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德

李意德

1961年10月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射埠鎮來儀村馮家組。1978年考入中南林學院林學系(現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1982年7月本科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至今。一直從事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研究,主攻方向為森林植物學、森林生態學、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監測、自然保護學等。

基本信息

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生導師

李意德 李意德

1988年8月晉升為助理研究員;1993年7月晉升為副研究員;1994年被中國林科院批准為碩士研究生導師;1998年7月晉升為研究員。1994年4月-7月赴美國Smithsonian Institution做熱帶亞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技術合作研究;1999年12月赴美國LTER(長期生態學研究網路)研究森林生態系統長期監測技術;2003年3月赴泰國參加熱帶次生林植被恢復技術培訓(IUCN/ITTO聯合舉辦)。現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森林生態效益監測與評價研究方向首席專家,科技部和國家林業局“全國野外重點科學觀測試驗站、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家野外重點實驗室)站長、熱帶林業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學會理事、中國生態學會長期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林學會森林生態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生態學會理事;日本熱帶生態學會會員;廣東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委員。

歷年來參加或主持的研究項目有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重點項目“海南島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研究”(第一期項目,1982~1986),從事植物區系調查和植被生態系列的研究;

2、加拿大國際發展研究中心(IDRC)資助項目“棕櫚藤的研究”(1985~1993),參加野生藤類植物資源調查、區系和群落結構研究;

3、林業部“七五”重點研究項目“海南島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1986~1990),從事植被生態學的研究;

4、廣東省林業廳重點項目“松突圓蚧危害馬尾松林的生態因子調查研究”(1988~1989),負責松突圓蚧危害與植被因子的關係研究;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項目“海南島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研究”(第二期項目,1989~1993),繼續參加植物區系及資源調查和植被生態系列的研究;

6、林業部“八五”重點研究項目“海南島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1991~1995),負責植被生態學的研究,主要方向有熱帶林植物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物量和生產力研究等;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專題“熱帶林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研究”(1991~1994),負責森林群落組成和結構的研究;

8、國家“八五”攻關子專題“熱帶山地雨林CO2排放通量研究”(1992~1995),項目主持人,主要研究內容為森林呼吸量、林地CO2呼吸量、群落生長量、群落CO2同化量等CO2態的各分量測定;

9、國際熱帶木材組織(ITTO)資助項目“中國海南島熱帶森林分類經營永續利用示範研究”的第四子項目“熱帶原始林保護示範區”(1993~2000);任子項目核心組成員和子項目組組長,除主管全面工作外,還具體負責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研究、GIS管理系統研製和項目規劃制訂、熱帶林自然資源保護等該工作;

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熱帶風暴(颱風)對熱帶森林水文功能的影響研究”(1996~1998),從事颱風對森林群落結構和森林資源破壞和影響的研究;

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熱帶山地雨林近冠層CO2通量變化研究”(1998~2000),負責生理生態學方面的研究;

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東部陸地農業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1998~2001),負責熱帶生態系統類型的研究;

13林業部“九五~十一五”重點項目“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1996~2010),項目負責人,並具體負責森林植被演替動態、生物生產力、生物多樣性的長期監測等方面的研究;

14、國家林業局指南項目“熱帶林生態系統定位站建設與研究”(1998~2001),項目負責人;

15、1999年參加廣東省政協和廣東省林業廳組織的“廣東林業再發展”調研;

16、廣東省林業廳項目“廣東省珍稀植物資源調查(1998~2001)”,項目副主持;

17、廣東省林業局項目“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規劃”(1999~2000)、“白盆珠-蓮花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和總體規劃”(2000~2001)、“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羚羊峽省級森林公園科學考察和總體規劃”(2001~2003)、“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和總體規劃”(2003~2005),均為負責人;

18、科技部社會公益項目“熱帶森林調節水源供需關係研究”(2001~2004),負責人;

19、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子專題“海南林區天然林保育技術研究”(2001~2005),項目負責人;

20、科技部基礎條件平台項目“典型野外生態台站資料庫建設的研究”(2002~2004),項目負責人;

2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熱帶林生態野外測定數據尺度轉換研究”(2004~2006),負責人;

2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專題“熱帶森林功能群的研究”(2005~2008),負責人;

2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熱帶雨林低密度種群維持策略研究”(2007~2009),主要參加人;

24、科技部基礎條件平台項目子課題“熱帶地區野生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2005~2006),負責人;

