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振

杜振

杜振,江蘇邳州人。長治意拳協會骨幹成員,養生技擊教練。從小熱愛武術,早年練過長拳、少林拳,後改練意拳(別稱大成拳),加入山西省長治市意拳協會,成為骨幹。2杜振,男,湖北通城人,1994年5月7日出生於湖北省通城縣錦山鄉(現合併為雋水鎮),現就讀於湖北省通城縣第一中學。

基本信息

簡介

杜振先生,1963年10月20日出生,祖籍江蘇省徐州市邳州,來晉東南經商10年。他們均拜丁改路先生學習意拳, 杜振先生出生卑微,但具有成功人士的境界,他的奪冠單再次說明一個真理——草野出英雄。

成就

2007-7-30,在太原市舉辦的山西省首屆國際武術錦標賽中,杜振先生代表長治獲得65公斤級武術推手金牌。

意拳在上黨

當今,亞健康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隨著社會生存、競爭壓力的增大,人們缺乏必要的體育鍛鍊,大多數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從而使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選擇運動休閒的方式很多,如打球、跑步、游泳、去健身房鍛鍊等,放鬆自己,排解壓力,但這些運動方式都受到時間、場地等限制。那么,有沒有一種更好的運動方式可以不受時間、場所等限制而適用於廣大人群呢?答案是肯定的。記者近來就接觸到一種適用於廣大人群的運動——意拳。

我與意拳結緣——朋友家中邂逅意拳師傅

年前的一天,記者去看望一個朋友。談話間,一位陌生人來訪。朋友忙向我介紹:“這是我的意拳師傅杜振,來教我練意拳的。我們是在公園偶遇而相識的。”

原來,我的朋友長期從事寫作工作,缺乏體育鍛鍊,用腦過度,積勞成疾,身心倍感疲倦。一日清晨,去北郊公園溜達,巧遇杜振在向一些民眾傳授意拳。二人便交流起來。杜振對他說:“你不妨練練意拳,可能能使你身體恢復健康!”朋友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練起了意拳,杜振則每日對朋友輔導一次。一周后,朋友多年的失眠症居然緩解了,能舒舒服服睡著了。由此,朋友確實感到練意拳的好處,決定堅持下去。

杜振,江蘇邳州人。杜師傅向記者介紹說:“我當初也是在別人的介紹下開始練意拳的,後來感到這項運動養練結合,很適合我,就堅持下來。我練意拳有10多年了。”

聽了朋友練意拳的親身體驗和杜師傅對意拳的介紹,記者對意拳有了興趣:自己乾新聞工作多年,也感身體狀況大不如以前。正愁找不到一種適合自己的運動,“意拳”竟然自己送上門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記者想對意拳運動作進一步的了解,杜師傅謙虛地說:“你可找我們意拳協會會長丁改路先生。”

長治意拳的主要傳承者——訪意拳大師丁改路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意拳是我國眾多武術流派中的一個新型拳種。意拳又名大成拳,是在形意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強調以意念引導動作,故名意拳,為近代武聖王薌齋於上世紀20年代所創。

王薌齋,1885年生,河北深縣人,晚年自號“矛盾老人”。8歲時從形意拳大師郭雲深先生學習形意拳,因練功刻苦,聰慧過人,得郭老傾囊相授。後遊歷大江南北,遍訪武林同道,前後20餘年專心研究拳理,在形意拳的基礎上吸取各家之長自創集養生與技擊於一體的中國實戰拳學——意拳。新中國成立後,意拳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地,並傳播到香港、日本、東南亞以及英、美、意、澳、荷等國家和地區。

意拳主要在上世紀80年代傳入我市,目前已得到一定的推廣。談到長治意拳運動的發展,就不能不提到一人——意拳大師丁改路。

丁改路,現年59歲,祖籍河北邢台,受父親、叔叔影響,自幼習武。現任長治市意拳協會會長、北京“宗勛武館”名譽館長、城區意拳武館館長。早年拜我市民間武術高手李二滿、郭有榮等人為師,技藝不斷長進。他對形意、太極、八卦、少林等拳種皆感興趣,喜歡擺弄刀、槍、棍、棒。由於他勤奮好學、潛心鑽研,博採眾家之長,很早就揚名我市武林界。1977年隨王永福練習意拳養生樁,逐步對意拳產生興趣。學習幾年後,功力有所增強。1984年,已故意拳大師王薌齋之女來長治傳授養生樁,使丁改路再次與意拳結緣。1986年,意拳大師姚宗勛派弟子來我市傳藝,丁改路從此專攻意拳,用心修煉。

