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華[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李志華,我國常用人名,較出名的人物包括: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副教授李志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李志華、青島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李志華、葫蘆絲演奏藝術家李志華、石家莊市人民防空辦公室調研員李志華、洛陽市第五中學高級教師李志華。

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李志華

姓名:李志華
性別:男
民族:漢
出生日期:1979年6月
籍貫:河北省辛集市
工作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現為長江水產研究所水生態毒理學科負責人。博士畢業於捷克南波希米亞大學,長期從事水生態毒理學研究。2010年赴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Prof.DanelSchlenk實驗室訪問交流,主要是對水體中污染物對小型魚類的神經行為學影響進行研究。2011年-2012年期間,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博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斑馬魚做為模式生物進行毒理基因組學影響。
到2014年為止,以第一作者發表34篇(總共發表47篇),最高影響因子8.633,文章總被引超過521次(他引382次),最高單篇被引用為44次,H-index=14。國外留學期間獲得獎勵包括:南波西米亞大學漁業與水保護學院35歲以下青年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9);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2010);南波西米亞大學優秀科技成果校長獎(2011)。

學術兼職
 SCI刊物編輯:BulletinofEnvironmentalContaminationandToxicology
 SCI刊物特約編輯:BioMedResearchInternational專刊“FishandCrayfishToxicology”和“EndocrineToxicologyinAquaticSystem”
 SCI刊物獨立審稿人:PLoSONE,WaterResearch,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Chemosphere,BMCVeterinaryResearch,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Comparative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PartB,PartC,EnvironmentalToxicologyandChemistry,MutationResearch,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EnvironmentalToxicology,ExperimentalandMolecularPathology,MarineEnvironmentalResearch,AquacultureNutrition,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DiseasesofAquaticOrganisms,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Fish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BulletinofEnvironmentalContaminationandToxicology,Aquacultureresearch,ReproductiveBiology,ActaveterinariaBrno.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會員,中國毒理學會環境與生態毒理專業委員會會員和中國化學學會會員。
 河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湖南郴州李志華

李志華,男,湖南郴州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污水處理理論與技術、污水回用技術、環境微生物技術。在日本九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企業從事污水處理及儀表研發工作2年,日本留學3年(師從日本水文學會會長楠田哲也先生),目前為副教授, 國際水協IWA會員,《環境科學與技術》編委會特約編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術學科帶頭人。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教育部項目一項,主持其它科研項目4項,參加863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多項。對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尤其是好氧顆粒污泥系統有長期系統的研究,發表在國外刊物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檢索的英文文章10餘篇,在國內外的顆粒污泥研究上具有較高的聲譽和影響力,2008年在好氧顆粒污泥的研究獲得國際水協最佳論文獎。為 Water Research、Process Biochemistry、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IJEP)等國外著名雜誌審稿人。2009年1月作為國家環保部污水處理專家前往新疆自治區和新疆建設兵團從事節能減排工作。目前從事的工作主要包括:污水生物處理技術開發與理論研究等。

理解

國際水協會是全球水環境領域的最高學術組織,於上個世紀末由組建於1947年的原“國際供水協會”(International Water Supply Association)和組建於1965年的“國際水質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Water Quality)1999年合併而成,在全世界擁有數萬名會員。
IWA在國際水行業中享有盛譽,是國際上最權威的水行業協會,IWA可在世界範圍內召集頂級水行業專家,涵蓋飲用水、污水、再生水和雨水領域,包含水行業的各個專業如研究和開發、實用技術、政策諮詢、項目管理等,其能幫助全球水行業獨創出革新、實用和可持續的解決水危機和水需求的方法。

延伸

IWA共有46個專家組,涉及化學技術、洪水控制、河流管理、給水和污水處理技術、項目資產管理等方面,每年IWA會定期舉辦約30次學術會議,與會者可以籍此機會會晤同行,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每次會議的參加人數在350人以上。同時IWA也在世界各地舉辦地區會議,一般由IWA會員發起旨在解決地區存在的水問題和水危機,IWA會邀請行業內一流的專家為這些問題提供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法,同時為地區搭建了與全球一流專家交往的機會。
為實現上述目標,協會提倡水管理中各方面的最新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實際套用和相互交流,並將此通過各種方式包括會議、專家網路、出版物和電子媒介在全球得以宣傳推廣。協會致力於在各主要組織團體之間的宣傳和交流思想以及提高公眾的意識,為水方面的各組織和專業人員提供交流信息的途徑。

