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園鄉

杏園鄉

杏園鄉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東南部,地處安定、隴西、通渭三縣交界地帶。杏園鄉總土地面積16.4萬畝,總耕地面積4.33萬畝,平均海拔2180米。年平均降雨量430毫米,全年無霜期180天。轄9個村民委員會。2001年,農業總產值694.16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77萬元,財政收入50萬元,糧食總產量3680噸,農民人均純收人1281元。該詞條為消歧義詞條,介紹的鄉鎮還有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杏園鄉,位於繁峙縣境西部,距縣城1公里。面積122平方公里,人口1.9萬。京原鐵路過境。

基本信息

杏園鄉杏園鄉
杏園鄉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東南部,地處安定、隴西、通渭三縣交界地帶。杏園鄉總土地面積16.4 萬畝,總耕地面積4.33萬畝,平均海拔2180米。年平均降雨量430毫米,全年無霜期180天。轄9個村民委員會。2001年,農業總產值694.16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77萬元,財政收入50萬元,糧食總產量3680 噸,農民人均純收人1281元。該詞條為消歧義詞條,介紹的鄉鎮還有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杏園鄉,位於繁峙縣境西部,距縣城1公里。面積122平方公里,人口1.9萬。京原鐵路過境。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杏園鄉

杏園鄉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杏園鄉
基本概況

杏園鄉位於定西市安定區東南部,地處安定、隴西、通渭三縣交界地帶。古時以茂盛的杏樹園而得名,這裡最高海拔2505米,最低海拔2000米,距市區41公里,310國道紅馬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杏園鄉總流域面積10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300畝,所轄9個行政村76個社,總人口8445人。2004年人均產糧481公斤,人均純收入1500元。境內的牛營大山素有“天然牧場”之稱。享譽省內外的“龍王潭”礦泉水發源於此地。

鄉鎮榮譽

在鄉黨委、鄉政府正確領導下,杏園鄉人民充分發揚“三苦”精神,立足鄉情,銳意改革,創造性開展工作,使杏園鄉社會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發展。鄉黨委,鄉政府曾獲得全中國計畫生育協會先進集體獎,甘肅省計畫生育先進集體獎和安定區農村工作先進集體獎。特別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2001年先後被甘肅省委、市委、區委授予“農村基層組織先進黨委”的稱號。2001年杏園鄉實現梯田化。其他各項工作也一直名列安定區前茅。多次受到區委、區政府的表彰獎勵。

產業發展

面對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杏園鄉黨委、鄉政府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科技為動力,努力提升馬鈴薯畜草勞務三大支柱產業,實現農民增收和財政增收。堅持走洋芋強鄉,畜草富鄉,產業化經營,區域帶動,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爭創全區生態循環經濟模式第一鄉,加快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推動杏園社會和諧發展。

杏園鄉馬鈴薯產業
馬鈴薯產業勢頭強勁:在馬鈴薯產業上,杏園鄉按照基地擴總量,良種打品牌,訂單保銷售,貯藏穩市場加工促轉化的工作思路。使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20500畝,人均2.3畝,僅此一項農民增收910元。

畜草產業發展迅速:杏園鄉按照整山系、整流域一次性推進的工作思路,狠抓生態工程建設。使杏園鄉退耕還林面積達到26883畝,占耕地面積的52.4%。荒山造林達到14000畝。創立了安定區水保生態第一鄉的稱號。面對退耕還林面積大的優勢,鄉上挖掘畜草潛力,大力發展畜牧業。以退耕還林為依託,以圈舍改建為重點,大力發展畜牧業,使杏園鄉圈舍改建達到1400戶,小尾寒羊存欄達到5200多隻,逐步形成了家家退耕,戶戶養羊,小群體,大規模的畜牧業發展格局。農民在畜草產業上人均收入達到800多元。

勞務產業突飛猛進:杏園鄉按照勞務輸出由無序型向有序型,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轉變的思路,每年輸出勞動力2100人,僅此項杏園鄉增收400多萬元。

基礎建設

杏園鄉緊緊圍繞解決農村“五難”(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用電難)問題,杏園鄉堅持以項目建設為總攬,一以貫之地抓大項目,大打項目建設的“人民戰爭”。重點實施好以下項目:一是康莊村整村推進參與式扶貧項目的掃尾工作己完成。二是杏園鄉辦公樓建設2008年8月底已竣工入住。三是爭取國家四級公路建設四條,總計20.3公里,己啟動實施,2008年9月底完成建設任務。四是配合水利水保局完成了李家河壩系工程建設前期征地,地址附屬物拆除工作,並解決了工程建設中的矛盾問題。五是爭取15萬元,年內新建一處鄉級汽車站。通過以上項目建設,不斷改善農村基礎條件。

