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穎

朱子穎,名孝純,漢軍正紅旗人,先世居山東歷城,父親官至都統,朱子穎的博學深得紀曉嵐賞識。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朱子穎,名孝純,漢軍正紅旗人,先世居山東歷城,父親官至都統。朱子穎自幼能詩善畫,其詩伉壯雄豪,有幽、燕氣。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春,乾隆皇帝三巡江浙,紀曉嵐再次伴駕,獻上《三巡江浙恭紀二百韻》二千餘言。秋季順天鄉試,紀曉嵐又充同考官,錄取了得意門生朱子穎。

放榜之後,朱子穎登門拜見房師,帶去一首自作詩作為見面禮。紀曉嵐一見那詩,眼前一亮,想起六年前的一段往事。那年他扈駕熱河,行至古北口一帶,因道路壅塞,進到一個旅舍休息,看見牆壁上有一首詩,剝殘過半,只有三四句能看清,其中"一水漲喧人語外,萬山青到馬蹄前"兩句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誰知朱子穎詩中正有這兩句。惺惺相惜,文翰投緣,從此師生詩文切磋,交往密切。

那場試帖詩題目是《月中桂》。卷中第六聯"素娥寒對影,顧兔夜眠香"已顯秀逸,待看到第七聯"倚樹思吳質,吟詩待許棠",紀曉嵐不由心生讚嘆。因為詩中引用了李賀《李憑箜篌引》"吳質不眠倚桂樹"之句和許棠試詩的故事。而李賀這首詩各種選本皆不載,只有讀過《昌谷集》的人才知道。許棠因考試《月中桂》詩而得第一名的事,只有王定保《唐摭言》、計敏夫《唐詩紀事》里才有記載。朱子穎的博學深得紀曉嵐賞識,試卷被選中。

人物評價

海愚詩鈔序(清)姚鼐

吾嘗以謂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苟有得乎陰陽剛柔之精,皆可以為文章之美。陰陽剛柔並行而不容偏廢,有其一端而絕亡其一[2],剛者至於僨強而拂戾[3],柔者至於頹廢而閹幽[4],則必無與於文者矣。然古君子稱為文章之至,雖兼具二者之用,亦不能無所偏優於其間。其故何哉?天地之道,協合以為體,而時發奇出以為用者,理固然也。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陽而下陰[5],伸剛而絀柔[6],故人得之亦然。文之雄偉而勁直者,必貴於溫深而徐婉[7]。溫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難得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夫古今為詩人者多矣,為詩而善者亦多矣,而卓然足稱為雄才者,千餘年中數人焉耳。甚矣,其得之難也。

今世詩人,足稱雄才者,其遼東朱子穎乎?即之而光升焉[8],誦之而聲閎焉,循之而不可一世之氣勃然動乎紙上而不可御焉[9],味之而奇思異趣角立而橫出焉[10],其惟吾子穎之詩乎?子穎沒而世竟無此才矣!子穎為吾鄉劉海峰先生弟子,其為詩能取師法而變化用之。鼐年二十二,接子穎於京師,即知其為天下絕特之雄才。自是相知數十年,數有離合。子穎仕至淮南運使,延余主揚州書院[11],三年而余歸,子穎亦稱病解官去,遂不復見。

子穎自少孤貧,至於宦達,其胸臆時見於詩,讀者可以想見其蘊也[12]。蓋所蓄猶有未盡發而身泯焉。其沒後十年,長子今白泉觀察督糧江南,校刻其集。鼐與王禹卿先生同錄訂之[13],曰《海愚詩鈔》,凡十二卷。乾隆五十九年四月,桐城姚鼐序。

注釋:

[1]《海愚詩鈔》:朱子穎的詩集。朱子穎字海愚,其生平見前姚鼐《宋雙忠祠碑文並序》注。[2]“有其一端”句:指陰陽剛柔只有一個方面,而另一方面卻完全沒有。亡:無。[3]僨(fèn布)強而拂戾:緊張激烈而違逆乖張。僨:緊張,興奮。拂戾:違逆不順。[4]閹幽:蔽塞昏暗。[5]下:貶低。[6]伸剛而絀柔:揚剛而抑柔。[7]溫深:溫和深厚。[8]即:接觸。[9]循之:順著往下看。御:節制。[10]角立:卓然特立。按以上四句形容朱子穎詩的陽剛之美。[11]延:聘請、邀請。[12]蘊:積蓄。[13]王禹卿:王文治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人,清代文學家,名畫家;乾隆進士,官至雲南臨安知府。為文尚瑰麗,老歸平淡。著有《夢樓詩集》、《賞雨軒題跋》等。

此文所論,也是文學風格的陽剛陰柔問題。而據此文所論,又可見出作者於陽剛、陰柔二者,更欣賞陽剛之美。作者慨嘆“雄才”難得,可見他心目中的朱子穎地位是很高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