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

李聰[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

李聰,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引進人才。2004年於香港大學獲博士學位。復旦大學藥學院擔任 副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副院長,放射藥學教研室主任。

基本信息

教育經歷

2001.04–2004.10香港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
1997.09–2000.07武漢大學化學系獲碩士學位
1993.09–1997.07武漢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8.12–現在復旦大學藥學院副研究員教授
2005.04–2008.12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放射學系,博士後
2000.10–2001.02香港大學化學系研究助理

專家類別

教授,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計畫人才,張江優秀人才
職務博士生導師,放射藥學教研室主任,院長助理

科研貢獻

李聰李聰
方向一: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精準診斷和療效評估策略
血腦屏障(BBB)的低通透性阻止絕大多數診斷和治療藥物入腦。在腦腫瘤浸潤邊界示蹤方面,我們提出了跨BBB二級靶向示蹤新方法,成功實現了直徑小於0.5mm原位腦膠質瘤的多模態高信噪比示蹤。在影像指導下跨BBB遞藥方面,構建了一類可靶向調控病灶邊緣BBB通透性的納米激動劑(NA),其通過促進內皮細胞收縮安全、可逆提高BBB通透性。初步研究表明高NA可有效提高不同種類藥物入腦效率並提高針對腦腫瘤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上述研究方向發表SCI論文15篇,獲得中國專利兩項,獲得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2)和201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5)。
方向二:腫瘤酸性環境分子影像學研究
癌細胞在缺氧條件下高水平糖代謝所造成的組織間液的弱酸性(pH6.2-6.9)是腫瘤微環境最普遍的現象。我們構建了一系列對腫瘤酸性環境具有信號應激作用的近紅外成像和診療一體化探針,其不但在無創條件下實現皮下瘤和原位腦腫瘤的高信噪比示蹤,而且能夠通過識別癌細胞病理酸性條件實現選擇性示蹤和殺滅。該類型探針對實體瘤的高普適性、高信噪比示蹤,影像指導下腫瘤切除和實時療效評估都有重要作用。上述研究方向發表SCI論文8篇,獲2011年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項(排名第五)。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影像指導納米激動劑功能最佳化提高缺血性腦卒中神經保護療效,項目負責人,No.81571741,2016-201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靶向調控血腦屏障通透性實現影像指導下腦腫瘤遞藥,項目負責人,No.81371624,2014-20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具有pH應激能力的腫瘤靶向"智慧型"型近紅外螢光探針,項目負責人,No.81171384,2012-20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無創醫學影像指導下的siRNA基因干擾和酶解前藥癌症協同療法,項目負責人,No.30900353,2010-2012;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分子影像與分子探針,項目負責人,2013-2015;
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領域實驗動物專項,無創光透明小鼠背脊皮窗的建立及在腫瘤微環境成像中的套用,項目負責人,No.15140901300,2015-2017
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領域納米專項,跨血腦屏障納米探針實現腦腫瘤早期診斷及影像指導下遞藥,項目負責人,No.12NM0501400,2012-2015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納米研究專項,研究骨幹,No.2013CB932502,2013-2017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蛋白質研究專項,研究骨幹,No.2011CB910404,2011-2015

社會任職

2016年——至今中國醫師協會-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2015年——至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光子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
2015年——至今上海核學會委員
2011年——至今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專業委員會委員

獲獎及榮譽

2015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2014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五完成人)
2011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五完成人)

研究方向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精準診斷和療效評估策略
2.腫瘤微環境的分子影像學研究

主要論著

1.JingyeZhang,ZiningLiu,PengLian,JunQian,XinweiLi,LuWang,WeiFu,LiangChen,XunbinWeiandCongLi*,SelectiveimagingandcancercelldeathviapHswitchablenear-infraredfluorescenceandphotothermaleffects,ChemicalScience.2016Inpress.
2.XihuiGao,Yuan-chengWang,YikangLiu,QiYue,ZiningLiu,MengjingKe,ShengyuanZhaoandCongLi*,Nanoagonistmediatedendothelialtightjunction-opening,astrategyincreasingbraindrugdeliverysafelyinmice,JCerebBloodFlowMetab.2016Inpress.
3.LuWang,ZhichaoFan,JingyeZhang,YinzhiChangyi,CuiyunHuang,YanjuanGu,ZiyaoXu,ZhijiaTang,WeiyueLu,XunbinWeiandCongLi*,EvaluatingtumormetastaticpotentialbyimagingintratumoralacidosisviapH-activatablenear-infraredfluorescentprobe,Int.J.Cancer,2015,136,E107–E116.
4.XihuiGao,JunQian,ShuyanZheng,YinzhiChangyi,JingyeZhang,ShenghongJu,JianhuaZhu,CongLi*,Overcomingtheblood-brainbarrierfordeliveringdrugsintothebrainbyusingadenosinereceptornanoagonist,ACSNano.2014,8(4):3678-89.
5.XihuiGaoandCongLi*,NanoprobesVisualizingGliomasbyCrossingBloodBrainTumorBarrier,Small2014,10(3),426-440.
6.HuihuiYan,LuWang,JiyaoWang,XiaofuWeng,HaoLei*,XuxiaWang,LuJiang,JianhuaZhu,WeiyueLu,XunbinWei*,andCongLi*,Two-OrderTargetedBrainTumorImagingbyUsinganOptical/ParamagneticNanoprobeacrosstheBloodBrainBarrier,ACSNano2012,6(1),410–420.
7.CongLi*,Marie-FrancePenet,FlonnéWildes,TomoyoTakagi,ZhihangChen,PaulT.WinnardJr,DmitriArtemovandZaverM.Bhujwalla*,NanoplexdeliveryofsiRNAandProdrugEnzymeforMultimodalityImage-GuidedMolecularPathwayTargetedCancerTherapy.ACSNano2010,4(11),6707-6716.

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名錄

復旦大學為全國頂尖大學之一,其藥學院的實力也相當不俗,整個院系有多名教授或研究員職稱的教職人員。希望這能為考研的同學提供幫助。需要提供其研究方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