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履

”木履,是我國古代人發明的一種鞋,亦稱木頭鞋。 而“木履”即木鞋。 所不同的是“屐有草有帛,非止木也。

基本內容

mù lǚ ㄇㄨˋ ㄌㄩˇ

木履

木底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服器一·屐屧鼻繩》:“屐乃木履之下有齒者。” 郭沫若 《殘春》:“木履的交響曲!這要算是 日本 停車場下車時特有的現象了。”

木履,是我國古代人發明的一種鞋,亦稱木頭鞋。木頭鞋古稱“屐”,按《說文解字》解釋:“屐,鞋也”。而“木履”即木鞋。所不同的是“屐有草有帛,非止木也。”因為木屐就地取材,製作簡單,即在木板上面釘個套子,用以套住腳,在木板下面釘四個鞋釘,起到防滑,防泥、水的作用。所以一直在民間流傳成生活習俗。 湖北省 荊門市城鄉也一直盛行不衰。據 地方志書所載,解放前,荊門城鄉多數人家雨雪天穿木履鞋,少數家庭有膠鞋。荊門解放後,木屐猶為老人所用。但整體看來,城鎮鄉村的男女老少均逐漸習慣穿各式各樣的布鞋、膠鞋乃至運動鞋、皮鞋、休閒鞋等。如今,縱有穿木屐者,也是仿古休閒,或作 藝術欣賞。即便是謎語:“生個半身不遂,醜又醜得出奇,進了它的套套,就不曉得高低”(木履),知道的人也愈來愈少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