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殿英

杜殿英,山東省濰縣人,出生於1893年。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杜殿英(1893~1978)字再山,出身於山東省濰縣進步家庭。其伯父杜佐宸清末即加入同盟會,參加山東保礦運動,因此被清政府囚禁兩年,武昌起義後,與其他同盟會員一起組織革命力量,先後光復高密、即墨、諸城等縣,號召並帶領人民剪辮子,於1927年代理濰縣縣知事。杜殿英自幼秉承家學,受父輩進步思想薰陶,勤奮好學,立志工業救國,於民國十二年(1912年)考入青島德華大學機電專業。德華大學是1907年由清政府與德國合辦的國內第一所合資學校,中方教師有六名,其中有一位濰縣籍教師於濂芳,教授國學,對杜殿英的學業尤為讚賞。1914年一戰爆發,學校被迫關閉,杜殿英與其他同學全部併入上海同濟大學,從成立到關閉,這所合資大學僅運轉了七年。

人物經歷

1916年,杜殿英大學畢業,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德國門興工業大學機械系,德國的機械工業以精密著稱於世,杜殿英經刻苦學習攻得博士學位,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學成回到祖國。歸國後首任膠濟鐵路工程司司長,其間對該路的機務工作進行了多項改造,後任北寧鐵路皇姑屯機廠廠長兼唐山材料廠廠長,對當時的東北鐵路交通發展貢獻頗大。隨後在鐵道部門工作,對我國鐵路網總體籌劃尤著勞績。1935年,杜殿英回母校同濟大學任教務長。隨之,江西鎢鐵廠籌建在即,當時全面掌握國有工礦企業樞紐的“國家資源委員會”物色廠長人選,因鎢鐵是戰略物資,設備為德國進口,杜殿英又曾在德國修習機械專業,廠長一職別無人選。後因抗戰延及江西,杜殿英負責全力籌建的江西鎢鐵廠於即將建成時被迫停止,設備拆卸後運至香港暫存。

抗戰期間,杜殿英被業內人士推為中國鐵合金先驅之一,先後任“國家工業處”處長、“全國高普考試”典試委員。抗戰勝利後,日本作為戰敗國須賠償我國戰爭損失,當時的政府成立了“日本賠償物資委員會”,派出一批國內高級技術人員到日本考察技術設備,杜殿英即其中一員。當時中國方面開出的第一批拆遷日本賠償物資清單總計48萬噸機械設備,由於美國處心積慮要恢復日本軍工企業,用各種方式阻撓設備拆遷,導致一場空歡喜,最終僅僅運回2000台機器,與應賠的數目相差甚巨。

杜殿英一生克勤克儉,公正無私,專注於民族工業建設,很少計較個人得失。1931年九·一八事變期間,先生任張學良的德文秘書,日本人占領瀋陽後對張學良的下屬查得很緊,先生在名單之列,日本憲兵去他家搜查,所幸全家早已搬離,日本人撲了空。氣急敗壞的日本人把看門的傭人老孫抓走,在憲兵隊里對老孫用酷刑,逼他說出主人去向,老孫咬牙只說不知道。日本人不死心,在瀋陽對外道路上設卡,並在火車車廂內拿著杜殿英的相片逐一盤查,先生喬裝改扮,逃過大難。先生知恩圖報,後來對傭人老孫倍加信任,一直留在身邊。

杜殿英知人善任,下屬中有能力的,不論遠近都委以重任。他深知知識的重要,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即供弟弟妹妹四人及子女五人全部讀完大學,這在當時的國內也是很少見的。先生後來雖身居高位,對子女要求卻非常嚴格,子女的零花錢每一角錢都不能亂用。他自己的生活更加節儉,除公車接送,基本不在外用餐,親屬子女出外用餐他一再囑咐注意衛生。他晚年寓居美國,個人的身份從不對外人講,連親戚朋友、濰縣的舊友都只知道他的工作是工業方面的。1978年秋,病逝於美國維吉尼亞州州府里奇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