眼科副主任醫師

李志華,男,深圳博愛眼科學科帶頭人、科主任;三甲醫院從事眼科臨床研究工作20餘年,中華醫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酒泉衛星發射,神舟功臣矯治近視手術指定首席專家,中國ICL手術指定醫師及培訓講師。擅長準分子雷射,波差引導個體化手術及飛秒雷射制瓣等外眼屈光手術和ICL人工晶體植入、透明晶體置換等內眼屈光手術。熟練掌握眼科顯微手術,尤其是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青光眼、斜視等眼前節手術。並且熟練掌握YAG雷射治療眼節前疾病,對上瞼下垂、斜視等均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較深造詣,並在國家級眼科權威刊物上發表相關論文數十篇。
醫生座右銘:儘自己所能,讓更多朋友重見光明!
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副教授
李志華,男,1950年出生,1977年畢業於 大連海運學院航海繫船舶駕駛專業,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多年來從事航海氣象學、海洋學、海洋船舶氣象導航、航海教育領域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研究生培養和社會諮詢服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海上安全與環境管理、海洋船舶氣象導航、北極航線研究等。曾負責國家海洋局項目“北極問題研究”的子項目“北極交通”的研究工作。參加過“航海氣象傳真圖評估系統”、“船長智慧型軟體研究”、“威海港航道擴建工程通航安評” 的研製工作,曾參加交通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水運技術詞典》的編寫工作。主編《航海氣象學與海洋學》、《航海實操評估2》、《海洋船舶氣象導航》、《航海基礎知識》等教材。2007年獲“東方”優秀教師一等獎;2008年被定為學校首批本科教學質量免檢教師;2009年被定為學校第二批本科教學質量免檢教師;2009年獲學校教學名師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共30餘篇。任教32年,始終耕耘在教學第一線,培養出本科生、函授生和各類培訓學生數千人,培養出碩士4人,正指導碩士2人。1996-2008年兼任大連海事大學工會副主席,12年來曾多次獲大連市、遼寧省優秀工會積極分子,2003年獲全國優秀工會積極分子稱號。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
男,中共黨員,1966年3月出生,江西新乾人。現任機械工程學院現代製造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基於網路的設計製造技術,CAD/CAM,CIMS等。
於1988年畢業於 江西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專業;1993年獲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學專業碩士學位;2002年獲華中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博士學位;1988~1990年在江西標準件廠工作;1993~1998年在江西農業大學任教;2002年7月以來一直在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參加過的科研項目主要有: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虛擬環境下空間動態布置的關鍵技術研究;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支持產品創新的先進制造技術中的若干基礎研究;③國家863/CIMS重大項目:廣東科龍CIMS套用示範工程;④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項目:仿生演化設計的理論和套用研究。
主持過的科研項目包括校科研啟動基金、浙江省教育廳項目以及各類橫向課題等5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4篇。其中一級期刊論文3篇,均為第一作者,均被EI收錄。
青島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
1985年畢業於青島科技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青島科技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在機電工程學院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系承擔專業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除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外,一直從事高精度物料輸送系統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機械的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屢獲國家、省、市、學校的獎勵。近幾年承擔並完成了一批科研項目,國家火炬計畫項目“橡膠密煉機上輔機系統”通過省級驗收;化工部立項“XLBⅡ小料自動配料稱量系統”通過部級鑑定;青島市立項“智慧型化上輔機自動配料系統”通過市級鑑定;“XLBⅢ小料自動稱量系統研製”通過部級鑑定。