1987年,在丁改路與武林同道的積極推動下,城區意拳協會成立。近年來,意拳事業不斷發展。為進一步將意拳事業發揚光大,2006年11月,丁改路與武林同道又籌備成立了長治市意拳協會。協會制定了章程和會員守則,規定必須品德高尚,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者方可加入,禁止有劣跡之人加入協會。同時,協會常年在北郊公園和太行太岳烈士陵園設立培訓點,教授廣大民眾練習意拳。記者仔細察看了市意拳協會成員名單,有機關幹部、醫院醫生、學校教師、銀行職員、國企職工、個體戶等,涵蓋了社會各個階層。意拳協會成員的民眾廣泛性由此可見一斑。

丁改路告訴記者,要想練就一身好武藝,一靠名師指點,二靠自己的悟性,三靠勤學苦練。中華武術是這樣,意拳也是如此。意拳修煉不在乎年齡大小,有無武術根底,只要掌握要領,有悟性,就會進步很快。丁老師1965年參加工作,先在紅星廠(現惠豐公司)上班,後調至市物質局工作。無論是上學還是上班,習武作為丁老師的業餘愛好,始終沒有放棄。不僅如此,丁改路在習武的過程中注意總結經驗,細心揣摩,認真研究,終於積聚了深厚的武功造詣。尤其在學習意拳的過程中,丁老師傾注了大量心血。他數次上北京求藝,與國內外武林同道切磋研究,用心琢磨拳學精華,和武林人士實戰過招,在意拳理論和實踐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在市物質局工作期間,丁改路曾包車跑運輸。為求武學真諦,丁改路多次上京求教,將運輸業務委託給外甥照料,結果生意陪了個精光。但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穫。2000年以後,丁改路的意拳理論水平和實戰技藝發展迅猛,對意拳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歷盡千辛萬苦的不懈探求和日積月累的刻苦修煉之後,丁改路終成我市武術名家。

丁改路說,意拳運動重精氣、重智力,養練結合,靜則書生,動則猛龍。雖無招無式,卻能將力量聚集於全身各個部位,一動而無不動,“一枝動而百枝搖”,從而做到均整平衡,處處得力。鬆緊緊松勿過正,虛實實虛得中平,這就是意拳武學的精義所在,也是中華武術的至高境界。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武術協會意拳總會在北京成立“宗勛武館”,丁改路以不凡的武藝亮相京城,贏得了英、法、日等國家和地區廣大意拳人士的讚譽,被同道一致推選為“宗勛武館”名譽館長。多年來,丁老師廣結武林同道,求教者絡繹不絕,為繁榮和發展我市武術事業做出了貢獻。

從科學角度看意拳——一種功效顯著的醫療體育方法

通過進行深入採訪和查閱有關資料,記者對意拳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從科學角度講,意拳以站樁為基本功,訓練從精神到肢體的鬆緊。通過鬆緊協調轉換,使人體精神和肢體放鬆,促使氣血通暢,新陳代謝旺盛,調整內臟器官的各項功能,從而增強體質。意拳養生樁功法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對肥胖症、糖尿病、關節炎、肝炎、神經衰弱、風濕及類風濕關節炎等都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意拳站樁“療法”最大的特點是無副作用,因為它不需要刻意求靜,更不需要人為地調整呼吸或意守丹田。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只要擺好姿勢,站立不動,猶如樹樁,自然呼吸,全身放鬆就可以了。從現代醫學角度看,人體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能夠產生抗體,以抵抗“入侵之敵”,如病毒、細菌等。但這種能力因人而異。站樁之所以能治病強身,就是因為通過這種特殊形式的鍛鍊,人體各組織系統增強了抵抗力,使保護自身的機能得到調節和提高。在醫療和健身實踐中,意拳站樁功已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採用。著名醫學家、王薌齋先生弟子於永年在他所著的《大成拳站樁與求物》一書中就對站樁前後的血常規檢查進行了對比,站樁後血紅蛋白有極其顯著的增加(血紅蛋白的多少是血液含氧量的標誌),進而從科學上闡明站樁能治病的道理。據了解,目前我市練習意拳的主要有兩大人群:一類是先前曾練過其他武術,感到功力進展緩慢或對意拳又產生興趣而改練意拳的;一類是體弱多病的民眾,想通過練習意拳消除病症,恢復身體健康。而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練習意拳,練習後都對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閆某,男,39歲,企業職工,患風濕性關節炎,還伴隨胃難受,陰天或下雨天尤其疼痛難忍,10多年來飽受病痛折磨,吃藥打針屢不見效。2005年,經人介紹練習意拳養生樁。練功前兩、三月內,全身疼痛不止,一度有放棄的念頭。後堅持練習,半年以後,身體狀況有明顯好轉,增強了他繼續練下去的信心。到2006年底,所患病症基本痊癒。

