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薷

木香薷

野荊芥為唇形科香薷屬植物土香薷以全草入藥。夏、秋抽穗開花時采割,去淨雜質曬乾或鮮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木香薷 木香薷

一年生芳香草本,高達9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紫褐色,多分枝,有短柔毛。葉對生,有細柄,葉面有短毛,下面略呈紫色。夏末秋初開花,假穗狀花序頂生,直立或上部稍彎;花小,密集,偏向花序一側著生;4個小堅果卵形,棕褐色,包圍於被毛的宿萼內,萼齒刺狀。

分布範圍

分布於新疆、西藏等地。

主要價值

【功能主治】發汗,解暑,利尿。夏季感冒,發熱無汗,中暑,急性胃腸炎,胸悶,口臭,小便不利。

【備註】:

(1)同屬植物萼果香薷Elsholtzia calycocarpa Diels分布於新疆、西藏等地。西藏地區以全草作土香薷入藥。

【採集】:7~8月開花前採收地上部分,曬乾或鮮用。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辛,無毒。

【功用主治】:解表,理氣,化濕。

治傷風感冒,發熱,嘔吐,胸膈脹滿,腹瀉,黃疸,小兒疳積。

①《貴州民間藥物》:去皮膚濕熱,解表,止痛,治傷風發熱,止嘔吐。

②《廣西藥植名錄》:治黃疸,疳積,小兒熱瀉,水腫。

③《陝西中草藥》:活血祛瘀,止痛生肌,通竅利膈,調經。

治跌打損傷,骨折,胸膈脹滿,崩漏,白帶。

④《貴州草藥》:解表,理氣,利濕。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6錢。

外用:煎水洗。

中藥選方

①治皮膚濕熱瘙癢:土香薷(鮮草)半斤,熬水沐浴。

②治傷風發熱,鼻塞,咳嗽或嘔吐:滿坡香(乾)三錢,紫蘇二錢,枇杷葉(乾)二錢,燈心草一錢。

煎服,一日三次,一次二酒杯。

③治氣阻食滯:滿坡香、閻王刺各四錢,土柴胡、走游草、土升麻、香樟根、茴香根各三錢。

水煎服,每日三次。

(①方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白帶:五香草、硫黃各三錢。

水煎服。

【注意】:表虛者忌服。

1.《本草從新》:無表邪者戒之。

2.《得配本草》:火盛氣虛,陰虛有熱者禁用。

【附方】:

1、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滯,內感風冷,外受寒邪,憎寒壯熱,身體疼痛,肢節倦怠,霍亂嘔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時傷寒頭痛:香薷(去土)二兩,甘草(炙)半兩,白扁豆(炒)、厚朴(去皮,薑汁炒)、茯神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入鹽點服。(《局方》香薷湯)

2、治霍亂吐利,四肢煩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兩,蓼子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聖濟總錄》香薷湯)

3、治霍亂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兩(炙),生薑十兩。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須溫。(《救急方》香薷湯)

4、治暴水風水氣,水腫,或瘡中水,通身皆腫:乾香薷一斤,白朮七兩。上二味搗術下篩;濃煮香薷取汁,和術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極良。夏取花、葉合用亦佳。忌青魚、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僧深集方》香薷術丸)

5、治舌上忽出血如鑽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肘後方》)

6、傷暑(暑天臥濕當風,或生冷不節,頭痛發熱,轉筋,乾嘔,四肢發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薑汁炙過)、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後服下。連進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飲。方中的扁豆,可用黃連(薑汁炒)代替。

7、 水腫:香薷五十斤,銼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可以捏丸時,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以小便能暢為愈。 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葉一斤,水一斗,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朮末七兩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深師薷術丸。

8、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搗汁一、二升服。

9、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沖服一錢。

10、治中暑煩渴 香薷二兩。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服七分,不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聖濟總錄》香薷散)

11、治水病洪腫氣脹,不消食 乾香薷五十斤。上一味細銼,內釜中,以水淹之出香薷數寸煮,去滓,清澄之,漸火煎,令可丸,服五丸如梧桐子大,日三,稍加之,以小便利為度。無所思。(《外台》)

12、治小兒白禿,發不生,汗出,慘痛 濃煮陳香薷汁少許,脂和胡粉敷上。(《子母秘錄》)

13、治口臭 香薷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之。(《千金要方》)

14、治多發性癤腫,痱子 鮮華薺薴適量。搗爛外敷。(江西《草藥手冊》)

15、治皮膚瘙癢,陰部濕疹 華薺薴全草適量。水煎外洗。(《浙江藥用植物志》)

16、刀豆香薷飲:刀豆子25克,香薷10克,甘草3克.將以上三味水煎後,加適量冰糖或蜂蜜調勻,飲服。

【功效】: 解表溫中。

(《陝西中草藥》)

別名

土香薷、小葉薄荷(《植物名實圖考》),滿坡香、野荊芥(《貴州民間藥物》),白花茵陳、香草(《江西中藥》),五香草、山薄荷、暑草、對葉接骨丹(《陝西植藥調查》),土茵陳(《廣西藥植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