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經扶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二日父王約麒薨,謚曰“端懿'。 ”正德九年六月一日作避暑詩:“乾坤一柱峙西南,幾度登臨駐鶴駿。 ”正德十四年作中秋玩月詩:“涼浸瓊樓宿雨收,捲簾坐對一輪秋。

朱經扶:安肅王朱經扶,先祖朱守謙為朱元璋侄孫,被封到廣西桂林。生於弘治六年(1493)十月二日。因父王患有瘟病,在七、八歲時即被委以國事,十二歲時敕掌國事,賜以一品冠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二日父王約麒薨,謚曰“端懿'。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經扶襲封為第七代靖江王。經扶喜學問,常與審理周垚講究經史,稱他為先生。讀書之暇,隨筆作詩文,皆有關於身心倫紀,不為無益之語。時常登高遠眺,興之所至輒形於詩,長篇短章,多至數十首。在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年僅十三歲的經扶作了一首觀雪詩:“郭外奇峰列斗天,曉來雪片倩繽紛。松杉忽訝成瑤樹,岩谷驚看擁白雲。光射玉樓呈瑞兆,影搖銀海靜塵氛。邊氓不用嗟貧病,垂拱而今有聖君。”這時經扶剛敕掌國事不久,顯露出自得與自信。年後元宵節時又作了一首春景詩:“擎天一柱鎮南州,四序宜人景最幽。麗日花枝鮮冉冉,表風樹影密悠悠。山頭皓月添秋意,洞口芳梅與雪濤。歡賞暢然情不厭,真堪寫人畫圖收。”正德九年六月一日作避暑詩:“乾坤一柱峙西南,幾度登臨駐鶴駿。爽氣全消三伏暑,清陰倒浸百花潭。樓台遠近浮晴雷,雲樹高低拂翠嵐。撫景歡然成宴樂,望岩不用沸余酣。”正德十四年作中秋玩月詩:“涼浸瓊樓宿雨收,捲簾坐對一輪秋。山河有影懸霄漢,風露無聲下鬥牛。夜色闌珊催玉漏,桂香馥郁漾金甌。霓裳仙曲猶堪聽,不羨當年汗漫遊。”嘉靖二年(1523年)春祀山川後游城北虞山,見舜君臣祠像,遂作記並賦詩一首:“帝人南巡不記還,口口湘竹淚痕斑。蒼梧口口桑榆靜,九嶷山川草木閒。斯道毋芝大聖法,今時尤謂至仁艱。桂石景慕無他識,特把虞名題此山。”在靖江王經扶的帶動下,這一時期靖江王府及宗室中文風頗盛,正德六年(1511年)十月十五日,一班靖江王府的將軍、中尉、儀賓、國舅及王府官員共二十六人到城東郊遊,在會仙岩飲酒作樂,各賦詩一首,請石匠蔣時昌鐫刻於岩壁,成為當時桂林的一樁文化盛事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