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沛[錄音師]

李小沛[錄音師]

李小沛,中國中央電視台總錄音師、國家一級錄音師。

基本信息

簡介

李小沛李小沛

中央電視台高級錄音師。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多次擔任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及各種大型節目的總音響設計及音樂錄音師。為多部電影及電視劇錄製音樂

代表作

《沒事偷著樂》《我的父親母親》《一個都不能少》等等。與風林合作錄製CD有《夢界》、《天弦》、《中華鼓宴》、《中華鼓聖》、《東方韻》、《鳳吟》等唱片。並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他還多次榮獲"星光獎"優秀音樂單項獎及中國音樂電視最佳錄音單項獎,是首屆“中國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獲得者。

談錄音

李小沛李小沛

作為中國頂級的錄音師,李小沛是很多發燒唱片的“票房蜜糖”。被問及自己對人聲、器樂獨奏、交響等不同類別唱片的錄製有什麼特別的“秘招”,他回答說:“關鍵都是忠實記錄,儘可能還原其最美、最好的狀態,但並不表現錄音師自己的美學觀點;反倒是流行音樂以及NEW AGE、電子、舞曲等現代音樂,錄音師是參與創作的。”
李小沛表示,任何一張唱片要錄好都不容易。“收音本身就很有技術含量,很多人都會收,但關鍵是收到什麼程度;另外,要讓聲音夠成畫面、形象,把一個音樂做成很多不同的樣子,上升到藝術高度,更難。”記者問他穩坐國內錄音師頭把交椅的殺手鐧是什麼,李小沛笑著說:“儘可能地豐富自己,錄音師的豐富程度將決定他對聲音的表現能到什麼程度。技術其實並不複雜,但要利用技術達到自己的審美要求、讓技術跟著自己的藝術觀走。”

談歌星實力

李小沛李小沛

作為和歌星大腕打交道最多的人,李小沛一定知道很多歌星真正的實力和他們私密的小習慣。對此,他回答道:“現在,再好的歌手也不會一次過;而且是唱得越好的歌唱家越認真,越追求細節。”
李小沛爆料說,韓紅就是個總在錄音棚琢磨、調整自己音色的歌手;而張也則總能唱出出人意料的效果。
李小沛還告訴記者,戴玉強的歌唱能力特彆強,“而流行歌手中,劉歡孫楠都很會唱。”
不過,李小沛說,近年來歌壇的新人還沒有可媲美這些前輩的,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也就沒那么深。至於港台歌手,李小沛表示,最會唱歌的就是張信哲,很多大牌並不因為嗓音或唱功而出名,因此也沒什麼特別可說的。

作品評價

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劉長安先生 頒獎給中國中央電視台總錄音師、國家一級錄音師李小沛先生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劉長安先生 頒獎給中國中央電視台總錄音師、國家一級錄音師李小沛先生

把"人聲與交響樂"的精髓細緻傳神地表現出來,歌唱家寬闊的音域,質樸、有力的風格,以及氣勢磅礴、抒情大氣的管弦樂伴奏,通過唱片作為媒介忠實圓滿的錄製下來,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藝術工作。
《天與地·騰格爾》專輯的錄音,人聲充滿陽剛之氣,音場定位精確,立體聲道層次感強,李小沛先生通過高超的了錄音技術和藝術涵養,圓滿展現了每一首樂曲中的文化內在韻味。其製作完美體現了錄音師嚴密的邏輯思維結構、深厚的美學審美功底、先進的電聲學科技水平和高遠的音樂藝術修養境界。

藝術道路訪談

李小沛李小沛

記:您是如何怎么走上錄音這條路的?  