正在進行的項目:載重子午胎關鍵設備“薄膠片內襯層擠出法生產聯動裝置研製”等。有一批科研項目屢獲獎勵。“高精度自動物料輸送稱量配料系統研發及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小料自動配料稱量系統”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橡膠密煉機上輔機系統”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化工部科技進步二等獎;“XLBⅡ小料配料稱量系統”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另還獲得“具有動態儲存控制裝置的生產線”等專利7項。“氣控機械手抓膠機創新設計”在全省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得省級二等獎。
撰寫了專著2部:《材料配合與混煉加工》;《橡膠工業手冊機械分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中國著名葫蘆絲、巴烏演奏藝術家
李志華:現任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雲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雲南省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湖南省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湖南省音樂家協會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雲南省少數民族樂器製作專業委員會顧問;多個省市的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顧問; 上海音樂學院社會藝術考級考官。
自幼先後跟隨中國著名葫蘆絲、巴烏演奏大師、林榮昌、哏德全老師學習葫蘆絲、巴烏,後來又師從 雲南藝術學院楊建生教授學習竹笛演奏;本科大學期間主修竹笛專業,得到了中國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遜發、馬迪、楊明、黃金城等老師的悉心指導,較好的掌握了笛子南、北派的演奏風格。創作的葫蘆絲代表曲子有《苗家花山節》、《彝山樂》、《歡樂的山寨》、《山寨流雲》、《洱海歡歌》、《榕樹下的卜少》等…被收錄為上海音樂學院社會藝術考級曲目。李志華先生的演繹細膩、委婉,獨具民族風格。受到多家出版社、 唱片公司的邀請,出版發行了《美麗的金孔雀》、《雲南民樂》、《中國民族樂器精粹》、《香格里拉》、《李志華竹笛演奏專輯》等多張個人演奏專輯。編著出版了《葫蘆絲巴烏演奏教程》、《中國葫蘆絲、巴烏名曲薈萃》兩部專著。還被邀請參與電視劇《背時貪花》、《打工仔》的音樂演奏。並先後在全國各地成功舉辦了30多場獨奏音樂會,曾受邀請出訪到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同時還擔任過多種大型藝術晚會開幕式等音樂的領奏和獨奏,並多次受邀擔任全國及省、市大賽專家評審。2005年獲得中央文化部頒發的“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此獎是葫蘆絲在中國目前國家級最高的“政府獎”),還獲得中央文化部頒發的“優秀演員獎”的榮譽稱號。頒獎晚會上被中央文化部領導譽為“中國最年輕有為的演奏家之一”。中央電視台、 中國教育電視台、湖南衛視、 湖南教育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教育報、湖南日報、雲南日報等多家媒體做過專題報導,其個人傳略被收入文化部編輯的大型中國藝術文獻《藝術中國--中國藝術豐碑與著名藝術家概覽》。
石家莊市人民防空辦公室調研員
李志華,男,漢族,1955年12月出生,197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本科學歷,1972年12月入伍,天津薊縣人。1972年12月-1974年10月,任河北省軍區獨立師四團戰士、司令部文書。1974年10月-1979年1月,任河北省軍區獨立一團司令部保密員、政治處組織幹事。1979年1月-1994年6月,任河北省軍區政治部幹部處幹事(副連職、正連職、副營職、正營職、副團職)。1994年6月-1995年11月,任河北省軍區保定警備區第二干休所所長、警備區黨委委員、干休所黨委副書記。1995年11月-2000年7月,任河北省保定軍分區第五干休所所長、軍分區黨委委員、干休所黨委副書記。2000年8月- 任石家莊市人民防空辦公室黨組成員、調研員、機關黨委書記。
主要負責機關“準軍事化”建設,重點抓好人事、文秘、行政管理和老幹部等工作。督導各縣(市)、區的人防機構建設。負責 平戰結合管理站的工作。
洛陽市第五中學高級教師
男,河南汝陽人,1986年畢業於 河南師範大學數學系。中學數學高級教師,洛陽市中評審委員 洛陽市中國小教研室中心組成員 洛陽市優秀教師,河南省首屆優秀教育世家,河南省骨幹教師,國家、省數學競賽優秀輔導員,全國“華杯賽”優秀教練員,“華杯賽”洛陽市“集訓隊”教練員,國家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一級教練員,洛陽市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省優質課評比優秀指導教師,論文評比市一等獎、省二等獎獲得者。其從事中學數學教育教學二十餘載,成績斐然,所教學生中有數百人考入省級示範性高中,後有多人考入清華、北大等名校,並向全國“理科班”及西交大少年班輸送多名優秀學生。

