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順光

杜順光,烏蘇市金陵科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理杜順光的座右銘。歷經十八載春秋,他的電子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固定資產300萬元,流動資金200餘萬元,員工29人的金陵科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被國家人事部、中國殘聯評為全國“自強模範”。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儘自己的能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用真情來回報社會。”這是烏蘇市金陵科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理杜順光的座右銘。

1963年,一歲多的杜順光因小兒麻痹致使下肢癱瘓。上完高中後難以繼續深造的他,憑著對無線電維修的喜好,經過拜師學藝和刻苦鑽研,1987年開了一家家電維修部。

由於他誠信經營,技術過硬,家電維修部的生意特別紅火。1992年,憑藉著自己的實力,杜順光開辦了金陵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事業越做越大。

杜順光由自己創業的艱難和社會各界對他的幫助想到:要儘自己最大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烏蘇市甘河子鎮王鄉莊村60多歲的王全珍,雙腿殘疾,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孫子,平時靠揀垃圾換錢維持生計。

杜順光知道後,帶著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一台冰櫃到王全珍家,在集市上為王全珍租了一個攤位,讓她經營一些小本生意。後來,杜順光又在鎮上為王全珍蓋了兩間房子,王全珍從此有了新的住所和店房,生活也一天天好起來。

維吾爾族姑娘熱依拉,從上國中起就受到杜順光的資助,直到今年7月從新疆八一農學院畢業。漢族姑娘吳玉露,在杜順光的資助下,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如今正在攻讀研究生。

杜順光每年都要為貧困學生資助學費近萬元。有朋友說他傻,把那些錢白白扔了還不如去搞個投資什麼的。杜順光卻說:“只要他們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投資這點兒錢不算什麼。”

如今,杜順光已走過了40多年的輪椅人生路,他也以堅強的毅力,譜寫了身殘志堅者回報社會之歌,他因此被國家人事部、中國殘聯評為全國“自強模範”、“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

人物事跡

在烏蘇,提起金陵科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真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人們在為它的發展感到驚嘆的同時,更多的是對它的主人杜順光的敬佩與讚嘆。

杜順光—一個拄著雙拐的殘疾人,自1987年利用800元資金創建了烏蘇第一家個體家電維修部起,歷經十八載春秋,他的事業已從家電維修部,電子商場,電子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固定資產300萬元,流動資金200餘萬元,員工29人的金陵科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並建有一個占地1300餘畝集農、牧、漁共發展的機械化種植、養殖基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別無我有,別有我新”的經營理念,使金陵科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壯大,現已成為烏蘇市一個知名的私營企業,該企業先後被授予“自治區級誠信單位”、“自治區重契約守信譽單位”、自治區級“青年文明號”、“自治區級先進私營企業”等稱號,杜順光個人也被推選為“烏蘇市政協委員”“烏蘇市殘疾人協會主席,”“烏蘇市個體私營協會副會長,市工商聯副會長”等職。並被人事部、中國殘聯評為全國“自強模範”。成功是令人喜悅的,但成功的背後卻包含著無數的艱辛與磨難,金陵科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能有今天的發展,無不凝聚著杜順光這個用雙拐譜寫人生的個體經營業主的超人毅力與驚人的才智。

在自尊、自強中實現自我價值

1964年,當剛滿--歲的杜順光正蹄珊學步時,--場小兒麻痹病症的發生,使一個活潑伶俐的他從此再也無法和別的正常孩子--樣走路了。長大懂事後,看到和自己同齡的孩子奔跑追逐嬉戲時,他忍不住哭了,但頑強的個性便他很快就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當別的孩子上樹掏麻雀,下河游泳時,他卻把心思用在了節本知識的學習上。國中時,他對家電維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家中的收音機、小鬧鐘就成了他研究的對象,拆了裝,裝了拆,兩隻收音機被修成了"啞巴",通情達理的父母對他的"敗家子"行為,不但不責怪,反而還幫他找來了通俗易懂的家電維修書,面對父母的理解支持與鼓勵,在別人的諷刺嘲笑中不曾掉過淚的杜順光,卻為父母的理解寬容流下了眼淚。

1982年高中畢業後,杜順光進了農機配件門市部當了一名售貨員。然而,輕鬆的工作,總使他感到生活中缺少了點什麼,在經過冷靜的分析思考後,他認為"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殘疾而自甘平庸,而碌碌無為的觀念"。於是,1985年他毅然辭去了工作,在別人的不理解和疑惑中走進了廣播電視局的廣播電視服務部,要求做一個不拿工資的學徒工。從此,廣播電視服務部里多了一個拄著雙拐的年輕人。他勤奮好學,不懂就問,由於他優異的表現,半年後,廣播電視局領導決定給這個年輕人發放工資。35元錢不算是個大數目,但當杜順光第一次捧著這證明他人生價值的鈔票時,眼眶不由地濕潤了……。

時光的車輪駛進了1987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當人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開始尋找商機時,杜順光意識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機遇到了,於是,他又果斷地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幹個體,走自我發展的道路……。當人們疑惑不解時,慈愛的父母又一次給了兒子以堅強的支持,當兩位老人將籌集的800元資金捧到兒子面前時,杜順光在感激之餘,更堅定了他乾一番事業的決心。在親人與朋友支持下,“個體家電維修部”終於掛牌營業了,從此,杜順光的人生歷史又開始書寫了新的篇章,那一年,他還不滿24歲。

