學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講師5人。同時,聘請地質專業的優秀教師承擔沉積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等專業課的教授工作。有針對性的開出專業基礎課、專業課16門,實驗項目15項。滿足了專業理論及實踐教學的需要。
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物理專業的社會聲譽日益提高,生源素質逐年提高。2004年至今,第一志願錄取率由23%增至95%以上。通過對近幾年畢業學生的調研考察,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地球物理學專業的畢業生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進一步反映出地球物理專業設定合理,學生的綜合素質高,適應當前的勘探開發形勢。由於篇幅限制,更多資料請查看參考資料。

教學團隊

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團隊——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東北石油大學教學團隊——地球物理方法與解釋教學團隊

實踐基地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始建於1964年,經過40多年的拼搏進取,已發展成為學科齊全、技術配套、裝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綜合性石油研究機構。在四十年的輝煌歷程中,始終以油田各個時期的科研生產需要為己任,緊密結合油田勘探開發生產中表現的矛盾和問題,開展科技攻關,使油田勘探開發核心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為大慶油田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實習基地

1998年以來,研究院以確保油田可持續發展為己任,共取得科技成果340項,其中獲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18項、局級獎勵281項。新增石油探明儲量37445萬噸、控制儲量44331萬噸、預測儲量54656萬噸,天然氣探明儲量265.9億立方米。先後榮獲“全國科技大會先進科技集體”和黑龍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科技興省成果單位”光榮稱號。

秦皇島地質實習基地

秦皇島實習基地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北約28km處的撫寧縣石門寨地區(柳江盆地)。其周圍可供教學實習的地區還有秦皇島(海港)、山海關及北戴河,三區呈北東~南西向分布於渤海海濱。是野外地質實習的理想地區。該區野外地質教學實習資料豐富、觀察路線成熟,各主要觀察點的地質現象典型。
由於篇幅限制,更多資料請查看參考資料。

學位點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博士學位授權點
礦產普查與勘探
油氣田地質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點
礦場普查與勘探(工學、省重點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工學、省重點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地質工程(工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油氣田地質工程(理學)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理學)
地球化學(理學))
固體地球物理(理學)
工程碩士點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建設時間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是於2007年獲批的。
主要研究方向
油氣藏形成機理及天然氣地質學、油氣地球化學及油氣資源評價、沉積學與儲層地質學油氣田開發地質與工程、油氣地球物理。

教學設施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經過建院以來四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形成具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和“油氣田地質工程”2個工學博士點,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3個工學碩士點,以及作為支撐的“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固體地球物理”3個理學碩士點,並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2個省級重點學科,“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化學”黑龍江省重點專業及特色專業,“油氣藏形成機理與資源評價”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天然氣保存條件”、“油氣地球化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油氣二次運聚成藏過程物理模擬”、“基礎地質”、“測量學”、“儲層參數綜合測量”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實驗室面積4500m,實驗設備總值近3000萬元,具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和良好的實驗條件。

師資力量

學科梯隊配置合理,學科帶頭人年齡在50歲以下,年富力強,學科中有1名院士,11名博士生導師,19名教授,學科帶頭人中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黑龍江省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中國青年科技獎和黑龍江省傑出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獲獎情況

近五年來,累計完成各類科研項目500多項,其中國家基金項目5項;國家“973”項目3項;國家油氣重大專項6項,國家攻關項目5項;部級攻關項目24項;天然氣總公司創新基金3項;天然氣總公司風險基金4項;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黑龍江省骨幹青年基金3項;黑龍江省科技廳項目4項,黑龍江省教育廳項目4項。年科研經費已達到2000萬元以上。近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6項,年均發表論文110篇以上,入選國際SCI、EI等著名檢索系統文章10篇左右。

發展前景

經過多年的建設,在油氣藏形成機理及天然氣地質學、油氣地球化學及油氣資源評價、沉積學與儲層地質學、油氣田開發地質與工程、油氣地球物理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有的已居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地位。良好的學科體系、學科梯隊,雄厚的科研實力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先進的實驗設備,濃厚的學術氛圍,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培養博士後創新能力搭建了堅實的平台。

