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學學習指導

材料力學學習指導

2.4.2應力和變形計算17 2.4.3強度計算21 10.2理論要點231

圖書名:材料力學學習指導

圖書信息:

作 者:周趙鳳 主編
出 版 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8-1
版 次:1
頁 數:203
字 數:329000
印刷時間:2008-8-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308060752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林賢根主編的《材料力學》內容,對全書12章和附錄中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按章編寫了內容提要、基本要求、重點和難點分析、典型例題及習題解答、單元測試5部分,書後還附有單元測試答案。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掌握課程重點,學會分析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本書可供使用林賢根主編的《材料力學》教材的讀者和教師參考,亦可作為使用其他教材的讀者的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緒論與基本概念
1.1 內容提要
1.2 基本要求
1.3 重點、難點分析
1.4 典型例題
1.5 單元測試
第2章 軸向拉伸與壓縮
1.1 內容提要
1.2 基本要求
1.3 重點、難點分析
1.4 典型例題
1.5 單元測試
第3章 剪下與擠壓的實用計算
1.1 內容提要
1.2 基本要求
1.3 重點、難點分析
1.4 典型例題
1.5 單元測試
第4章 扭轉
1.1 內容提要
1.2 基本要求
1.3 重點、難點分析
1.4 典型例題
1.5 單元測試
第5章 梁的內力
1.1 內容提要
1.2 基本要求
1.3 重點、難點分析
1.4 典型例題
1.5 單元測試
第6章 梁的彎曲應力與強度計算
1.1 內容提要
1.2 基本要求
1.3 重點、難點分析
1.4 典型例題
1.5 單元測試
第7章 梁的位移——轉角、撓度
1.1 內容提要
1.2 基本要求
1.3 重點、難點分析
1.4 典型例題
1.5 單元測試
第8章 應力狀態分析與強度理論
1.1 內容提要
1.2 基本要求
1.3 重點、難點分析
1.4 典型例題
1.5 單元測試
第9章 桿件在組合變形時的強度計算
第10章 壓桿穩定
第11章 能量法
第12章 有關材料力學性能的其他問題簡介
第13章 截面的幾何性質
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試讀部分章節

第1章 緒論與基本概念
1.1 內容提要
1.結構與構件
建築結構和機械中承受荷載起到骨架作用的部分稱為結構,組成結構的各個部件(零件)稱為構件。構件根據其幾何特徵可分為桿件、板和殼、塊體等。其中桿件是材料力學課程的主要研究對象。
2.承載能力要求
要保證整個結構物的正常工作,則其組成構件要有足夠的承受載荷的能力。在材料力學中,這種構件承載能力分為三個方面:
(1)強度。即構件抵抗破壞的能力。
(2)剛度。即構件抵抗變形的能力。
(3)穩定性。即構件保持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
3.材料力學的任務
材料力學的任務就是在滿足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的前提下,為構件提供強度、剛度、穩定性的計算理論和方法,從而選用適宜的材料,選擇合理的截面尺寸,確定許用荷載,合理解決工程設計中安全與經濟之間的矛盾。而且還在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等方面,為結構力學、彈性力學、鋼筋混凝土、鋼結構等後續課程提供基礎。
4.剛體和變形固體
(1)剛體。假定在外力作用下其形狀尺寸絕對不變化或變化很小(可忽略不計)的物體。
(2)變形固體。在外力作用下其形狀或尺寸發生改變的物體。
(3)彈性變形。外力撤除後,能夠消失的變形。
(4)塑性變形。外力撤除後,不能消失的變形,即殘留的變形。
5.變形固體的基本假設

清華大學出版社圖書

圖書信息

書名:材料力學學習指導
ISBN:9787302119623


作者:范欽珊
定價:23元
出版日期:2005-11-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圖書簡介

