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姜子明孢炱原變種

木姜子明孢炱原變種

木姜子明孢炱原變種是隸屬於小煤炱目的真菌,菌落葉的兩面生,菌絲體相互交織在一起,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以及印度地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木姜子明孢炱原變種
}拉丁學名Armatellalitseaevar.litseae(P.Henn.)Theiss.etSyd.
參考文獻Ann.Mycol.13:235.1915;

真菌真菌

Yamamoto,Sci.Rep.Hyogo.Univ.Agr.Ser.Agr.Biol.3:19.1957;
Tai,SyllogeFungorumSinicorump.70.1979.var.litseae(0101.4230)
同物異名DimerosporiumlitseaeP.Henn.,inEngler,BOt.Jahrb.32:42.l903;Saccardo,Syll.Fung.17:533.1905.

形態描述

菌落葉的兩面生,葉面菌落多少近殼片狀,葉背菌落薄,絲絨狀,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平鋪擴展,直徑2.0-4.0mm,有時融合。菌絲體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疏至密的網狀菌絲層;菌絲亞直或彎曲,互生分枝,交角為銳角,很少直角,褐色,有隔膜,通常由長14.0-27.0μm和寬4.5-6.2μm的菌絲細胞組成;頭狀附著器互生或單側生,沒有對生,向前伸展,直或稍彎,長13.0-23.0μd;柄細胞圓柱形,較少楔形,長3.0-9.0μm;頂細胞近球形或倒卵圓形,邊緣通常不規則3-7圓裂片狀,10.0-15.2×10.0-19.0μm;瓶狀附屬枝散生,數量很少,互生,錐狀至瓶狀,8.6-17.6×4.6-6.2μm。沒有菌絲剛毛。子囊殼均勻地散生,黑色,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粗糙,具有乳頭狀突起,直徑達270.0μm。子囊孢子長卵形或近矩圓形,中間較大,兩端漸細或稍有鈍圓,有1個隔膜,在隔膜處無或稍為縊縮,成熟時棕色或有一細胞無色,32.0-43.0×8.0-16.0μm。

中國分布

雲和新木姜子Neolitseaaurata(Hay.)Koidz.var.paraciculata(Nakai)YangetP.H.Huang:浙江龍泉(31679)。
銹葉新木姜子NeolitseacambodianaLec.:廣東龍門(30060)。
鴨公樹NeolitseachuiiMerr.:廣東龍門(31680)。
顯脈新木姜子NeolitseaphanerophlebiaMerr.:廣東龍門30061)。
據Yamamoto(1939)和戴芳瀾(1979),這個種的國內寄主還有台灣台北的尖葉新木姜子Neolitseaacuminatissima(Hayata)KanehiraetSasaki和台灣新木姜子Neolitseaacutotrinervia(Hayata)KanehiraetSasaki。

世界分布

中國、印度。

模式產地

中國

討論

木姜子明孢炱原變種Armatellalitseaevar.litseae是明孢炱屬ArmatellaTheiss.etSyd.的模式種。據Yamamoto(1957,1958),木姜子明孢炱原變種的子囊殼扁球形,直徑182.0-252.0μm,表面細胞突出約16.0μm,子囊束生,棍棒形至圓柱形,有短柄,內含4個子囊孢子,50.0-69.0×21.0-30.0μm;側絲很多,線形,簡單,有時多少有小分枝;子囊孢子30.0-4l.0×ll.5-14.0μm。本種與木姜子明孢炱對稱變種Armatellalitseae(P.Henn.)var.boninensisKatumotoetHarada相似,它們的主要區別是後者頭狀附著器的頂細胞邊緣對稱6齒裂。

盤點真菌小煤炱目(一)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本期為第一期盤點小煤炱目真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