李某,54歲,長治縣運輸公司幹部,青年時代練過硬功、長拳,曾患有高血壓、糖尿病。2005年開始練習意拳養生樁,2006年底去醫院體檢時意外發現血壓恢復正常,糖尿病症狀明顯緩解。

李某,男,45歲,市液壓廠職工,曾患有嚴重的哮喘病,陰天呼吸更加困難。40歲時練習意拳養生樁。通過幾年的練習,基本上治好了哮喘病,現在已開始練習意拳技擊。

……

從文化角度看意拳——對構建和諧社會將起到積極作用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意拳運動同時又是一種文化。練意拳必須耐得住性子,有堅韌不拔的毅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循序漸進,才能功有所成。習武的過程也就是接受中華傳統文化薰陶的過程,有助於人們養成良好的品性,磨練自己的意志,從而達到強身健體、修心養性之目的。意拳的核心或靈魂一直在強調“均整平衡”,也就是通過協調自身機能,從而達到身體平衡、人體和諧,使機體充滿旺盛的生命力。

現階段,我國正在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和諧社會的基礎首先是人體和諧。人體和諧了,必然促進家庭和諧,繼而促進社會和諧。同時,意拳運動也是全民健身運動的有效組成部分。試想,一個疾病纏身之人連自己都“和諧”不了,何談家庭和諧與社會和諧?從文化角度講,意拳的本質就是自身“和諧”,它對構建和諧社會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老百姓居家過日子,首要的追求是身體健康,不出毛病,從而達到生活美滿,家庭和睦。一個個家庭和諧了,就為和諧社會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市意拳協會副會長何鴻斌對記者說:“意拳是一項很好的運動,有病治病,無病養身,簡單易學,沒有固定套路,不分男女老幼,不受場地限制。只要每天抽出幾分鐘練習即可,在戶外、家裡、辦公室等處練習均可。尤其對於年老體弱者,不能做劇烈運動,戶外活動不方便,不妨練練意拳養生樁,以促進身體恢復。同時,練習意拳有助於咱們老百姓在業餘時間摒棄打麻將、賭博等不良習氣,促進家庭和社會和諧。”

記者也曾在意拳師傅的指導下嘗試練習意拳養生樁,初練時意念不集中,極難進入狀態。後堅持練習,待進入狀態時,感到自己頭頂藍天,腳踩大地,身處茫茫原野,汲取日月精華,氣血於體內涌動,與天地和諧融為一體。我想,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天人合一”的絕妙境界吧。待收功後,手、腳有發熱之感。

如今,意拳運動在我市正方興未艾。我們相信,隨著意拳運動在我市的廣泛傳播,隨著人們對意拳運動的認識進一步深化,意拳運動必然會對上黨地區百姓提高生活質量帶來福音。 (杜賽-引用)

武術邀請賽

山西省首屆國際傳統武術邀請賽於7月29日至8月1日在太原濱河體育中心舉行。大賽設有真打實幹的武術散打擂台賽,文明競技的武術推手擂台賽,還有形意拳、太極拳、長拳、短拳、紅拳以及刀、槍、棍、劍等各種拳術、器械比賽。本次大賽吸引了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俄羅斯、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共160餘個參賽隊的三千多名武林豪傑踴躍參加。

長治市意拳協會在會長丁改路的帶領下,派出4名選手代表長治市體育局參加了武術推手比賽,並全部獲得優異成績,其中杜振獲男子65公斤級武術推手冠軍,陳軍清、常毅分獲男子75公斤級和65公斤級武術推手亞軍,李銀維獲70公斤級武術推手第6名。除此之外,長治市代表隊還獲得了武術推手團體總分第四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