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杭州開發區)是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開發區,行政管轄面積104.7平方公里,轄區人口30萬。

概況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杭州開發區)是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開發區,距市中心僅18公里,是杭州市的三大副城之一,面積104.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區34平方公里,轄區人口30萬。開發區工業總產值2005年為726億元,2006年1100億元,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發展現代製造業、外向型經濟和高教科研的重要基地。
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杭州開發區以打造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為目標,大力實施“工業興區”戰略,近五年來,工業經濟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械製造、食品飲料四大主導產業。2006年,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113.4億元,外貿出口71.11億美元,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第十二位。
投資創業環境日臻完善
杭州開發區秉承“讓投資者獲利,讓創業者成功”理念,致力於營造一流的投資創業環境。2004年,開發區被日本貿易振興機構評為中國75個城市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最佳開發區。2007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為“跨國公司最佳投資的開發區”。到2006年底,開發區已吸引32個國家和地區的404家外商投資企業,其中列入全球500強的31家跨國公司投資創辦了50個項目。
科技創新凸顯發展優勢
杭州開發區大力實施“科教強區”戰略,以下沙高教園區14所高校為依託,建立產學研合作中心,建設新加坡杭州科技園、大學科技園、高科技孵化器等載體和平台,致力於發展軟體及高新技術產業。2006年,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達到61%。
人文生態彰顯城市品質
杭州開發區以打造花園式生態型城市副中心為目標,大力實施“環境立區”戰略。區內擁有省內規模最大的下沙高教園區,占地10.91平方公里,現有14所大學、16萬在校大學生,知識精英的高度集聚,濃郁了文化氛圍,提升了城市品位。開發區充分利用錢塘江及生態濕地資源,精心打造了沿江景觀大道、生態公園、高教園區景觀帶等生態工程,建成區內河渠交錯、綠樹成蔭、白鷺翔飛、鳥語花香,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城市品質。
開發區正在加快由“建區”向“造城”、由依江發展向跨江發展的戰略轉移,深入實施“工業興區、科教強區、環境立區”三大戰略,努力打造“下沙創造”和“文化下沙”兩張金名片。2007年,開發區積極回響市委市政府號召,制定“主攻江東、決戰江北”三年行動計畫,加快打造“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新世紀大學科技城、花園式生態型城市副中心”,增加副城的核心競爭力,吹響了開發區二次創業的號角。

整體規劃

圍繞2004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會議提出的“三為主、二致力、一促進”(以提高吸引外資質量為主,以發展現代製造業為主,以最佳化出口結構為主,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致力於發展高附加值服務業,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向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區發展)的要求,以及建設“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新世紀大學城、花園式生態型城市副中心”的目標,著力實施由“建區”向“造城”的戰略轉型,堅持工業化城市化“兩手抓”、“兩輪驅動”的工作方針,堅持“工業興區、科教強區、環境立區”三大戰略,全力建設創新型開發區,精心打造兩張“金名片”(下沙創造、文化下沙),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有力地推動了開發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將開發區打造成為先進制造業示範區、科技創新先導區、現代化新城區。

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

到2006年11月底,共吸引30個國家和地區的440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引進內資工業企業300家,其中全球500強企業,已有30家在開發區投資設立項目48個。現已基本形成了電子通信、生物醫藥機械製造、食品飲料等四大支柱產業。

新世紀大學城

開發區內建有浙江省最大規模的下沙高教園區,集聚了14所以理工類、綜合類為主的高等院校,在校師生達到15萬名,為開發區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技術、教育、文化資源。依託下沙高教園區,搭建了產學研合作平台,構建了優勢互補、互動關聯的創新體系。

花園式生態型城市副中心

開發區正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大力培育發展城市功能。德勝快速路、快速公交、規劃中的捷運一號線使開發區與杭州市主城的聯繫更加緊密;生態濕地公園、沿江大道景觀帶、高教園區景觀帶構築了開發區獨特的生態環境;物美超市、新美商城下沙商貿城凱恩戴斯大酒店文匯大酒店等一批大型商貿設施,完善了購物、休閒環境。

主要特點

產業集聚度高

2006年開發區工業總產值達1100億元,占杭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6。1-11月,電子通信、生物醫藥、機械製造、食品飲料四大產業的產值占開發區的比重達84%,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比重達70%。
電子通信業。集聚了摩托羅拉東芝、宏訊電子、數源科技、和利時、士蘭積體電路、立昂電子、鴻源科技、菱慶高新材料、華虹光電、怡得樂電子、華隆電子、史陶比爾、樂金大自然、飛鳳通信等企業,形成了移動通信、積體電路、印刷電路板、記錄媒體、控制系統為主的產品結構。2005年,我區被國家信息產業部授予國家信息產業園暨國家計算機與網路產品產業園。
生物醫藥業。集聚了康萊特九源基因、澳亞生物、下沙生物科技、中肽生化、艾博生物、易邦生物、薦量生物、創新生物、國光藥業、愛生藥業、浙大醫學儀器、泰爾茂、旭化成等企業近40家,形成了生物醫藥、現代中藥、新型化學藥物、新型醫療器械等4大行業。我區是杭州市“新藥港”的主要基地,被列入杭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示範基地。
機械製造業。集聚了松下、伊萊克斯、司邁特、奧普、鴻陽家電、愛信伊奈等知名企業,形成了洗衣機、燃氣灶具、燃氣熱水器、吸塵器、電飯煲、溫水座便器、飲水機、豆漿機、電磁爐、等為主的家電產品結構;集聚了愛知工程車輛、專用汽車、神鋼、矢崎配件、世寶方向機、三花、飛亞電子、錢江彈簧、杭城摩擦材料、泰明頓摩擦材料等企業,形成了液壓高空作業車、改裝車、挖掘機、汽車用電子連線器和儀表、方向器、汽車橋、摩擦片等為主的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產品結構。裝備製造業: 汽輪動力、船用發動機、數控工具機 。
食品飲料業。集聚了娃哈哈、中萃食品、頂益食品、頂津食品、康師傅方便食品、味全食品、頂園食品、凱瑞食品等企業,五豐冷食、百事可樂、多哥食品、可果美、王老吉等企業正在建設中,形成了以軟飲料(碳酸飲料、飲用水和茶飲料)和速食麵為主的產品結構。

