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林

朱世林

1949年4月出生,山西五台人。中共黨員。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現任山西省廣播電視廳副廳長、黨組成員。是山西省廣播電視學會副會長,山西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廣告協會理事,山西省廣告協會副會長,中國戲曲家協會山西學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山西學會會員。1969年他在山西省沁源縣長虹器材廠參加三線廠的建設,從事電工、裝配和儀表維修等工作,擔任過工段組長、採購組長。多次赴鹹陽、南京、天津、上海培訓學習"厚膜電路"的工藝和技術業務知識。1973年調山西電視台,在中心組任技術員。主管同步機房設備的維護

基本信息

朱世林個人簡介

1949年4月出生,山西五台人。中共黨員。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現任山西省廣播電視廳副廳長、黨組成員。是山西省廣播電視學會副會長,山西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廣告協會理事,山西省廣告協會副會長,中國戲曲家協會山西學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山西學會會員。1969年他在山西省沁源縣長虹器材廠參加三線廠的建設,從事電工、裝配和儀表維修等工作,擔任過工段組長、採購組長。多次赴鹹陽、南京、天津、上海培訓學習"厚膜電路"的工藝和技術業務知識。1973年調山西電視台,在中心組任技術員。主管同步機房設備的維護

高級講師朱世林

高級講師,高級政工師。男,1940年2月出生,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現任常州工業學校副校長,兼任全國紡織出版社編審,江蘇印染編委,全國紡織中專染整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江蘇省紡織院校染整專業委員會主任,常州市中專職稱評審委員會主任,常州市中專學術成果評審委員會主任,常州紡織工程學會理事,常州經濟學會理事等職。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主要業績:參加工作以來,曾任教師、教研組長、專業科長、教務處主任、副校長。在化學、染整、環境、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編寫中專教材《染整企業管理學》,擔任《紡織九個專業教學計畫》、《教學大綱》副主編。主審《印染工廠設計》、《普通化學》、《有機化學》。《普通化學實驗》、《染整助劑套用》等中專教材。發表多篇論文並獲獎,撰寫的《淺析以人為中心的教學管理體系》等4篇論文連續4次被紡織教學研究會中專分會評為一等獎。1980年“靜電植絨工藝和設備研究”獲市科技成果二等獎,1981年獲省科技研究成果獎。1985年靜電植絨中試成功,獲市科技成果一等獎。個人1989年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1993年被評為省紡織廳科技成果特別突出者,1999年獲江蘇省建國50周年首批名教師稱號。

朱德生父朱世林

朱世林簡歷

朱世林(1861-1920),開國元勛朱德總司令的生父,父親朱邦俊,是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琳琅西麓李家灣一個貧窮的佃農。祖上是廣東韶關乳源客家人。

1919年,朱德任靖國軍旅長時,將父母接到瀘州奉養。因“勞動慣了,離開土地就不舒服”,1920年10月27日,朱世林在從瀘州返鄉的途中,病逝於重慶。這年冬,靈柩運回老家安葬。

朱世林墓

朱世林墓 朱世林墓

朱世林墓坐落在儀隴縣周河鎮梁山村的鐘家灣。鍾家灣是朱德生母鐘太夫人的娘家所在地,距朱德父母故居約500米。墳墓雄偉壯觀,工藝精湛。修建此墓,前後耗時3年。墓冢坐西向東,呈圓甑形,直徑約3.9米;周圍用條石疊砌,高約1.5米。正面是一道仿牌樓形式的石牌坊,五重檐七龕兩穴。石坊高5.5米,寬6.4米,上面用高浮雕手法鐫刻了朱氏先祖靈位,“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和花卉鳥獸圖案。兩根滾龍抱柱特別引人注目,精雕細鏤,栩栩如生,據說刻一條龍就花了40多天。3幅墓聯風化剝落,有兩幅字跡模糊,殘缺不全,僅有靈位旁的一幅相對完好,清晰可見,內容為“積累功仁稱兩世,光昌守姓應千秋”。墓門兩側各刻一軀披堅執銳的門衛,左為楊宗保,右為穆桂英,遺憾的是穆桂英的頭在“文革”中被損壞。兩孔墓穴嵌入了墓碑,左墓碑刻有墓主人朱世林的《墓誌》,記述了朱世林的家世,敘及了朱德在護國戰爭和護法運動中所建樹的“名震三省,富國利民”的豐功偉績。右墓碑沒有字跡,是備作朱德生母鍾氏安葬入墓後,補刻墓誌之用。1944年,鍾夫人病逝,由於種種原因,未葬入此墓穴。1958年朱德胞弟朱泰階逝世後入葬。石牌坊前還建有石香案和拜台,供祭奠之用。

朱德兩歲時就過繼給伯父朱世連。朱德生性節約,為何不吝重資為生父母修墓?其實,朱德與生父母感情非常深厚,過繼實質上僅僅是一種名義。9歲前的朱德,一直與生父母在一起生活。從6歲開始上學,到後來多方求學,一筆筆不菲的經費開支,都是生父母資助。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寫到:“那時鄉間豪紳地主的欺壓,衙門差役的橫蠻,逼得母親和父親決心節衣縮食培養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細讀朱世林的墓誌,即可得到印證。朱德1909年離開家鄉,戎馬倥傯,不能為父母盡孝;升任靖國軍旅長後,朱德出資為生父母修墓,這是他力所能及的報答方式,這也是他愧疚和無奈的選擇!有什麼辦法呢?朱世林病逝之時,正是朱德征戰沙場討伐反動軍閥唐繼堯之際!

朱世林墓雕刻 朱世林墓雕刻

風雨滄桑,朱世林墓幾經劫難而倖存,充滿了傳奇色彩。朱毛井岡山會師後,紅軍隊伍日益壯大,革命勢頭不可阻擋,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國民黨反動軍閥極為恐慌,在兩年間三次下令挖掘朱德的祖墳。他們迷信地認為,搗毀了朱家的陰宅,風水敗了,“龍脈”斷了,紅軍總司令朱德的事業就要垮台,紅軍就會被消滅。一九三四年農曆正月二十八,四川軍閥楊森派部下李家鈺帶一連士兵,抄了朱德曾祖父母朱朝星夫婦、祖父母朱邦俊夫婦、養父朱世連的墳墓。一九三五年農曆二月十五,楊森又派部下復抄朱家墳墓,並火焚朱世連的殘骸。一九三五年農曆臘月初四,楊森部下第三次來抄朱家祖墳,專程來“移葬”朱德生父朱世林的墳墓。楊森非常相信風水,這次派來的陰陽先生用羅盤測試地形後說:“此墳葬在臥虎地形上,朱德是白虎星下凡,挖了這座墳就等於放虎歸山,朱德還要大大發跡。”在場圍觀的民眾中,有一個當地有名的風水先生叫戴乾華,他仔細分析墳墓地形後也說:“馬鞍場的地形是鳳凰展翅走向,此墓是蜂包地形。把墳挖了就等於放蜂出巢,蜂擁而出,越飛越高。”楊森部下思忖:一個朱德都難以對付,“朱德”多了那還了得!他們深信不疑,朱世林墓絕對挖不得!他們只好在第二天無功而返。

朱世林墓是朱家祖墳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它為研究朱德早年革命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