25、科技部基礎條件平台項目“尖峰嶺定位站數據信息系統建設”(2002~2007,共二期),負責人;

26、中國林科院和熱林所基金項目“森林昆蟲標本分類”(2004~2006),負責人;

27、APP資助項目“桉樹人工林生態系統主要害蟲及其防控策略研究”(2004~2005),負責人;

28、廣東省交通廳梅河高速公路公司資助項目“梅河高速公路生態環保研究”(2004~2006),負責人;

29、海南省林業局、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助項目“霸王嶺森林生態站建設與監測研究”(2006~2007),負責人;

30、廣東省地方標準“廣東省自然保護區建設技術規範”(2005~2006),負責人;

31、廣州市地方標準“廣州市森林群落、土壤和生態系統健康監測指標體系”(2004~2006),負責人;

32、廣州市林業局項目“廣州市林業發展概念規劃、十一五規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工程建設規劃部分(2004~2006),負責人;

33、廣州市林業局項目“廣州市林業有害生物普查”中的有害植物普查部分(2006~2008),負責人;

34、國家林業局項目“海南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定位站建設”(2005~2007),負責人;

35、國家林業局項目“海南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定位站碳匯觀測配套設施建設”(2006~2007),負責人;

36、國家林業局948項目“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碳通量監測技術的引進”(2007~2009),負責人;

37、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熱帶林生態系統碳通量及其效益監測評估研究”(2006~2010),負責人;

38、科技部e平台項目“熱帶地區主要保護區生物標本數位化”(2007~2009),負責人;

39、科技部重點項目“海南島海陸生物資源調查”中的尖峰嶺地區植物標本採集部分(2007~2009),負責人;

40、科技部國家野外重點科學觀測試驗站“尖峰嶺生態站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環境因子長期監測研究”(2006~2010),負責人。

論著

自參加熱帶林生態系統的研究工作以來,共撰寫了研究論文和報告80多篇,現將第1作者的論文列舉如下:

1. 李意德、黃全, 1986, 對海南島熱帶山地雨林植物群落取樣面積問題的探討,熱帶林業科技,(4):23-29。

2. 李意德,1987,海南島尖峰嶺棕櫚科藤類植物群落分析,熱帶林業科技,(5):39-46。

3. 李意德、顧茂彬,1990,松突圓蚧危害程度劃分研究,林業科學研究,3(4):411-415。

4. 李意德、王寶生,1990,松突圓蚧危害與森林植被特徵關係的調查研究,廣東林業科技,(4):6-9。

5. 李意德、曾慶波、吳仲民、杜志鵠、周光益、陳步峰、張振才、陳煥強, 1992, 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 16(4):293-300。

6. 李意德、張振才, 1992, 海南粗榧早期生長特性及栽培前景, 林業科學研究, 5(2):163-169。

7. 李意德、黃全,1992,熱帶森林植物研究現狀及展望,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建所30周年紀念文集,P25-30。

8. 李意德, 1993, 海南島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主要種群生態位特徵研究, 林業科學研究, 7(1):78-85。

9. 李意德, 1993, 海南島熱帶山地雨林生物量估測方法比較分析, 生態學報, 13(4):313-320。

10. 李意德, 1994, 尖峰嶺熱帶林物種多樣性及其保護對策, 森林環境持續發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盛偉彤、徐孝慶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P71-75。

11. 李意德, 1995, 海南島熱帶森林及物種多樣性的特點與保護意義, 《走向21世紀的中國生態學論文集》, 中國生態學會。

12. 李意德, 1995, 海南島熱帶森林的變遷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策, 林業研究研究, 8(4):455-461。

13. Li Yide, 1995,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of forest biodiversity in Jianfengling, Hainan Island, Tropical Forestry Newsletter, ITTO/ISTI, No.1:17-19.

14. Li Yide, Zeng Qingbo, James Comiskey and Francisco Dallmeier, 1995, Floristic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 tropical monsoon rain forest in Jianfengling on Hainan Island, China.,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Washington DC. USA, In: Symposium of Measuring and Monitoring Forest Biological Diversity (Ed: F Dallmeier).

15. 李意德、吳仲民、曾慶波、周光益、陳步峰, 1996, 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主要種類能量背景值測定分析, 植物生態學報, 20(1):1-10。

16. Li Yide, 1996, Establishment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ropical forest biodiversity in Jianfengling Nature Reserve, Tropical Forestry Newsletter, ITTO/ISTI, No.2.

