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山[全國力學教學優秀教師]

李銀山[全國力學教學優秀教師]

李銀山,男,1961年生,山西省 平遙縣人,畢業於軍械工程學院,主要作品《Maple理論力學》I,II。

人物經歷

1961年生,山西省 平遙縣人;

1983年畢業於軍械工程學院兵器監造系(本科);

1993年獲太原科技大學工程機械專業碩士學位;

1999年獲太原理工大學固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

2002年於天津大學一般力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後到河北工業大學工作,任講師(1994)、副教授(2000)、教授(2003)。

2006年入選河北省教育廳“第六批享受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津貼人員”;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是非線性動力學及其控制(分岔、混沌、非線性振動等);衝擊動力學;轉子動力學;智慧型結構動力學,結構可靠性最佳化設計。

主要貢獻

研究成果

在固體力學領域內對分岔和混沌問題的實驗研究大都限於梁。對板(或殼體)混沌問題的實驗研究至今未見報導.李銀山和楊桂通設計了非線性圓板混沌實驗振動台。就軸對稱圓板在簡諧載荷作用下的非線性動力學行為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實驗研究、理論分析和數值計算。實驗發現了混沌、對稱破缺和恢復、調幅調相現象、突變(或跳躍)現象及超諧分岔等複雜動力學行為。得到了如下結論: 對稱破缺現象是由於對稱動力系統解的結構頻率成分出現了:偶階超諧解;偶階亞諧解;偶階超亞諧解和偶階亞超諧解四種情況之一。而混沌出現之前必然出現以上四種解之一,所以對稱破缺現象發生是混沌的前兆。

轉子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失穩問題一直是近代轉子動力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國內外發生的多起汽輪發電機組失穩事故表明,轉子系統在大擾動下的非線性失穩分析成了重要的研究課題。雖然眾多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在穩定性研究方面,做了不懈努力,但是,長期以來,穩定性研究僅僅局限於低維定性理論和線性系統的穩定性量化理論,如Floquet理論。李銀山和陳予恕提出了適用於轉子穩態穩定性定量問題的相比正面積準則。採用CPAC可以進行高維非線性轉子系統穩定性量化分析和安全裕度計算。

出版書籍

Maple 理論力學

本書在內容上與經典理論力學是相對應的,基本上覆蓋了經典理論力學中所涉及的所有問題——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動力學專題和高級套用。本教材自始至終以“力學”為本。計算機編程首先是計算機建模訓練,其次才是“計算”和“套用”。本教材與經典理論力學相比:經典理論力學面向“人腦”,本教材面向“電腦”。“程式”是“電腦”思維的載體,是“人腦”指使“電腦”思維的工具。用“電腦”分析理論力學,實質上就是用“程式”進行質點和剛體組成的機構和結構的分析計算。

maple 材料力學

本書是《Maple理論力學》的姊妹篇。 本書在內容上與經典材料力學是相對應的,基本上涵蓋了經典材料力學中所涉及的所有問題——強度、剛度、穩定性、動載荷、能量法和最佳化設計。本書自始至終以力學為本,通過用計算機技術編程建模來分析材料力學,對由彈性桿和桿系組成的結構進行分析計算。 本教材的特點如下: 本書融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於一體,包括力學建模、數學建模、計算機編程、符號運算、數值計算、計算機繪圖等各個步驟,是一本嘗試素質教育的創新型材料力學教材。 本書適用於工科本科生材料力學教學和研究生材料力學專題的學習研究。本教材在內容上與經典材料力學的內容是相對應和相一致的,基本上涵蓋了經典材料力學中所涉及的所有問題——桿件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動力反應和高級套用。因此,本教材是針對整個材料力學體系的,而不僅是其中的個別方法。希望讀者學完本課程後能夠體會到,計算機方法適用於經典材料力學中的所有問題,而且在效力上要高於經典材料力學。

Maple理論力學I》與《Maple理論力學II》

本書第1版自2006年出版以來,瞬已六載。第2版在下列幾個方面作了進一步的修訂:

(1) 吸收了《力學與實踐》“教學研究”欄目的最新成果,吸收了第1~7屆全國高等學校力學課程報告論壇的最新成果,擴充成I、II兩冊,使本書內容完整、結構緊湊、敘述嚴謹、邏輯性強。

(2) 以微積分、線性代數和機率論為基礎,由簡單到複雜,先平面後空間,重點介紹最具理論力學課程特點的基礎內容。

(3) 以矢量力學和分析力學為兩條主線貫穿整個課程,講授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

(4) 從多種不同角度講解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既有嚴格證明、又有形象直觀的幾何解釋和物理解釋。

(5) 繼承和創新相結合,增加了運動全過程分析內容,注意了通過圖象、計算等數學運算,使學生掌握物理概念,通過理論分析和例題示範,訓練學生思考方法、力學簡化建模能力、數學建模能力、符號解析計算能力、數值計算能力、計算機繪圖和計算機仿真能力。

(6) 力學原理可以分為不變分的和變分的,本教材先講不變分的原理,後講變分的原理,不變分的原理和變分的原理並重,這次修訂增大了變分原理的內容,以滿足快速科技發展的工程需求。

(7)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各種設備系統的結構日趨複雜,諸如衛星、火箭、飛機、導航系統、航空母艦、機器人、高層建築、大跨度橋樑、高速列車等各類系統的可靠性被提上了科學研究的日程。提高系統的工作可靠性,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提高每一組成元件的可靠性。二是研究系統的最佳設計、使用與維修方案等。為滿足工程需要,本教材增加了“理論力學中的機率問題”一章。

獲獎記錄

2004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被中國力學會評為全國力學教學優秀教師;

2004年獲河北工業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