本書是與主教材《材料力學》配套出版的學生學習用書,內容包括各章的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理論要點;學習建議以及例題示範等。全書共分10章:材料力學概述,軸向載荷作用下桿件的材料力學問題與材料的力學性能,圓軸扭轉時的強度與剛度計算,梁的強度問題,梁的變形分析與剛度問題,應力狀態與強度理論及其工程套用,壓桿的穩定問題,材料力學中的能量方法,動載荷與疲勞強度概述,新材料的材料力學概述等。
本套教材包括主教材——《材料力學》、學生學習指導書——《材料力學學習指導》、教師參考用書——《材料力學教師用書》和供課堂教學使用的《材料力學電子教案》。
本套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理工科各專業材料力學課程的教材。

前言

“材料力學”主要研究桿件的受力和變形,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強度、剛度和穩定問題。
“材料力學”對於建築工程、機械製造、水利工程、電力工程、石油與化學工程、核反應堆工程,以及航空與宇航等工程專業的學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對於其他專業,包括非工程專業的學生,學習一點材料力學,不僅能使人們懂得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現象,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編寫《材料力學學習指導》的目的是幫助讀者套用材料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通過解題過程加深對於相關概念、理論以及方法的認識和理解。本書既包含材料力學的基本內容,也包括了一些加深、加寬的內容。基本內容為在校學生以及在職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一個怎樣學好材料力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基本分析方法的導引。加深、加寬的內容,可供考研的同學和從事材料力學和工程力學教學的青年教師使用。
分析和解題過程,既是套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過程,又是加深理解的過程。解題前應當對有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有比較全面和正確的認識。解題時,首先要弄清已知條件是什麼,待求的是什麼,分析的問題屬於什麼性質;其次,根據問題的性質,分析解決這類問題需要套用哪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第三,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歸納出解題過程與步驟,算出所需的結果;最後,還需要套用有關的概念和理論去判斷和檢查所得結果是否正確。筆者在清華大學從事力學教育的實踐經驗表明: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解題的目的,做到“舉一反三”,通過解題而精通該題相關的力學理論,使學習者逐步掌握套用這些理論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全書共分10章,包括:材料力學概述,軸向載荷作用下桿件的材料力學問題與材料的力學性能,圓軸扭轉時的強度與剛度計算,梁的強度問題,梁的變形分析與剛度問題,應力狀態與強度理論及其工程套用,壓桿的穩定問題,材料力學中的能量方法,動載荷與疲勞強度概述,新材料的材料力學概述。本書沒有單獨編寫主教材《材料力學》第3章“材料的力學性能”的學習指導內容,其基本要求已在第2章中一併列出,書中第3章至第10章分別與主教材第4章至第11章相對應。
書中每一章都包括以下四部分: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理論要點,學習建議以及例題示範等。
書中所選例題,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基本訓練題;二是簡單的工程實際題;三是近年來國外有關教材中較好的例題和習題。
本書可以與《材料力學》主教材配套使用,作為在校生學習“材料力學”課程的輔助教材、考研者備考的主要參考書以及青年教師備課的教學參考書。