江南大學教授

個人介紹
博士,湖南保靖人.1992年6月大學畢業,2002年 江南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得計算機套用工學碩士學位;2009年6月 江南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得輕工信息技術與工程工學博士學位;2005年6月晉升副教授。現任江南大學物聯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等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學術期刊、國際會議等,以第1作者身份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其中三大檢索8篇、CSCD期刊20餘篇,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1項,發明專利正在公示1項。為國際/國內多家期刊審稿專家。參加國家級項目1項,參加其它省部級研究項目2項,均已結題。2011年獲教育部教學成果優秀獎1項,曾被評為無錫市濱湖區(縣)級優秀教師。
當前致力於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的研究與套用,及其與人工智慧/模式識別等前學科的交叉之研究。
在研課題:⑴大規模物聯網數據析取的關鍵技術及在智慧城市中的套用研究(教育部);
移動雲計算安全研究及其套用(橫向科研).
個人專用 實驗室建設良好、實驗設備俱全; 研究生指導團隊中有在海外工作多年的海外博士。與企業有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及多個研究生工作站和產學研基地;為研究生培養創造了良好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研環境。
現任《Advances in fuzzy system》、《計算機科學》等雜誌審稿專家。
研究生教育
⑴碩士生
學術型研究生招生專業:①計算機套用 研究方向:網路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套用及其與模式識別/人工智慧等學科交叉的套用研究,上述理論與技術在國民生產各領域中的套用研究;
②軟體工程 研究方向:雲計算及雲安全研究與套用,系統分析
專業型研究生招生專業:①計算機技術 研究方向:同計算機套用或學術型的軟體工程方向;
②軟體工程 研究方向:同計算機套用或學術型的軟體工程方向。
利津縣衛生防疫站站長
李志華利津縣衛生防疫站站長、主治醫師。利津縣北嶺鄉蓋西村人。1962年10月生,大學文化程度,1982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工作後先後在濱縣裡則分院、利津縣鹽窩分院從事醫療工作,歷任醫療組長、鹽窩分院副院長、院長等職,1994年6月調任利津縣衛生防疫站站長。李志華在衛生戰線工作十多年來,工作勤奮,精心鑽研業務,勇於開拓,銳意進取,成績顯著。在鹽窩分院任院長期間,帶領職工艱苦創業,圓滿完成了醫院的改貌任務,1992年3月接受國家衛生部、財政部考察,受到好評,同年12月在全市首批通過了一級甲等醫院的評審驗收。調任縣防疫站站長以來,他首先從抓防疫站的基本建設入手,籌資170多萬元,建起了1400平方米的檢驗辦公大樓,新建了800平方米的職工宿舍,並積極改善設施,新增原子吸收儀、恆溫培養箱、微機等大型儀器設備20餘台件,使防疫站的面貌大為改觀,達到機構健全,功能完善,各項業務順利開展。1996年代表山東省接受了國家級計畫免疫第三個58%驗收和消滅脊髓灰質炎目標考核,取得優異成績,被省衛生廳授予“全省計畫免疫先進單位”稱號。繼而在全市率先推行了“計畫免疫定時定點接種”,在全縣建立了17處規範化門診,提高了接種率和疫苗利用率。1994年9月在全縣啟動了世界銀行貸款結核病控制項目,幾年來接診可疑肺結核病人6700多人次,免費治傳染性肺結核病人468人,治癒率達?97.8%?。其他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成效顯著,使全縣傳染病發病率逐年下降,實現了縣境內17年無霍亂疫情的好成績。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學校衛生、勞動衛生和放射防護衛生工作以及“創建省級衛生城”、“全縣初級衛生保健達標”活動都取得好成績。在內部管理上,他銳意改革,推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職工雙向選擇等改革,嚴格工作目標考核,1997年5月通過省計量行政部門和衛生廳的計量認證驗收,達到國家計量認證標準。他刻苦鑽研業務,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並結合工作實踐總結經驗,進行醫學研究,著述頗豐,1993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腹部疝的診斷與治療》一書,任第一副主編,1994年12月中國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外科診斷思路》任副主編,最近石油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營養與衛生》一書,任主編。還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取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市級科研成果1項。他本人多次受到表彰,1991年被省衛生廳授予“計畫免疫先進個人”,1992年被市文明委授予“全市行業優質服務競賽活動優秀服務員”,1995年被市衛生局、市人事局授予“東營市最佳院長”、被省衛生廳授予“全省優秀衛生監督員”,1997年被省衛生廳、省人事局授予“全省計畫免疫先進工作者”。被市衛生局評為“東營市衛生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