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車隊

本田車隊

本田車隊(Honda Racing F1 Team)]是一支成立於1964年的F1車隊,在歷史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曾獲得三次大獎賽的冠軍。本田車隊還在環保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簡介

本田於1964年開始了它的首次F1征程,並在1965年獲得首次勝利。在公司參加F1的兩個階段里(1964年~1968

本田車隊本田車隊
年,1983年~1992年),本田共獲得71次大獎賽勝利。在為麥拿輪車隊提供引擎的時期(1983年~1992年),本田獲得了連續5屆F1車手總冠軍和6次車隊總冠軍。

基本資料

田車隊 Honda Racing

成立時間: 1964年

所在國家: 日本

聯繫地址: Honda F1 Team, Brackley, NN13 7BD, England

官方網址: http://www.barhondaf1.com

車隊經理:尼克·弗瑞(NickFry)

技術總監:傑弗森·威利斯(GeoffreyWillis)

主設計師:傑弗森·威利斯(GeoffreyWillis)

賽車:本田RA106

引擎:本田RA006E

輪胎:米其林

歷史成績

1964:未列入車隊積分榜。

1965:以11分列車隊冠軍榜第6位。

1966:以3分列車隊冠軍榜第7位。

1967:以20分列車隊冠軍榜第4位。

1968:以14分列車隊冠軍榜第6位。

賽車介紹

本田車隊本田車隊

earthdream,HondaRacingF1Team繼續朝著奪取世界冠軍的目標邁進。

2007年開始,為了提高世人對環境問題的意識與關注,車隊採用了以保護地球環境為主題的新賽車圖案以及嶄新的市場運營方式。這充分體現了Honda渴望與大家共同解決環境問題的強烈願望。

Honda在賽車運動的很多方面都擁有豐富的經驗。2006年,HondaRacingF1Team從成立以來的第一站比賽開始,就立志取得勝利,並關注環保。2007年,HondaRacingF1Team也發表了以環保為主題的新賽車圖案以及嶄新的市場運營方式。

對於HondaRacingF1Team的新方向,執行長尼克·弗萊表示:“氣候的變化是目前地球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

本田車隊本田車隊
一,對F1賽車界而言,這也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F1作為一項舉世矚目的運動,擁有頂尖的技術,在解決環境問題上也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們堅信,在車隊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為解決環境問題作出貢獻。首先,HondaRacingF1Team將致力於提高人們對環境問題的理解與關注。”

魯本斯·巴里切羅巧妙的駕駛技術與挑戰精神為車隊帶來了好運。

2007年有一場難度較大的比賽。從第16號排位發車的魯本斯·巴里切羅駕駛著滿載燃料的賽車順利地行駛在賽道上。比賽進行到中盤時,雨勢變大,工作站行動起來了,他們讓魯本斯·巴里切羅與簡森·巴頓幾乎同時進站,換上深花紋的大雨胎。當選擇了淺花紋雨胎的其他車隊,無法適應滿是雨水的賽道被捲入事故中時,魯本斯·巴里切羅開始飛馳。他以比第1位快了將近10秒的圈速,一口氣提升了名次,獲得了季軍,在此賽季首次登上頒獎台。善於雨戰的魯本斯·巴里切羅巧妙的賽場表現以及本田精神——挑戰精神使得指揮部的主攻戰術取得成功,從而為車隊帶來了好運。

賽車設計改良

RA108是在體現了環保理念的RA107的基礎上,對空氣動力學系統進行了全面改進後誕生的本田賽車。與RA107相比,懸掛系統也有大幅度的改良。同時,RA108對F1賽車規則的大規模變更,諸如發動機控制系統的統一,驅動力控制的禁止使用等等也作出了對應。

車隊歷史

輝煌的歷史,從本田宗一郎開始……

早期,F1隻是歐洲人的汽車運動,在亞洲,有一個人最早打破了歐洲的壟斷。

本田車隊本田車隊

1936年,日本舉辦了全日本汽車速度車手挑戰賽,車號20的賽車一直遙遙領先,雖在終點前棄權,但其120km/h的速度,創下了之後20年內無人打破的紀錄。這位賽車手就是Honda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Soichiro),也正是他,從那時起,就決心把Honda帶向汽車運動的最高峰F1。

Honda是靠機車起家的,20世紀60年代前,他們已經在一系列的機車比賽中獲得了許多的輝煌戰績,但那時,Honda沒人知道什麼是F1,他們只有信心與夢想,那就是帶著實現宗一郎自幼年以來的夢想“用自己製造的汽車稱霸全世界的汽車比賽”這一強烈願望,開始了Honda製造汽車的第一步,也是走向F1的第一步。

第一階段:1962年至1968年

賽車運動巔峰
1962年,Honda在自身第一輛量產汽車問世前一個月,就作出了參加F1的決定。研究人員以僅有的某台F1賽車的資料為線索,開始研製發動機。雖然幾經周折,但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達到了測試行駛階段。為了實現270馬力的目標,他們將此賽車命名為RA270。