目錄

第1章材料力學概述1
1.1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1
1.2理論要點1
1.2.1關於彈性體理想化的基本假定1
1.2.2彈性體的受力與變形特點2
1.2.3關於剛體靜力學模型與材料力學模型2
1.2.4關於剛體靜力學概念與原理在材料力學中的可用性與限制性2
1.3學習建議3
1.4例題示範3
第2章軸向載荷作用下桿件的材料力學問題與材料的力學性能7
2.1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7
2.2理論要點7
2.2.1拉伸與壓縮桿件的應力與變形7
2.2.2拉伸與壓縮桿件的強度設計9
2.2.3拉伸和壓縮靜不定問題10
2.3學習建議11
2.3.1用截面法計算內力11
2.3.2關於應力和變形公式的套用條件12
2.3.3拉伸與壓縮桿件斜截面上的應力13
2.3.4求解拉、壓桿件靜不定問題的難點及應當注意的問題15
2.4例題示範16
2.4.1軸向力與軸向力圖16
2.4.2應力和變形計算17
2.4.3強度計算21
2.4.4簡單的拉壓靜不定問題29
第3章圓軸扭轉時的強度與剛度計算33
3.1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33
3.2理論要點33
3.2.1圓軸扭轉時的應力變形計算公式33
3.2.2與圓軸扭轉應力、變形公式有關的幾何量35
3.2.3圓軸扭轉時的強度條件與剛度條件35
3.3學習建議36
3.3.1圓軸扭轉應力與強度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36
3.3.2剛度條件中不等號兩側的計量單位應保持一致37
3.4例題示範37
3.4.1扭矩圖、扭轉應力與變形計算37
3.4.2強度計算與剛度計算41
3.4.3扭轉靜不定問題46
3.4.4非圓截面桿扭轉時的應力、變形計算49
第4章梁的強度問題51
4.1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51
4.2理論要點52
4.2.1彈性體的平衡原理與截面法52
4.2.2內力與外力的相依關係53
4.2.3彎矩、剪力的符號規則53
4.2.4套用截面法確定梁指定截面上的彎矩和剪力54
4.2.5彎矩方程和剪力方程55
4.2.6彎矩、剪力與載荷集度之間的微分關係55
4.2.7有關梁彎曲的基本概念57
4.2.8純彎梁正應力公式及其套用與推廣58
4.2.9斜彎曲60
4.2.10一個主軸平面內的偏心載荷61
4.2.11薄壁梁橫截面上的剪應力流與彎曲中心的概念61
4.2.12彎曲強度問題的特點及強度計算方法63
4.3學習建議66
4.3.1繪製彎矩圖和剪力圖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66
4.3.2正確理解正應力分析方法與過程,熟練地套用正應力公式68
4.3.3進行彎曲強度計算時需要注意的兩個問題69
4.3.4關於剪應力流方向以及彎曲中心的判斷70
4.3.5薄壁截面梁的變形與力的作用點位置以及作用線方向有關70
4.4例題示範71
4.4.1套用截面法和平衡條件確定指定截面上的彎矩和剪力71
4.4.2建立彎矩和剪力方程並根據方程繪製彎矩圖與剪力圖、確定彎矩和剪力的最大值74
4.4.3利用彎矩、剪力和載荷集度之間的微分關係繪製彎矩圖和剪力圖78
4.4.4曲桿的彎矩與剪力方程82
4.4.5平面剛架的彎矩圖與剪力圖83
4.4.6彎曲正應力計算88
4.4.7彎曲強度計算97
4.4.8彎曲剪應力計算103
第5章梁的變形分析與剛度問題107
5.1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107
5.2理論要點107
5.2.1彎曲時梁的微段變形107
5.2.2梁的總體變形與位移108
5.2.3計算梁位移的疊加法109
5.2.4梁的剛度設計準則110
5.2.5簡單的靜不定問題110
5.3學習建議111
5.3.1變形、位移及其相互關係111
5.3.2套用微分方程計算梁的撓度和轉角的過程112
5.3.3關於梁的連續光滑曲線113
5.3.4疊加法的注意事項113
5.3.5有關求解靜不定的幾個問題114
5.3.6靜不定結構的特性114
5.4例題示範115
5.4.1用積分法求梁的撓度和轉角115
5.4.2疊加法求梁的撓度和轉角120
5.4.3彎曲剛度計算123
5.4.4簡單的靜不定梁125
第6章應力狀態與強度理論及其工程套用131
6.1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131
6.2理論要點132
6.2.1一點應力狀態及其表示方法132
6.2.2確定平面應力狀態中任意斜截面上的應力132
6.2.3主應力、主平面、最大剪應力133
6.2.4應力圓及其套用134
