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秦

清初,流傳明崇禎帝第三子尚在民間,一些人即以“朱三太子”為號召,舉兵抗清,清廷大力搜捕,史稱“朱三太子案”。 十九年,在陝西漢中捕獲自稱朱三太子慈璊的反清者,訊即起隆,然清廷指其假冒,在京磔死。 康熙四十年後,江蘇太倉、浙江大嵐山等處反清力量均稱擁立朱三太子。

清康熙時發生的反清事件。清初,流傳明崇禎帝第三子尚在民間,一些人即以“朱三太子”為號召,舉兵抗清,清廷大力搜捕,史稱“朱三太子案”。康熙十二年冬(1674年1月),北京有楊起隆者,詐稱朱三太子,組織旗下奴僕、佃戶,密謀起事。因事機漏泄,為清廷鎮壓,起隆逃走。十九年,在陝西漢中捕獲自稱朱三太子慈璊的反清者,訊即起隆,然清廷指其假冒,在京磔死。三藩亂時,福建蔡寅亦詐稱朱三太子,擁眾數萬,與台灣鄭經勾通反清,被清軍擊敗於天寶山。康熙四十年後,江蘇太倉、浙江大嵐山等處反清力量均稱擁立朱三太子。四十七年正月,捕獲在浙江大嵐山起兵抗清的張念一(念一和尚),四月,清廷根據他的口供在山東汶上縣捉獲張姓父子,指為起義軍所擁立之朱三,押解至浙審問。張供認本名朱慈煥,系崇禎帝四子,長期流落河南、浙江等地,先後改姓王、張,以課讀餬口,時年已七十五歲,與江南、浙江等處反清力量並無關係。但清廷指其偽冒明裔,以“通賊”罪仍將朱氏父子解京處死。朱三太子一案從此遂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