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超

李祖超

李祖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中國教育經濟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期刊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發明協會創造教育分會常委湖北省民辦中國小幼稚園協會副會長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理事湖北省教育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地質大學教學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

基本信息

社會職務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

中國教育經濟學研究會理事

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會理事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會理事

中國教育學會期刊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發明協會創造教育分會常委

湖北省民辦中國小幼稚園協會副會長

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理事

湖北省教育經濟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地質大學教學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等

加權國際總顧問

教育背景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學博士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學士

工作經歷

華中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教務處幹部、副科長、科長

湖北省教育委員會(教育廳)高等教育處主任科員、副研究員

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教授

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學科帶頭人

科研課題

1.美、英、法碩士教育制度的變遷與社會發展階段的關係研究(國務院學位辦課題)

2.基於資助經濟困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北省教育廳專項研究項目)

3. 科技工作者科研道德與誠信狀況調查(中國科協重大課題)

4. 基於創新人才培養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長效機制與模式創新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

5. 考試的社會學問題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考試專項課題)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課題)

7. 創新型優秀學生成長規律及培養模式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

8.以導師為主導的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專項課題)

9. 教育激勵機制構建的理論及套用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

10.中國貧困省教育發展項目學生評價研究(教育部、世界銀行)

11.城鎮化對我國教育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教育部重點項目)

12.實現教育公平為構建和諧湖北服務研究(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十五”重點課題)

13.中國加入WTO對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湖北省教育廳)

14. 西方主要已開發國家高校招生制度比較研究(湖北省教育廳)

15.十二國教育比較研究(湖北省教育廳)

16.教學研究型大學向研究型大學的轉變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

17.武漢市中國小校教育問題調研(武漢市社會科學基金課題)

18. 構建創新武漢教育與和諧武漢教育調研(武漢市社會科學基金課題)

主要著作

1.教育激勵論(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論教育創新與發展(獨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3.楚天學術(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 WTO與中國教育改革(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5.高等教育創新問題研究(主編).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6.湖北教育藍皮書(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主要論文

2008年

1. 中美工程倫理教育比較與啟示(第一作者).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2. “五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獨撰).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4).

3. 基於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構(第一作者).江蘇高教,2008,(2).

4. 運用道德榜樣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獨撰).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8).

5. 高校學生資助新體系下的誠信問題預測與防範(第一作者).理論月刊,2008,(4).

6. 英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發展及啟示(第一作者). 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3).

2007年

1. 中美高校科研道德教育的比較與借鑑(獨撰).高等教育研究,2007,(9).

人大複印資料《思想政治教育》轉載,2008,(4).

2. 引導大學生爭做“四個新一代”(獨撰),中國高等教育,2007,(12).

3. 為人的現代化服務:教育現代化的核心(獨撰). 教育評論,2007,(5).

4. 論運用教育激勵理論培養大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第一作者).現代大學教育,2007,(5).

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轉載,2007,(12).

5. 高等教育職業性的缺失及對策分析(第一作者).遼寧教育研究,2007,(5).

2006年

1. 論科學的高等教育發展觀(第一作者).中國高教研究,2006.4.

2. 教學研究型大學向研究型大學跨越的戰略研究(第一作者).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5.

3. 德育態度芻議(第一作者).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3.

4. 已開發國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途徑比較分析(獨撰).中國高教研究,2006/12.

5. 教育激勵的規律與原則(獨撰).理論月刊,2006.4.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獨撰).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4.

7. 湖北省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地區差異分析(第一作者).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2.

2005年

1. 城鎮化進程中的教育需求預測分析(第一作者).教育研究,2005,(11).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2006.4

2. 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經濟學分析(獨撰).教育與經濟,2005,(4).

3. 國外著名大學的形成及對我國大學制定發展戰略的啟示(獨撰).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5,(4).

4.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高等教育的發展(第一作者).武漢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5,(3).

2004年

1.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教育健康協調發展(獨撰),光明日報,2004-04-01.

2.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教育協調發展(獨撰),中國教育學刊,2004,(6).

3.日本的教育現代化之路及對中國的啟示(獨撰).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3).