重點學科

礦產普查與勘探
“礦產普查與勘探”是在原“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慶石油學院的主幹學科,從建校開始就得到了重點培植,並伴隨大慶油田和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而不斷成長壯大。2000年年底,被評為黑龍江省十五期間立項建設的重點學科。2005年10月經黑龍江省專家組驗收評審,以“優秀”的成績免評直接進入“十一五”計畫繼續建設。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教師隊伍中有教授19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3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黑龍江省特聘教授1人,黑龍江省首批7名中央直接聯繫和掌握的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黑龍江省青年科技獎、孫越崎青年科技獎8人次,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黑龍江省優秀教師4人。由於篇幅限制,更多資料請查看參考資料。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科於2006年被評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該學科在國內同類學科中具有一定優勢,總體居先進水平,某些達到領先水平。本學科已經形成既密切結合油田勘探與開發的實際,又具有國內先進性的研究方向;已經形成學術水平較高,專業、職稱、學歷、年齡結構梯次合理的學術隊伍;已經獨立或聯合承擔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重大課題的研究,具備了從事大型課題研究的能力;具有多年培養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以及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經驗;具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和良好的實驗室條件。 由於篇幅限制,更多資料請查看參考資料。

重點專業

國家特色專業——資源勘查工程(油氣方向)
東北石油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始建於1961年,是東北石油大學最早的專業之一,1998年前為“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查”專業。1998年按教育部頒布的249個本科專業目錄調整為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本專業從東北石油大學建校開始就被確立為學校重點專業,後來,先後被列入原石油部、黑龍江省教育廳重點建設的專業,2000年被列為國家管理的專業點,現為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現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礦產普查與勘探”和“油氣田地質工程”2個博士點,“礦產普查與勘探”、“岩石學、礦物學、礦床學”、“地球化學”、“油氣田地質工程”、“工程地質”5個碩士點和以本專業為支承。礦產普查與勘探是黑龍江省重點學科,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是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團隊,油氣藏形成組是黑龍江省研究生優秀導師團隊。石油工程與地質實驗室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油氣藏形成機理與資源評價是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天然氣保存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2003年將《石油地質學》建成省精品課,2004年將《沉積岩石學》建成省精品課。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已有50年的發展歷史,為我國的石油工業培養本科生6000餘人,專科生100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500餘人。在全國各大石油公司和石油管理局已有數百名本專業的畢業生成為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在全國同類專業中名列前茅。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知名教授有盧雙舫、馬世忠、呂延防、付廣、施尚明等。
國家特色專業——地球化學
地球化學專業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地球化學本科專業。該專業2002年批准成立,2003年面向全國招生,同年獲得地球化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地球化學研究方向作為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在我校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經過專業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地球化學專業已被建設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黑龍江省重點專業”和“黑龍江省第一類特色專業”。地球化學實驗室是“油氣藏形成機理及資源評價”省重點實驗室和“油氣地球化學”部級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
黑龍江省重點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是黑龍江省重點專業,是在原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物理測井專業的基礎上合併而成。該專業旨在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地質學、套用地球物理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能在資源勘查領域的科研、生產等單位從事各類資源評價、管理、設計、施工等方面工作,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分地球物理勘探(物探)、地球物理測井(測井)兩個方向,年平均培養本科生120人。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上,主要學習基礎地質學、套用地球物理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具有資源勘查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術方法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現有教職工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碩士學位6人。有儲層參數綜合測量實驗室、多相流檢測實驗室、教學實踐和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實習基地等教學和科研平台。
重點實驗室
石油地質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根據依託石油主幹學科專業群,構建石油工程與地質實驗教學中心的指導思想,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與地質實驗教學中心由石油工程學院和地球科學學院的相關實驗室整合而成。中心擁有油氣井工程實驗室、採油工程實驗室、油藏工程實驗室、油氣儲運工程實驗室、石油地質實驗室、勘查技術與工程實驗室、

..