“千里之行,始與足甲”

創業初始,為了確保家電維修的質量與速度,杜順光常常是一碗濃茶、幾本工具書伴著他修理家電到深夜,為了降低維修成本和確保零、部件的質量,杜順光拄著雙拐親自前往烏魯木齊採購材料。幸運或許會讓人擁有很多,但磨難卻會讓人更快地成長起來。三年的時間裡,杜順光在實踐中精通了家電維修技術,掌握了經營管理的技能,同時,也提高了他對市場運行的準確把握能力,這為他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1年,城市經濟復甦,家電市場走俏。杜順光迎潮而上,建起了金陵器材經銷部,經營範圍開始由過去經營家電維修及電子元件銷售發展為經營五大類近百種電子產品的銷售。

1994年,電器行業迎來了城市家用電器更新換代和農村家用電器銷售的高峰年景,杜順光在針對市場進行詳盡的分析後,毅然貸款七十萬元辦起了金陵電子商場。經營面積擴大為160平方米,並擁有面積為的6000多平方米的庫房,員工也增加至33人。

面對企業發展的狀況,杜順光清醒地認識到,商場如戰場,單一的經營模式,是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的,通過電視及新聞媒體的了解,1995年當國務院做出向西部傾斜,發展大農業,把新疆建成全國重要糧棉基地的決定後,他敏銳地意識到:隨著農業發展戰略的實施,對農機的需求將會有大幅度的上升,農機銷售市場的潛力極大。杜順光抓住商機,投資80萬元開辦了一家專經營大小農機具及配件的經銷部,結果銷路極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敢於探索的人,是永不會滿足的,1999的年藉助中央對西部農業開發的商機,杜順光又投資160萬元,在戈壁灘上開發了一個占地約1300餘畝集農、牧一體的金色田園種植、養殖基地。該農場聘有長期員工6名,季節工20名,目前,農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有1800平方米的暖圈三個,種羊1500隻,農田1000多畝,水庫一座,成活的樹木30多萬株,2006年杜順光又計畫將該農場發展為夏洛菜種羊繁殖、養育基地。先進、科學的經營理念,是企業發屜的必要保證。

以民為本,誠信經營

“別無我有,別有我新”的經營理念,是杜順光企業發屜的根本策略。在烏蘇的眾多企業中,憑這種理念,他創造了很多第一:第一個對員工進行上崗前服務培訓,上崗後業務培訓;第--個實行免費送貨上門第一個開展全方位售後服務;第一個開展"滿意服務"和無搬動服務。正是這些完善、優質的服務贏得了眾多顧客的信賴,才使金陵科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並且得到了發展。“買家電到金陵,買的舒心,用的放心”成為烏蘇人對金陵傳頌至今的口碑。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

杜順光不是烏蘇最有錢的人,但卻是回報社會最多的人。

杜順光有著一個堅強的事業心,但理解、同情卻是他人心向善的另一面,當別的企業歧視殘疾人和大齡人就業時,他卻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他的企業中卻主動吸納了這些被遺忘的群體,他支付給員工的報酬在比別的企業高的同時,在烏蘇還率先為員工交納個人醫療及養老保險。

每年春節前夕,杜順光都要為部分城鎮特困人員送去現金、麵粉,清油、或大米等生活用品,每年的"學雷鋒"活動日杜順光都要組織員工進行便民義務服務活動。長江兩岸發洪水,他和他的公司捐款最多,區內外受災、修橋、鋪路、中國小校缺設備他都積極帶頭捐款。

此外,杜順光還是烏蘇市捐資助學最多的人。從1998年起,他就開始資助兩名漢族和--名維吾爾族學生學習,他不僅承擔了她們所有的學雜費還常常為她們的家庭拉煤、送錢、送生活用品。如今其中的兩名學生已考入大學,而且品學兼優,一名學生中學畢業後。留在了杜順光的農場裡工作。

當他得知甘河子有一位叫王玉珍的孤寡、殘疾老人在自身生活困難的同時又撫養了一雙父母雙亡的孫兒、孫女時,他又將這位老人的一家三口接納為自己的幫扶對象,在按月向老人提供生活所需的同時,今年杜順光又積極協調市工商、土地及殘聯等單位準備在甘河子市場附近為老人投資建造一套經營用房,以供老人從事商業經營。

創業以來,作為一個企業主,杜順光在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時,仍然不忘主動交納稅款,在烏蘇,他年年都是上繳稅款最多、最主動的一個。

嚴以待己,寬以待人。是杜順光做人的基本原則,當他慷慨幫助別人,奉獻社會時,卻使自已的生活過的十分節儉。日常生活中,他總平易近人,與員工同工同作,甘苦與共,因此,被員工親切地稱之為、“老大”。

這就是杜順光,一個身殘志堅,而又精明、樸實的私營企業家,在他平凡的人生中,卻閃爍著他不平凡的品質,一雙鐵拐記錄下他人生輝煌的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