創業、合作需求廣

目前,開發區正在積極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極力推動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節能降耗、信息化建設,大力倡導企業設立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大力鼓勵企業開展各種體系認證、爭創品牌和著名商標、參與標準化制定,實行安全生產社會化管理,大力發展與工業企業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為此,我們每年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完善《關於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獎勵政策》、《關於鼓勵科技發展的若干政策》、《關於鼓勵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獎勵政策》等政策體系。這些,都為高校、科研院所的介入提供了良好的需求。

科技創新平台多

根據《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創新型開發區規劃》(還未發布),我們將出台《新加坡杭州科技園發展獎勵政策》、《產學研合作鼓勵政策》、《生物醫藥創新服務平台扶持政策》等政策。目前,有五大創新平台。
(1)新加坡杭州科技園
發展定位:(1)軟體研發:著重業務外包和媒體創意,包括ITO信息技術外包與BPO業務流程外包,主推軟體開發、數據處理中心、金融服務、動漫產業;(2)生物製藥:包括生物科技、中藥、醫療配備等;(3)工業設計:包括積體電路設計,紡織品、時裝、珠寶飾物設計、工業產品設計等。力爭通過5-8年的努力,使科技園發展為杭州灣乃至全國一流的軟體研發、生物製藥研發和工業設計產業基地和創新中心。
建成後的新加坡杭州科技園,是一個多功能、高品質、生態化的現代新型科技園,園區的“生產車間”更像是高檔寫字樓,有游泳池,有健身房,還有影劇院,園區內四成空地將栽種綠色植物,整個園區就是一座生態花園。
科技園計畫用地面積約600畝,規劃建築面積 78萬平方米,主要有研發基地、企業服務與生活配套三大功能。研發辦公區:主要包括軟體研發、工業設計、生物製藥、諮詢服務、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孵化園等功能,布置軟體工廠、綜合研發樓、通用式研發樓、定製式研發樓、獨院式研發樓等;綜合服務區:主要包括高星級酒店、商業、公寓、會議、培訓等配套服務。
首期建設項目——“軟體工廠”(杭州國家服務外包基地核心園區之一)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可入駐5000人,集軟體設計、製作及配套服務功能於一體,主要承接服務外包業務,將於2007年年底建成。
(2)產學研合作中心
產學研合作中心融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中介、金融機構和政府為一體,具備科研合作與開發、信息交流、資源共享、人才服務四大主要功能。這種“六位一體”的新型合作創新機制,旨在實現科技合作、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科技人才積聚和培養、科技資源整合與共享。通過產學研合作中心,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使之與開發區的科技合作、招商引資、對外宣傳、體育文化事業等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結合起來,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有效創新和產業化合作。

四大功能四大主要功能是:(1)科研合作與開發:促進校企科研合作、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及推廣套用、設計創新課題並組織招標;(2)信息交流:科技信息檢索、發布與諮詢、開展網上技術市場服務工作、開展產權交易活動;(3)資源共享:共建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儀器設備共享;(4)人才服務:開展人才交流和人才引進工作、開展人力資源培訓、共建教學實踐基地。

浙江省生物醫藥科技創新服務平台

目前,該區正在申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積極搭建浙江省生物醫藥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整合生物醫藥資源,促進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支撐能力和生物醫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浙江省生物醫藥科技創新服務平台為浙江省十一五期間重大公共服務平台之一,核心層由我區高科技孵化器、區內相關企業和市內相關院所組成,服務對象為全省醫藥企業,該平台將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物醫藥企業的創新要素,促進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支撐能力和生物醫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區生物醫藥產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杭州市高科技企業孵化器

孵化器通過提供低廉的租金、融資擔保、財務、法律諮詢等中介服務,從政策、信息、資金和服務四個方面入手,在吸引初始創業,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目前,入孵的企業25家,在孵項目43個。

一園兩中心

一園兩中心即留學人員創業園、人才開發中心、長三角緊缺人才培訓服務杭州中心開發區分中心,按“三塊牌子、一套班子”模式管理。
留學人員創業園是開發區精心搭建的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平台,旨在為有創業意向的海外留學人員提供更為便利的接待、諮詢、創業和立業的全程服務。 人才開發中心以“創業、創新、創優”為目標,以全方位地為區內企業和廣大民眾提供各類高效、優質的人事、人才服務為宗旨。
長三角緊缺人才培訓服務杭州中心開發區分中心的成立,目的是為了接軌長三角,更是為了充分發揮開發區大學城、企業和人才的優勢,不斷完善人才培養和培訓體系,為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