17. 李意德, 1997, 海南島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的群落結構特徵,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5(1):18-26。

18. 李意德、吳仲民、曾慶波、周光益、陳步峰, 1997, 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群落呼吸量的測定, 林業科學研究,10(4):348~355。

19. Li Yide, J. Comiskey and F. Dallmeier, 1997,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ropical mountain rain forest at Jianfengling Nature Reserve, Hainan Island, P. R. China. In. F. Dallmeier (Eds.):Forest biodiversity in Europe, Australia, and Africa: Research,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The Parthenon Press, USA.

20. 李意德、曾慶波,1997,尖峰嶺熱帶森林植被和植物種類多樣性的研究。熱帶林可持續經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12月,ITTO/中國海口。

21. 李意德、曾慶波、吳仲民、等,1997,尖峰嶺熱帶林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的GIS管理系統。熱帶林可持續經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12月,ITTO/中國海口。

22. 李意德、吳仲民、曾慶波、周光益、陳步峰, 1998, 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群落生產和二氧化碳淨同化增量的初步研究, 植物生態學報, 22(2):127~134。

23. 李意德、曾慶波、吳仲民、周光益、陳步峰, 1998, 我國熱帶天然林植被C貯存量的估算, 林業科學研究, 11(2):156~162。

24. 李意德、吳仲民、曾慶波、周光益、陳步峰, 1998, 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生態系統的C素庫和CO2排放通量的初步研究, 生態學報18(4):371~378。

25. 李意德、吳仲民,周鐵烽,1999,中國的熱帶天然林及對大氣CO2的影響。生態科學,18(2):1~7。。(在1998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年科學家論壇”交流論文。北京,中國科技會堂)。

26. 李意德、曾慶波、吳仲民、李炎香、周光益、陳步峰,1999,海南尖峰嶺地區三種熱帶複合農林業體系效益研究。林業科學研究。12(2):139~145

27. 李意德、周光益、林明獻等,颱風對熱帶森林群落機械損傷的研究。生態學雜誌,1999,17(sp.):9~14。

28. Li Yide, Zeng Qingbo, 1998, Study on biodiversity of tropical forest vegetation and plant at Jianfengling, Hainan Island. In: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ropical forests (Ed: Hong Jushe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P238~244.

29. Li Yide, Zeng Qingbo, 1998, GIS management system of Jianfengling Natural Reserve and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ropical forests (Ed: Hong Jushe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P245~254.

30. 李意德,2000,廣東省低等級生態公益林改造的技術和樹種選擇,廣東林業再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林業出版社。

31. 李意德,2000,廣東生態公益林的效益評估及生態補償初探,廣東林業再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林業出版社。

32. Li Yide, Zhang Weiliang, Yin Guangtian, Xu Huangcan, 2000, Studies on rattan communities. In: Research on Rattan in China(Editors: Xu Huangcan et al). Published by the Regional Office for Asia, the Pacific and Oceania. P19~24.

33. Li Yide, Chen Bufeng, 2000, Research Report of 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 Tropical Forestry Newsletter, ITTO/ISTI, 2000(1).

34. Li Yide, 2002, Tropical forest resourc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Hou Yuanzhao (eds), Tropical forest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of China. ITTO/CAF. P70-91.

35. Li Yide, 2002, Tropical forest resources of Hainan Province. In: Hou Yuanzhao (eds), Tropical forest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of China. ITTO/CAF. P37-51.

36. 李意德,2002,廣東省熱帶森林資源。見侯元兆主編:《中國熱帶森林環境資源》,P61-77。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

37. 李意德,2002,海南省熱帶森林資源。見侯元兆主編:《中國熱帶森林環境資源》,P33-45。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

38. 李意德,2002,綠色明珠——海南島。人與生物圈,2002年第6期,卷首語。

39. 李意德,2002,熱帶森林資源及其生態環境保護功能。熱帶林業,30(1): 13-20。

40. 李意德、戴瑞坤,2002,山區經濟發展的生態工程技術及其套用。熱帶林業,30(2): 11-15。

41. 李意德、林玉梅、郭寧等:2003,海南尖峰嶺地區珍稀瀕危植物及其豐富度。《熱帶林業》,30(4):35-39

42. 李意德,陳步峰,周光益等:2003,海南島熱帶天然林生態環境服務功能價值核算及生態公益林補償探討。《林業科學研究》,16(2) :146~152

43. 李意德,劉偉欽,羅瑞強等:2003,順德“青山工程”森林植被改造前後的群落學特徵。《生態科學》,22(2) :158~162

44. 李意德,2004,海南熱帶雨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Hianan rainforests(中英文雙語),森林脈搏(香港),2004年5月第7期:9~12。