地球化學實驗室等7個實驗室。這7個實驗室分別依託我校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工程、地球化學等相關的學科專業而建設,實驗室與學科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同步,伴隨著學科的發展而發展。油氣井工程實驗室、採油工程實驗室、油藏工程實驗室、油氣儲運工程實驗室分別依託於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和油氣儲運工程三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及石油工程與油氣儲運工程二個國家特色專業。1960年東北石油大學建校初期,即建成了油氣井工程實驗室、採油工程實驗室、油藏工程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1996年根據國家教委實施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厚基礎、寬專業知識面,培養適應新世紀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將原來的鑽井工程、採油工程和油藏工程3個專業合併為石油工程專業。1997年新辦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組建了油氣儲運工程實驗室。為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學校根據實驗室建設、實驗教學改革與學科專業建設相適應並相互協調發展的需要,將油氣井工程實驗室、採油工程實驗室和油藏工程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及油氣儲運工程實驗室進行整合,成立了石油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承擔起全校流體力學基礎課程、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及相關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由於篇幅限制,更多資料請查看參考資料。
油氣資源與勘查實驗教學中心
石油地質與勘查是1961年我校建校之初設立的主幹重點專業,同年開始籌建並逐步改進和完善相應的教學實驗室,1979年新辦礦場地球物理測井專業,1980年新辦地球物理勘探專業,並組建了相應的實驗室;1997年,為了“整合教學資源,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效率,促進實驗室管理的規範化,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石油勘探系(地球科學學院的前身)將原來隸屬於各專業教研室的教學實驗室集中組建成為油氣資源勘查實驗中心。由於篇幅限制,更多資料請查看參考資料。

科學研究

科研概況
地球科學學院匯聚和造就了一隻具有雄厚科研能力的教師隊伍,並在“油氣運聚機理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蓋層、斷層封閉性與油氣成藏”、“盆地構造解析及控藏機理研究”、“油氣地球化學”、“儲層沉積學及油藏地質學”、“地球物理測井”、“地球物理勘探”、“地熱資源勘探及研究”等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近5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國家863、國家973項目等國家級項目5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6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3500多萬元,獲得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4項。五年來共發表學術論文615篇,其中SCI、EI檢索50篇;出版專著38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

科研方向

一、油氣運聚機理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二、蓋層、斷層封閉性及與油氣成藏
三、盆地構造解析及控藏機理研究
四、油氣地球化學
五、儲層沉積學及油藏地質學
六、地球物理測井
七、地球物理勘探
八、地熱資源勘探及研究

科研專利

序號專利名稱專利類型專利號證書號授權公告日專利人
1同軸線原油含水率感測器實用新型ZL200420054089.1第7583382006年2月8日王進旗
2以卡箍固定導爆索的射孔器以及實現卡箍固定的專用工具實用新型ZL200520133547.5第8629502007年1月24日張雲峰
3溢氣型集流傘實用新型ZL200620139160.5第9487712007年9月19日王進旗
4過環空找水儀電熱式導引頭實用新型ZL200720141045.6第10701542008年7月9日王進旗

傑出校友

校友概況
五十年來地球科學學院累計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7000多人,他們遍布祖國的各大油田、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他們有的擔任油田總裁、總經理、廠長、總地質師等,成為油田發展的頂樑柱;有的成為著名的專家、教授、大學的校長、博士生導師、全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有的擔任省、總公司的領導,為祖國的石油事業、為祖國的發展建設做出突出的貢獻。
傑出校友

傅成玉傅成玉
蘇樹林蘇樹林

發展前景

五十年篳路藍縷,五十載薪火相傳;經過幾代人勘探人的共同努力,地球科學學院已經成為我國培養油田勘探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陣地。面向未來,地科院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質量立校、特色創優”的辦學理念,抓住機遇,銳意改革,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