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轉載, 2004,(10).

4.學校教育的激勵與去激勵因素分析(獨撰),現代教育科學,2004,(3).

5. 獨立學院改革與發展中若干問題及其對策分析(第一作者),遼寧教育研究,2004.(11).

1997—2003年

1.提高高等教育效益之對策(獨撰).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1997,(1).

2.論高等教育的潛效益(獨撰). 江蘇高教,1997,(1).

3.我國應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獨撰).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7,(1).

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轉載,1997,(6).

4.現代教育:促進人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整合(獨撰).教育研究,1997,(10).

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轉載,1997,(12).

5.關於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分析與思考(獨撰).教育理論與實踐,1997(6).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教育》轉載,1998,(1).

6.努力培植高等教育新的增長點(獨撰).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1997,(5).

7.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必須依靠高等教育(獨撰).教育與經濟,1997,(專).

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轉載,1998,(4).

8.科技教育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獨撰).培訓與研究,1997,(3).

9.高等教育為經濟成長方式轉變服務探討(獨撰).交通高教研究,1997,(3).

10.論高等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獨撰).理論月刊,1997,(7).

11.發展教育: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獨撰).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4).

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轉載,1999,(2).

12.論教育的非均衡發展(獨撰).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4).

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轉載, 1998,(8).

13.鄧小平教育經濟思想源流探(獨撰).教育與經濟,1998,(專).

14.教育發展是硬道理——學習鄧小平理論札記(獨撰).湖北教育,1998,(1).

15.已開發國家高考制度的類型與特點(獨撰).湖北招生考試,1998,(1).

16.努力提高教育理論刊物質量(第一作者).教育研究,1999,(2).

17.已開發國家高中畢業會考比較研究及對我們的啟示(第一).山東教育科研,1999,(2).

18.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獨撰).政策,1999,(11).

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轉載,2000,(1).

19.愛國主義教育五十年(第一作者).湖北教育,1999.(11).

20. 構 建 培 養創 新型教師的課程結構(第二).武漢水電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6).

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轉載,2000,(3).

21.以人為本 因人施教(第一作者).人民教育,1999.(10).

22.高校教師資源最佳化配置(獨撰).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0,(3).

23.教育投資評價與教育投資體制創新(第一作者).教育與經濟,2000.(增).

24.以開拓求真諦,靠創新求發展(獨撰).湖北教育,2001,(1).

25.中學教育激勵研究報告(第一作者).班主任之友,2001,(6).

26.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不竭動力(獨撰).教育探索,2001,(9).

27.美國中國小教育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獨撰).班主任之友,2001,(9).

28.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教育(獨撰).山東教育科研,2001,(6).

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轉載,2001,(12).

29.教育激勵理論初探(獨撰).教育評論,2001,(5).

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轉載,2002,(3).

30. 中國小大面積實施科普教育的模式創新(第一作者).教育評論,2001.(3).

31.美國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獨撰).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01.(6).

32. 國小教育激勵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山東教育科研,2002,(2).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教育》2002,(8).

33. 教育經費籌措方法的比較與借鑑(獨撰).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

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轉載,2002,(5).

34.對我國公辦高校辦學體制改革的斷想(第一作者).教育研究,2002,(10).

35.關於發行教育彩票的理性思考(獨撰).當代教育科學,2003.(7).

36.教育激勵芻議(獨撰).中國教育學刊,2003,(5).

科研成果

1.《教育經濟貢獻率計算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湖北省人民政府獎)

2.《教育經濟與教育發展研究》(系列論文)榮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湖北省人民政府頒獎)

3.《迎接知識經濟的教育創新》(專著)獲湖北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湖北省教育廳)

4.《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勵與管理研究》(系列論文)獲湖北省優秀高等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湖北省教育委員會等)

5.《發展教育: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獲湖北省教育經濟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經濟貿易委員會)

6.《論教育創新與發展》(個人專著)獲武漢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武漢市人民政府頒獎)

7. 《城鎮化進程中的教育需求預測分析》(論文)獲武漢市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武漢市人民政府頒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