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麻姑晉酒圖

李耕麻姑晉酒圖

《李耕麻姑晉酒圖》是我國著名的近代畫家李耕的一幅作品,李耕筆觸靈動、自然酣暢,即使是人物的衣紋線條也描繪的非常細膩,畫中人物栩栩如生。

基本信息

簡介

紙本,設色,縱81厘米,寬40厘米。

特點

欣賞李耕的這幅《麻姑晉酒圖》,一派古意躍然紙上:藤條纏繞著古松,斑駁的樹幹宛若蒼龍的鱗甲;幾枝古梅探出石崖,花蕾綴滿枝頭;錯落的岩石旁,兩位長者在石桌邊穩坐,一位腳踏木屐,身披寬大的黃衫,嶙峋的瘦骨,如同六朝壁畫中的尊者造像,一派超凡脫俗的氣派;另一位峨冠長須,正襟危坐,儀態安然。對於畫中的主角麻姑,作者並沒有過多地渲染她的“仙氣”,而是更多地賦予了她一股與眾不同的靈氣,正是有了這股靈氣,使這位仙姑更像是一位尋常百姓家的女兒:樸素、沉穩、落落大方。看她持壺晉酒的樣子,多像是一個淳樸天真的少女在向年高德劭的祖父敬酒,表達著最真切的祝福。作者是通過一幅釋道人物題材的作品,體現普通百姓所追求的:溫馨祥瑞、幸福安康的意願。

《麻姑晉酒圖》創作於20世紀30年代。畫上款識:“麻姑晉酒圖。大帽山人李耕寫於竹居。”藏於福建仙遊李耕國畫研究所。

李耕是近代畫壇一位傑出的人物畫大家,功力深厚,技藝精湛。在作品中對中國畫筆墨技法的運用給予了充分的發揮和體現。看畫中的線條,山石的勾勒運筆沉著果斷,爽快乾淨,每一筆都是勁力充沛,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與牽強,給人一種痛快淋漓的感受。人物的衣紋線條雖然纖細卻極富彈性,靈動的筆觸如同行雲流水般自然酣暢,仿佛有著音樂般的韻律。山石樹木的皴擦暈染,無處不精到,無處不傳神,體現現出作者對現博大和精微的把握。

作品中的許多細節看似無意為之,其實匠心獨具。許多局部安排都是緊緊圍繞主題,為畫中人物服務的。石桌上,不僅有古雅的酒具,還有不尋常的佐酒之物——碩大的仙桃和像瑪瑙般鮮艷的靈芝,正是這些細節的鋪設,也對人物的仙家身份起到襯托作用。除此之外,對麻姑手的處理也不因襲舊法。以往許多表現麻姑題材的人物畫往往很注重對麻姑雙手的刻畫,這是因為受了傳說中麻姑“手纖長似鳥爪”的影響。以後又有人用“麻姑爪”一詞來形容少女手指的靈動、纖長,有的畫家甚至把麻姑的雙手指甲畫得長達數寸,顯得不倫不類。而李耕這幅畫中麻姑的雙手與普通農家女孩並無差異,給觀者親近之感,說明他對人物更有自己的理解。

李耕(1885—1964)原名李實堅,字硯農,號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福建仙遊縣人。歷任福建省文史館研究員,福建省美協副主席。他的祖父、父親都是民間畫師。李耕幼年從父學習中國畫,繪丹青繡像、寺廟壁畫,後以善於描繪釋道人物著稱於世,同時,在山水、花卉、書法、雕塑等領域也頗有建樹。他的人物畫在汲取前人經驗的同時自出新意,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徐悲鴻曾說:“有以奇拙勝者,首推李君耕,揮灑恣肆,可追蹤癭瓢(黃慎)……”其實,綜觀李耕一生的藝術創作,其中有些代表作藝術水準並不在黃慎之下。他的畫作筆法超脫老練,形、神、韻三者皆備,且獨樹一幟,在東南亞地區久負盛名,至今影響不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