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何

東何

東何,字子俊,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上以“精練軍戎”封岐山侯,賜姓練。

人物簡介

練何真像練何真像
東何,字子俊,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上以“精練軍戎”封岐山侯,賜姓練。據《百家姓》中記載,練氏的始祖姓東名何,世居河內縣(今沁陽),東何智勇超群,唐貞觀年間,任總管府錄事參軍,奉詔協助大將軍李勣出征高句麗。征戰中,東何獻火攻計,大破遼東城。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以“精練軍戎”封東何為岐山侯,賜姓練氏,就這樣,東何改名叫了練何
練何,字子俊,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上以“精練軍戎”封岐山侯,賜姓練。摘自《中國人名大辭典》 (1525 頁)
練何,河內人,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從李勣伐高句麗,獻火功策遼東城遂破之,上以精練軍戎之故,賜姓練,封岐山侯。(摘自957印景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二六三957----449頁欽定四庫全書萬姓流卷一百二)

生平事跡

據《姓苑》記載,唐代總管府錄事參軍練何,本姓東,跟從李勣將軍征伐高句麗(今朝鮮半島),獻火攻戰術,破遼東城有功,於貞觀年間被賜姓練,其後代相傳姓練,稱為練氏。 得姓始祖:東何。據《百家姓》中記載,練氏的始祖姓東名何,世居河南省河內縣(今沁陽),東何智勇超群,唐貞觀年間,任總管府錄事參軍,奉詔協助大將軍李勣出征高句麗。征戰中,東何獻火攻計,大破遼東城。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以“精練軍戎”封東何為岐山侯,賜姓練氏,就這樣,東何改名叫了練何。這樣一算,練姓距今已有1359年了。故練氏後人奉東何為練姓的得姓始祖。貞觀十九年(645年)夏曆十月,臨渝關內的漢武台,呈現出一派隆重節日的景象,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將士們雀躍歡呼!舉行刻石記功的慶典活動,慶祝征伐高句麗的戰役勝利歸來。慶典活動由太宗皇帝親自主持。
這次征伐高句麗,成績最大而損失最小的戰役,攻克了高句麗素稱為“保壘”的遼東城。這次戰役功勞最大的,是除了太宗皇帝賜姓、封公的三軍統帥李勣外,還有被太宗皇帝賜姓、封侯的總管府錄事參軍東何。
東何,字子俊,世居河南省河內縣,才思敏捷,智勇超常。因精練兵戎有素,並得到太宗皇帝的重用,委任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負責訓練兵勇。他為大唐朝訓練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兵,為征藩平亂獻了一個又一個的奇策。這次征伐高麗戰役,太宗皇帝率軍親征。東何帶領著他訓練過,被稱為“鐵騎”的數千精兵,在太宗皇帝帳下聽命。
戰事開始後前方的士兵向太宗皇帝稟報說:“李勣將軍已把南蘇羅城包圍得水泄不通,由於城牆固、高大,仍無法攻下。”太宗皇帝馬上令東何帶領“鐵騎”隨駕臨陣,以助李勣。
東何臨陣觀察:五月的天,本來又悶又熱,但此時陣陣的南大風吹來,令人神爽。他即向太宗皇帝獻計:“陛下,臣認為,欲破此城,宜藉此時的南風用火攻城。我帶領騎兵,備足火種、火藥,到西南角把引火之物射入城內,火借風威,風隨火勢,勝似十萬雄兵。然後由李勣元帥派兵登城,何愁此城不破!”
太宗贊同,即令用火攻。(《唐書》記載:時間是貞觀十九年五月甲申日)。傾刻間,熊熊烈火,猶如周瑜火燒赤壁日,孔明火困司馬時。談笑間,整個遼東城一片火海。守城的官兵許多被燒皆死,不死的投降。遼東城被攻破。此役共俘虜高句麗兵將二萬餘人,其餘人員四萬餘人,繳獲戰勝品無數,我方將士傷亡極少。此役也是唐太宗皇帝這次親領兵親征最滿意的戰役。
戰事結束後,太宗皇帝在臨渝關的漢武台主持舉行刻石記功、論功行賞慶典活動。其中東何因“精練軍戎”有素、獻火攻策有功,被太宗皇帝賜姓為“練”,封岐山侯。
因此,東何是練氏的始祖。以後練氏人物蔚起,代代賢豪輩出,文武策勛,科貢監員濟濟承美。
李勣元帥贊曰:“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後來練何公把李勣元帥的讚詞作為子孫名字的排行字輩。即我們看到的族譜記載:何公生舜,舜生友,友生賢,賢生裔,裔生岐,岐生山,山生侯,侯生第,……何公用子孫的字輩,要子孫永遠記住賜姓封侯的輝煌歷史。

所涉典籍

根據《中國人名大辭典》(1525 頁)、《欽定四庫全書》萬姓流卷一百二、《二十五史舊唐書》、《中國通史》第六卷中古時代隋唐時期(下冊)、《賢治通鑑》唐記、《尚友錄》卷十八、《舊唐書太宗下》卷三、《新唐書太宗本紀》卷二等書記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