李小沛:說起來挺偶然的,我74年高中一畢業就被分配到中央電視台從事錄音工作,之前也完全沒有想到自己以後會幹這行。後來有一段時間我一邊繼續在台里工作,一邊到北京電影學院系統地學習錄音,技術知識的學習總是與錄音實踐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我的錄音工作毫無間斷地一直從高中畢業那時候乾到了現在。
記:您是一到中央台工作就開始從事音樂錄音嗎?
李小沛:沒有,因為一開始台里還沒有自己的音樂錄音棚,一直到82年才建成中央台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音樂錄音棚,也就是現在婁煒(現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高級錄音師)在用的那個棚。我覺得那個棚建得非常完善,出品也很不錯,當時譚盾為義大利電影所作的,李谷一演唱的那首《火燒圓明園》就是在那兒錄的。所以82年以前沒有專業音樂錄音棚的時候我幾乎做遍了中央電視台所有的錄音工種,包括電視劇錄音、演播室轉播、音樂編輯、擴聲等。
記:在這么多年的錄音實踐中,您有沒有形成自己的個人錄音風格?對於一部錄音作品來說,您的標準和最看重的又是什麼呢?
李小沛:我覺得當錄音工作深入到了一定程度以後,就變成一個藝術活動,要把在學校學到的聲學、音樂、電聲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與錄音實踐結合在一起,讓它們真正融入到你的血液中,變成你自己的東西,所有這些都只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如何錄好一個作品。作為一個好錄音師,有三件事非常重要,首先要會聽,知道怎樣的作品算是一部好的錄音作品;其次要會分辨,懂得這部作品好在哪裡,為什麼好,還要那些不足;最後就是看能不能通過你的技術手段來彌補它的不足。要是這三件事你都做到了,才能算個合格的錄音師。在前期錄音時,我最注重的就是聲音,這裡面就會碰到包括空間、話筒、演奏以及收錄等一連串的問題,這時我就需要懂得聽和分辨,然後通過我的專業知識和技術來一一解決。後期製作完全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這一過程將一個錄音師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意識展露無遺,這方面可能也是我個人更加注重的。每次在合成之前我都會進行整部作品音響的整體構思,腦子裡會先出現一個音響畫面,想著它出來會是怎么樣,應該是怎么樣。在合成的時候,我會用我的專業知識和藝術素質來呈現出一個超乎作曲家和演奏者想像的全新的作品。有些音樂錄音是有規律可尋的,但一些新音樂中出現的新聲音以及一些新的符合方式往往都要求錄音師通過自己的鑑賞能力和思維方式來表達作品的內涵,最終達到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可以說在這類作品中錄音師要承擔40%的音響創作成分。
記:到現在為止,您是中國唯一進入TAS榜的中國錄音師,能談談您的那首上榜作品嗎?
李小沛:當時是2002年,我的一張鼓的發燒專輯作為當年十張最佳唱片的第一張入榜。那確實是張非常好的專輯,錄的全是打擊樂,由香港著名敲擊樂演奏家閻學敏和國內頂級樂手合作演奏,在中央電視台的音樂錄音棚製作完成的。在這張專輯的錄製過程中,我為每件打擊樂分別設定了拾音系統,以求將音樂的整體動態以及各種打擊樂的質感、定位和其它信息量都完美地表現出來。雖然在後期合成時我加入了很多技術手段來塑造聲場,但完成後的空間絲毫聽不出處理過的痕跡,臨場感非常強。TAS榜對上榜作品要求都非常嚴格,其實我對我錄製的每張專輯的聽感要求也很嚴格,在每張專輯的創作上也有不同的想法,總是力求達到一種既美麗又真實的近乎完美的境界。我覺得另外一張在同一個棚里錄製的《侗族大歌》也很棒,20個人的吹奏聽起來定位非常清楚,就像是在你面前演奏一樣,形成了一副生動的音響畫面。所以我相信如果有機會讓國內錄音師聽到多一些優秀作品,一定會有更多的中國錄音師金榜題名。
記:作為中國著名錄音師和04年"聲響亞洲"錄音作品評選評審之一,您對一部好的錄音作品的評判標準是什麼?上一屆有沒有聽到您特別滿意的作品?
李小沛:其實我的評判標準很簡單,就是看錄音師是否能夠把握作品基本的風格,每件樂器的錄製是否符合作品的風格要求,對作品的聲音處理是否真實得當。一些搖滾作品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音色比例和關係處理的不錯,整體水平挺高的。
記:您對中國錄音界的現狀有什麼看法?
李小沛:我覺得現在中國的錄音界學術味兒不濃,有機味兒重,又偏一些工人階級體系。這個行業的發展本身就不正規,人們更多的把錄音師當作一個技術工人看待,而不是一個藝術創作者。再者來說,現在國內整個錄音運作過程大部分都在"小作坊"里進行,真正象中央台這樣頂級的專業音樂錄音棚不多。國外EMI、JVC等大公司里全是大型錄音棚和最頂級的設備,光是母帶製作棚就好幾個,而且都是為不同的音樂類型專門設計的,好的錄音作品自然也就更多。我們國家技術發展了,經濟發展了,但文化作為一個產業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現在唱片行業在中國根本不賺錢,當然就不會有人願意拿錢出來建錄音棚,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記:錄了這么多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您覺得晚會上的民歌、以前郭蘭英等老一輩藝術家演繹的民歌和現在流行的原生態民歌有什麼不同嗎?
李小沛:我覺得民歌發展到今天不容易,春節聯歡晚會上的民歌應該是民族美聲,因為它的演唱方法用的是西洋美聲唱法的氣息、發聲位置以及共鳴方式,實際上是美聲唱法的民族化,同時又有其不同於美聲唱法的獨特之處。再說說原生態民歌吧,所謂原生態應該是一種原始生存狀態,如果這樣理解的話真正的原生態民歌就不存在,因為現在根本沒有沒被修飾過的原始民歌。這次歌手大賽上出現了很多的原生態,誰能說它們沒被修飾過呢?他們唱的這些歌都是從小被老人教出來的,這個過程本身就加入了很多人為的因素,也就不能稱其"原生態"了。我覺得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歌,再規範一點應該說是傳統的民族民間歌曲,"原生態"民歌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這兩種類型都應歸在民歌這一概念的大範圍之內,也都有其發展的價值和空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