45. 李意德。2005,尖峰嶺熱帶雨林。中國國家地理(特約)。Issue 540(10):386~389。

46. 李意德,方洪、羅文、陳煥強、蔣忠亮,2006,海南尖峰嶺國家級保護區青皮林資源與喬木層群落學特徵。林業科學,42(1):1~6。

47. 李意德,黃全,周鐵烽,許涵,黃世能,2006,海南島能源植物資源及其利用前景。生物質化學工程,40(sup.增刊):240~246。

48. 李意德,許涵,陳德祥,駱土壽,莫錦華,羅文,陳煥強,蔣忠亮,2007,從植物種群間聯結性探討生態種組與功能群劃分。林業科學,43(3)。

出版研究專著

1. 李意德、陳步峰、周光益等著,2002,中國海南島熱帶森林及其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北京。

與其他學者合作著述專著,參與編著專著

1. 蔣有緒、盧俊培等著,1991,中國海南島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科學出版社。李意德撰寫了其中的第三章第二節、動植物名錄、照片等部分,約4萬字。

2. Zeng Qingbo, Zhou Guangyi, Li Yide, Wu Zhongmin, Chen Bufeng, 1995, Researches on 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 in Jianfengling of China, Chinese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英文論文集,本人為第三主編,並有三篇論文翻譯成英文收錄在其中。

3. 曾慶波、李意德、陳步峰、周光益、吳仲民主編,1995,海南島尖峰嶺地區生物物種名錄,中國林業出版社。本人為第二主編,並撰寫了其中的“維管植物名錄”,約占本書2/5的篇幅。

4. 曾慶波、陳步峰、吳仲民、李意德等編,1996,中國自然保護區——海南島尖峰嶺,中國林業出版社。本人為副主編,第二攝影者,拍攝照片近20幅,撰稿和翻譯了部分文字,並編排和定稿全書,

5. 曾慶波、李意德、陳步峰、吳仲民、周光益等著,1997,熱帶林生態系統研究與管理,中國林業出版社。李意德為第二著作者,撰寫了其中第一章第二節、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四節、第八章、第九章一、二、四節、第十四章第二節,共約15.6萬餘字,占該書篇幅的30%,並統編了全書。

6. 許煌燦等著,棕櫚藤的研究。廣東科技出版社,1994。(李意德參與其中的生態分布等方面編著工作)。

7. 林業部科技司主編,1995,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李意德參與編著)。

8. 蔣有緒等著,1997,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規律的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李意德參與編著)。

9. 周曉峰主編:1999,森林生態功能與經營途徑。中國林業出版社。(李意德提供尖峰嶺定位站的材料並撰寫熱帶林生態效益部分章節)。

10. 蔣有緒等,2002,《海南島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形成機制》,科學出版社,2002年4月,李意德參與其中部分內容的撰寫。

11. 廣東省林業局和廣東省林學會聯合編寫,2005,《廣東省城市林業優良樹種及栽培技術》。李意德參與其中的其中的第二章廣東省城市林業區域性及樹種推介(約1萬字)以及第六章城市林業優良樹種栽培技術中的31個樹種(約3.7萬字)的編寫。廣東科技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12. 臧潤國等著,2005,《天然林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恢復》,撰寫了其中的第十章第五節,P357-364,約1萬字。

13. 王春生,李意德,駱土壽等,2007,生態高速公路-廣東梅河高速公路生態環保建設案例分析。科學出版社。北京。

獲獎成果及個人榮譽

作為主要的研究成果完成人,增多次榮獲各種獎勵:1989年“海南島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研究”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4完成人);1994年“棕櫚藤的研究”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3完成人);並於1996年獲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尖峰嶺熱帶林動物區系及其生態背景值的研究”獲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5完成人);“熱帶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規律的研究”成果獲1998年獲國家林業局科技進步一等獎,並於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2完成人,項目副主持);2000年“熱帶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研究”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第4完成人);2004年“熱帶森林分類經營永續利用研究”獲海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7完成人,子項目負責人)。200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4年獲廣東省“丁穎科技獎”,2007年獲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第6完成人)。

2018年4月,獲全國林業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