社會事業

杏園鄉鄉領導慰問貧困戶
農村新型合作醫療:2007年杏園鄉共參合人數7191人,參合率達86.63%,截止6月底,農村合作醫療報銷239人,報銷醫藥費 67890元,其中區外住院5人,報銷醫藥費18768元。大病醫療救助23人,救助現金33900元,從根本上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民政工作:發放各類救災補助款9500元,救災麵粉5900公斤,折合現金12980元,五保戶供養金25232元。全力抓好抗旱救災工作,特別是由於2008年伏旱時間長,強度大,旱情較重,在做好查災上報的同時,組織受災民眾進行生產自救,適時改種,將旱情損失降到最小程度。加大對殘疾人的救助力度,保證最低的生活保障。文化、衛生、土管、人武等各項工作得到進一步協調發展。
發展思路

“抓項目、強基礎、興產業、優環境、增收入、奔小康”,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重塑杏園新形象,再造杏園新輝煌,大打一場退耕還林補植補造的人民戰爭,爭創安定區生態循環經濟模式第一鄉。圍繞一個核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突出兩個重點(項目建設、計畫生育),提升三大產業(洋芋產業、畜草產業、勞務產業),搞好四大建設(生態環境建設、道路建設、梯田建設、基層組織建設)。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杏園鄉

杏園鄉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杏園鄉
基本概況

杏園鄉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境西部,距縣城1公里。面積122平方公里,人口1.9萬。京原鐵路過境。轄杏園、鐵家會、羊草渠、大砂、小砂、崗里、山寺、澤萌泉、鰲子頭、永勝、天成、黃家莊、南關、公主、古家莊、杜里坪、大峪、薛家坡、集勝、牛家窯、姚家莊、黑山溝2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農機修配、磚瓦、冬粉、豆製品等廠。農業以種植高粱玉米水稻為主。

歷史沿革

杏園鄉屬繁峙縣轄鄉。1958年屬鐵家會公社,1983年析置杏園公社,1984年建鄉。

基礎設施

杏園鄉杏園鄉環村路
杏園鄉已籌資37萬元,打機井5眼,鋪設節水管道9000米,新增水澆地300畝,恢復水澆地900畝。三灘造地工程預計完成400畝,需投資126萬元,一期工程已籌資60萬元,新增耕地190畝。籌資10萬元,修築防洪壩800米。籌資86萬元,完成通城公路3000米,架橋一座。街巷路硬化:截至2008年6月底已籌資39萬元,完成街巷硬化工程22000平方米,尚有60000平方米未硬化。綠化工程:籌資8萬元,完成環村路文化大院、健身場所綠化帶900平方米,植風景樹1600株。亮化工程:籌資8萬元,安裝路燈86盞,完成亮化4000米。淨化工程:籌資3萬元,組織專業衛生隊負責清掃全村垃圾,實現了村容整潔衛生。

鄉鎮建設

1、標準化學校維修工程。籌資4萬元用於學校內部的配套、維修、粉刷。2、便民超市建設工程。已籌資16萬元,完成建築面積320平方米的便民超市主體工程。3、農村合作醫療室建設工程。已完成建築面積為120平方米的醫療室主體工程。4、新農村文化大院、文化活動室建設工程。籌資13萬元,新建村委辦公場所180平方米,文化活動室75平方米。籌資3萬元,用於改善、配套兩委辦公條件。籌資3.5萬元完善文化活動室,配置電視機一台、電腦一台、文娛設施八套、圖書2500冊。籌資5萬元美化、硬化文化大院3000平方米。籌資1萬元,建起了老年活動

杏園鄉公主寺
室。5、健身場所建設工程。已投資46萬元,完成占地15畝的休閒公園一處,健身場所周圍全部綠化、美化,配套休閒設施有八角涼亭噴泉凳椅健身器材等。

名勝古蹟

公主寺位於繁峙縣城東南15公里的杏園鄉公主村。據《清涼山志》記載,公主寺屬五台山北台外寺廟。唐代有一尼姑來到此地,在遺址地下掘得尺璧,獻給武則天,武則天敕令於此處重建公主寺。今公主寺旁邊還有一座小寺叫附馬廟,民間傳說是誠信公主丈夫出家修行處。公主寺現存建築物均屬明代遺物,寺廟坐北朝南,一進三院,共有各種建築物33間。走入山門,正面是過殿,左右各修一個小院。每個小院裡坐南朝北各建有一座戲台。東院戲台對面為三間小殿,稱奶奶廟。過殿三間,稱毗盧殿,裡面塑毗盧佛及十八羅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