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
李振加 男 1933年10月5日出生 漢族 籍貫 遼寧省鞍山市中國共產黨員。
主要學歷
1954年2月-1957年8月大連工學 工具機與刀具
1983年2月-1984年12月日本國橫濱國立大 機械工學
主要經歷
包括國外經歷
1957年8月-1958年8月瀋陽建築機械學校 教師
1958年9月-1960年2月瀋陽建築材料工業學院 教研室主任
1960年3月-1962年8月瀋陽建築工業專科學校 機械科主任
1962年9月-1978年8月黑龍江工學院教研室主任講師
1978年9月-1983年1月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系副主任副教授
1983年2月-1984年12月日本國橫濱國立大學訪問學者
1985年1月-1992年9月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機械系主任教授
1992年10月-1995年7月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研究所所長
1995年8月-現在 哈爾濱理工大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主要兼職
國內外學術團體的兼職
1985年8月-現在中國生產工程學會精加工委員會委員
1994年8月-現在黑龍江省刀具協會理事長
1990年8月-現在中國刀協重型刀具委員會副理事長
1983年9月-現在日本精密工學會正會員
1996年6月-現在吉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1992年8月-現在ICPCG國際會議組織委員會委員
科研方向
1)切屑控制技術
2)重型切削加工技術
創新成果
切屑控制技術是機械製造行業發展方向-FMC、FMS、CIMS的基礎關鍵技術之一,切屑控制問題不解決,任何一個理想的自動化過程都不能實現。自1977年開始,在23個年頭裡,解決了大型企業中的十一大技術關鍵問題,並與國際上本學科學術水平同步發展。在此基礎上,在機械工程學報(中英文版)、日本精密工學會志、美國機械加工科學與技術、英國磨損等國內外著名雜誌,ASME等國際會議及國核心心刊物上共發表論文146篇,其中,SCI收錄1篇、EI收錄10篇、ISTP收錄7篇;撰寫專著四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連續三次)及其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四次),國家“七五”、“八五”、“九五”攻關及省市攻關課題共34項,獲國家發明四等獎、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成果二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等21項獎勵。
切屑控制技術方面
1977年起李教授主持部攻關課題:“重型車刀結構與合理幾何參數的研究”,領導原哈爾濱汽輪機廠、哈爾濱電機廠、第一重機廠、牡丹江硬質合金廠等特大、大、中型企業技術人員進行了五年科技攻關;研製了我國第一個重型可轉位刀片;當時年經濟效益可達675萬元(見附屬檔案一);所撰寫的論文,在“全國斷屑學術討論會”上經評審評選,名列榜首;此課題於1982年獲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3-1984年,李教授留學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在世界著名斷屑研究權威中山一雄教授研究室從事切屑折斷機理的研究工作;歸國後他主持國家“七五”攻關專題:“數控車床斷屑問題的研究”,領導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成都科技大學及成都工具研究所等單位(分專題負責人皆為我國切削學術領域的知名人士)的研究隊伍進行五年聯合攻關;開發了我國第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鑑定評語)的三維複雜槽型(6種)車刀片,填補了國內空白;李教授親自主持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發明四等獎;在學術方面,他系統地研究了切屑的形成、捲曲與折斷的機理,在國內外首次系統地研究了切屑折斷界限的變化規律,其研究成果反映在專著《切屑折斷機理及其套用》中,並套用於工具機、冶金、礦山、儀器儀表、汽車、軍工等行業的幾十個工廠中。
在“八五”期間,李教授主持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專題:“NC刀片通用斷屑槽型及CAD的研究”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維槽型三維切削斷屑原理及數學模型的研究”。根據擺動與衝擊綜合作用的切屑動力學原理,建立了橫向捲曲短螺卷屑及C型屑折斷數學模型與折斷判據,還研製了切屑折斷過程與槽型CAD專家系統,專家評價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鑑定評語),其研究成果反映在專著:《切屑折斷過程研究》及《切屑折斷過程與槽型CAD專家系統》中,並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一研究成果還得到美國學術界、工業界的廣泛重視,與美國伍士德理工學院、愛荷華州立大學與福特汽車公司研究中心等單位簽署了國際合作協定,開展了國際合作研究。
在“九五”期間,李教授主持國家“九五”攻關專題:“工藝參數最佳化專家系統的研製”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切屑形成與折斷過程的虛擬現實”。在國內外首次建立了切屑空間運動軌跡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套用最新虛擬現實專用軟體WTK,首次實現了切屑形成與折斷過程的虛擬現實;其研究成果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下,獲得四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李教授及其助手曾三次赴美合作研究;對方合作者伍士德理工學院的融亦鳴博士(他是清華大學CIMS工程獲得大學領先獎在美國的提名人)曾四次來華合作研究,其研究成果(汽車零部件斷屑預報系統)已在福特汽車公司的內部網路上運行,而且又簽訂了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研究中心資助的“基於網路的三維複雜槽型車刀片加工汽車零部件斷屑預報系統”的新項目(見附屬檔案二)。中美合作研究已進入實質性階段,即不僅進行學術研究與交流,而且已深入到解決中美兩國企業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今年,李教授又連續第三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維複雜槽型銑刀片物理場數學模型與槽型優選技術的研究”。此項目有相當的預研基礎,已開發的三維複雜槽型銑刀片以及所進行的波形刃銑刀片(獲國家專利)銑削力、銑削熱數學模型及三維應力場、溫度場的建立為國內外首創。當前,正在領導他的科研梯隊向更高水平發展,日本中山一雄教授1990年退休後,上述研究工作,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而獨具特色。
重型切削加工技術方面
在“重型車刀結構及合理幾何參數的研究”課題研究基礎上,李教授主持了部攻關課題:“重型測力儀的研製”,國家“七五”攻關專題:“模組式重型車刀系統研究”、“大型鏜銑床用刀具系統研究”、“模組式重型車刀監控系統研究”、“電站設備關鍵耐磨零件加工工藝及專用刀具研究”,國家“八五”攻關專題:“重型刀具刀片國產化研究”及“難加工材料(筒節材料)切削加工技術研究”等重型切削理論與刀具開發方面課題10項。在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等特大、大、中型企業中獲經濟效益7447.68萬元(見附屬檔案三);並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等獎勵10項;並系統的研究了重型刀具切削加工技術以及脆性破損與粘接破損的原因、規律、機率分布等方面的學術問題,其中,關於粘結破損的系統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鑑定評語)。如此系統、全面、一貫地進行重型刀具研究者,目前尚屬獨此一家。
在李教授領導下,幾位中青年教師帶領研究生還承擔了CAD/CAM技術及超硬刀具開發研究課題10項,其中兩項獲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人材培養與學風道德方面
李教授熱愛祖國,在日本留學兩年,節衣縮食,用生活費購買微機及科研儀器供學校使用;他堅忍不拔地從事科學研究,曾獲黑龍江省勞動模範、科技精英等多種榮譽稱號;他治學嚴謹、侮人不倦;在與國內外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業同行們二十多年的科研合作中,結成了長期夥伴關係,這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