6.2.5廣義胡克定律136
6.2.6建立複雜受力時強度條件的思路與方法137
6.2.7幾種常用的強度理論138
6.2.8圓軸承受彎曲與扭轉共同作用時的強度計算139
6.2.9圓柱形薄壁容器的應力狀態分析與強度設計142
6.3學習建議143
6.3.1應力狀態分析的重點和難點143
6.3.2套用強度理論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43
6.3.3工程套用中的綜合性145
6.4例題示範145
6.4.1微單元體的取法及其各個面上應力的確定145
6.4.2微單元任意方向面上的應力分析、應力圓的套用147
6.4.3主應力、主方向與最大剪應力150
6.4.4廣義胡克定律的套用155
6.4.5強度理論的套用160
第7章壓桿的穩定問題167
7.1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167
7.2理論要點167
7.2.1平衡構形的穩定性和不穩定性167
7.2.2臨界狀態與臨界載荷168
7.2.3三種類型的壓桿的不同臨界狀態168
7.2.4細長壓桿的臨界載荷——歐拉公式169
7.2.5長細比的概念三類不同壓桿的判斷170
7.2.6壓桿的穩定性設計173
7.3學習建議174
7.3.1正確判斷桿件是否受壓,是否存在穩定問題174
7.3.2正確確定壓桿的長細比,判斷壓桿的類型175
7.3.3正確套用歐拉公式175
7.3.4穩定性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176
7.3.5注意綜合性問題176
7.4例題示範177
7.4.1壓桿臨界載荷公式的推導177
7.4.2套用歐拉公式計算臨界載荷179
7.4.3壓桿穩定安全校核182
7.4.4綜合性問題184
第8章材料力學中的能量方法189
8.1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189
8.2理論要點189
8.2.1作用在彈性桿件上的力所作的常力功和變力功189
8.2.2桿件的彈性應變能190
8.2.3功的互等定理191
8.2.4位移互等定理191
8.2.5套用於彈性桿件的虛位移原理192
8.2.6莫爾方法與莫爾積分193
8.2.7圖形互乘法194
8.3學習建議194
8.3.1計算應變能需要注意的問題194
8.3.2功的互等定理及其套用194
8.3.3套用莫爾積分的解題步驟194
8.3.4圖形互乘法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95
8.3.5關於單位力195
8.4例題示範196
8.4.1應變能的計算及能量方法的簡單套用196
8.4.2功的互等定理的套用200
8.4.3虛位移原理在確定約束力時的簡單套用201
8.4.4莫爾積分的套用203
8.4.5圖形互乘法204
第9章動載荷與疲勞強度概述211
9.1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211
9.2理論要點211
9.2.1等加速度運動時構件的應力計算方法211
9.2.2衝擊載荷作用下的應力計算方法212
9.2.3交變應力的幾個概念213
9.2.4疲勞破壞特徵、疲勞破壞過程與破壞原因214
9.2.5應力?壽命曲線與疲勞極限217
9.2.6影響疲勞壽命的因素217
9.3學習建議218
9.3.1正確進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正確套用達朗貝爾原理218
9.3.2套用機械能守恆定律時需要注意的問題218
9.3.3確定動荷因數時要區分不同的動載荷和不同的載入方式219
9.3.4分析疲勞問題時需要注意的問題219
9.4例題示範220
9.4.1等加速度運動時構件的應力計算220
9.4.2鏇轉桿件的動應力計算221
9.4.3衝擊載荷與衝擊應力計算223
9.4.4疲勞問題中應力比的計算228
第10章新材料的材料力學概述231
10.1教學要求與學習目標231
10.2理論要點231
10.2.1複合材料的基本知識231
10.2.2單層纖維複合材料的彈性模量232
10.2.3纖維的增強效應235
10.2.4聚合物的粘彈性行為236
10.2.5偽彈性設計方法238
10.3學習建議239
10.3.1學會從經典的方法引申出解決現代問題的方法239
10.3.2單向鋪層複合材料的彈性常數及其相互關係240
10.3.3關於粘彈性模型與本構方程241
10.3.4需要注意各種粘彈性模型處理問題的範圍241
10.4例題示範241
10.4.1複合材料彈性模量的計算241
10.4.2線性粘彈性問題243
10.4.3偽彈性設計方法的套用244
參考文獻24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