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明孢炱

台灣明孢炱

台灣明孢炱是隸屬於小煤炱目的真菌,菌落葉的兩面生,菌絲波浪狀彎曲,互生分枝,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地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台灣明孢炱
拉丁學名ArmatellaformosanaYam.
真菌真菌

參考文獻Sci.Rep.Hyogo.Univ.Agr.Ser.Agr.Biol.3:19.1957et88.1958;
Tai,SyllogeFungorumSinicorump.69.1979.(0101.3230)

形態描述

菌落葉的兩面生,稀疏至稍密集,絨狀或蛛網狀,黑褐色,不規則散生,平擴展,圓形或多少不規則形狀,直徑2.0-3.0mm。菌絲體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疏或密的網狀菌絲層;菌絲波浪狀彎曲,互生分枝,很少不規則分枝,交角常為銳角,褐色,有隔膜,通常由長15.0-24.0μm和寬4.0-6.0μm的菌絲細胞組成;頭狀附著器互生或單側生,沒有對生,向前伸展,平直或稍微彎曲,長16.0-26.0μm;柄細胞圓柱形至近楔形,長3.0-8.0μm;頂細胞卵圓形或近球形,邊緣多不規則3-6淺圓裂狀,9.0-18.0×8.4-13.0μm。沒有瓶狀附屬枝和菌絲剛毛。子囊殼散生,黑色,球形,表面粗糙,具有瘤狀突起,直徑達270.0μm。子囊孢子矩圓形,兩端漸細或鈍圓,有1個隔膜,在隔處沒有或稍微縮,成熟時棕色或一細胞透明無色,遠離芽管的另一端細胞無色或通常消解,30.0-40.0×10.0-15.oμm。

中國分布

樟屬Cinnamomumsp.:雲南勐臘(31506)。

世界分布

中國。

模式產地

中國

討論

據Yamomato(1957)和戴芳瀾(1979),模式種寄生在台灣的霧社黃肉楠Actin-odaphnemushaensis(Hayata)Hayata的葉片上。它與樟生明孢炱Armatellacinnamomi-colaHansf.相比,子囊孢子較粗;與長孢明孢炱ArmatellalongisporaYam.相比,頭狀附著器的形態不同。

盤點真菌小煤炱目(一)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本期為第一期盤點小煤炱目真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