到了1964年,Honda製造的F1賽車RA271參加了德國大獎賽。巧合的是,它的車號“20”竟然與當年本田宗一郎最初參加汽車賽時的車號相同。

僅僅過了兩年之後,Honda就在當年的最後一站墨西哥大獎賽上,取得了盼望已久的首次勝利。到1968年為止,Honda總共取得了兩次勝利。他們登頂世界汽車大獎賽的願望結出了碩果,同時也達到了“取得汽車技術”這一F1參賽的初期目標。

第二階段:1983年至1992年

在高科技競賽中連站連勝
“比賽是Honda的企業文化,不在於勝負,而是為了向使用Honda車的顧客展示最高的技術,並讓顧客從中得到樂趣。”出於這種想法,1983年7月英國大獎賽時,Honda以SpiritHonda號重新返回賽場。此時,Honda的目標是世界第一。

新一代的年輕技術人員們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既然做,就要取得壓倒性勝利,他們抱著這樣的想法,選擇了科學地制定比賽計畫的道路,並首次在F1賽歷史上採用了電腦。

1988年,Honda與最強隊之一的麥拿輪結成了合作夥伴,擁有賽納和普羅斯特這樣一流的賽車手,在十六次比賽中獲得了十五次冠軍,並十次包攬了前兩名。如此輝煌的成績,在至今所有車隊中,仍不多見。

本田車隊本田車隊

1992年,在10年內多次刷新紀錄後,Honda又一次退出了F1。退出的原因是,面對世人的期待,他們因擔心失利而不敢再為技術冒險。

第三階段:1998年以後

面向新的挑戰
1992年,Honda暫時退出了F1的比賽,但在研究所內,作為自我開發計畫的一個環節,每一個有志者,都在不斷進行著開發F1底盤的獨創技術。也正是在這種強烈願望之下,1998年Honda公布了以重返F1為目標的具體研究內容,並在2000年正式啟動F1計畫。

除了開發與供給發動機外,Honda與B·A·R在車身開發領域進行共同開發,目的在於重新打造一支包含車身的開發、製造及車隊運營在內真正的“Honda的F1賽車隊”,並通過挑戰嚴酷的極限,培養年輕技術人員,積累最先進的技術

2006年Honda賽車隊正式改名為HondaRacingF1Team。在大家齊心協力之下,終於在此賽季第13站匈牙利大獎賽中取得了車隊的首次優勝,這也是HondaF1相隔39年的又一次勝利。

2007年HondaRacingF1Team在投身F1賽事的同時,開始了新的挑戰-通過F1賽車喚醒世人的環保意識。承載著對環境的思慮,簡森·巴頓終於在賽季的最後一站巴西大獎賽中登上頒獎台。並且,在2008年英國大獎賽上,經驗豐富的車手魯本斯·巴里切羅以冷靜而巧妙的駕駛技巧獲得了季軍。

環保貢獻

Honda致力於環保

本田車隊本田車隊

1972年發表了CVCC發動機,Honda是全球第一家通過美國馬斯基法規的汽車製造商

1977年Civic連續四年在美國油耗測試中位居榜首

1976年在日本開始了在工廠周圍植樹28萬棵的綠化活動

1982/1983年Civic榮獲美國環境保護廳油耗調查汽油車部門第一名

1992年制定Honda環保方針“Honda環境宣言”

1993年通用發動機在全球首次達到加利福尼亞州排放標準

1994年在日本全國開展保險槓的回收和再利用

作為地球公民的覺悟
Honda環境宣言:

作為一名重視地球環保的負責任的社會成員,Honda將在企業活動的每個階段都為保護人類健康和全球環境進行積極地努力,並奮鬥在環保工作的最前沿。

太陽能電池氫氣站,實現無CO2化社會
在加利福尼亞研究所內,由CIGS太陽能電池與自主開發的電解水反應堆構成的氫站已投入使用。陽光和水作為能源,而行駛後的排放物只有和水蒸氣的極其環保的能源循環鏈已經成為現實。

本田車隊本田車隊

HondaRacingF1Team是F1車隊中唯一通過ISO14001認證的車隊。
2008年5月27日、HondaRacingF1Team的工廠通過了ISO14001認證。這是在現有的10支F1車隊中首次獲得認證的。ISO14001是有關環境管理體系(EMS)的國際規格。這次認證表明HondaRacingF1Team形成了達到國際標準的環境管理體系。此次認證以2007年開始的“earthdreams行動”為支柱,體現了HondaRacingF1Team致力於改善環境的強烈願望。

車隊終結

由於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2008年12月5日,本田公司CEO福井威夫對外宣布,不再向本田車隊注資。本田車隊退出F1。2009年新賽季即將開展前的3月5日車隊經理羅斯·布朗挺身而出以8000萬歐元成功接盤車隊,組建了布朗GP車隊,保住眾多員工飯碗的同時也避免了F1落入新賽季9支車隊發車的尷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