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服飾

朝鮮族服飾

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素白色服裝,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婦女穿短衣長裙,這也是朝鮮族婦女服裝的一大特色。短衣朝鮮語叫:“則高利”,是一種斜領、無扣用帶子打結、只遮蓋到胸部的衣服;長裙,朝鮮語也叫做“契瑪”,腰間有細褶,寬鬆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製而成,色彩鮮艷。朝鮮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褲腿寬大的長褲,褲腳繫上絲帶。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

基本信息

民族概況

朝鮮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我國的朝鮮族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早在17世紀末,就有部分朝鮮族居民零星從朝鮮遷來,1869年朝鮮北部遭到大饑荒,災民們陸續渡過圖們江、鴨綠江,遷入到我國延邊等地開荒定居,到19世紀80年代初已達幾萬人。現今他們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其餘則散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成都濟南等內地大中城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其最大的聚居區,總人口192萬多。

朝鮮族早期宗教流行圖騰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穀神,後來形成檀君教東學教等本民族宗教。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亦先後傳入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朝鮮語,一般認為屬阿爾泰語系。朝鮮文屬音位文字類型。

朝鮮族生活的長白山地區群山聳立,峽谷縱橫,風光綺麗, “天池”宛如一塊剔透的碧玉,鑲嵌在頂峰上,傳說每年都有天上的仙女到此沐浴。長白山脈是鴨綠江圖們江松花江的發源地,奔流不息的海蘭江布爾哈通河嘎呀河琿春河古洞河等碧波迴環,滋潤著長白山麓的廣大地區。朝鮮族多數從事農業生產,部分從事林業、副業,尤其擅長種植水稻。延邊地區是我國東北的主要水稻產區。

特色文化

自古以來,朝鮮族就把尊敬老人,當做家庭和整個社會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禮節和道德準則。例如,青少年對長輩必須使用敬語尊稱;當著老人的面不許吸菸飲酒,在非喝不可的場合,也要背席而飲;吃飯時須先給老人和長輩盛飯上菜。有客來訪,還要給老人和賓客單設席。美食佳肴要擺到老人面前,老人未動前,晚輩不得先吃;路遇長者,不論是否熟識,都要致禮問安;在老人"花甲"之年,即60歲生日之時舉辦隆重的"花甲壽宴",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這種傳統美德。在餐桌上還有很多規矩,匙箸、飯湯的擺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應擺在用餐者的右側,飯擺在桌面的左側,湯碗擺在右側,帶湯的菜餚擺在近處,不帶湯的菜餚擺在其次的位置上,調味品擺在中心等。

朝鮮族青年男女之間的接觸,需要一個“媒人”。朝鮮族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都要大擺筵席,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隻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裡還要叼一隻紅辣椒。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在所有禮儀筵席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朝鮮族有優美的音樂和舞蹈,人人能歌善舞,在節日或婚禮中更是盡情歌舞。同時朝鮮族是個愛好體育運動的民族。足球、摔跤、滑冰、鞦韆、跳板、競走等活動都具有非常廣泛的民眾性。而且還有一些專由婦女參加的比賽和娛樂活動,如鞦韆、跳板、頂瓮競走等。 

服飾聚焦

朝鮮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朝鮮族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民族服飾可分為官服、民服、節日服、喪服等。進入初期,在盛大節日,隆重慶典等場合,朝鮮族男女都習慣穿白色衣衫,故又有“白衣之國”的美稱。

遷入初期,朝鮮族人多居於偏僻的山村,服飾的原料主要以自種自織的麻布和土布為主。二十世紀初,機織布和絲絹、綢緞等面料開始傳入,服飾的顏色也隨之多樣化了。朝鮮族的傳統服飾有男女上衣褲子裙子外套坎肩笠帽船形鞋等。除了日常的服裝外,還有周歲服裝、結婚禮服喪服等禮儀服裝。

官服為過去歷代王公貴族的服裝,依官位、官職、身分而異,但基本式樣大體一致。冕服為其代表,用黑色綢緞做團領,肩部有帶色之龍,袖口畫有火、華蟲、宗彝等圖案。裳用紅綢緞縫製,裳前有藻、粉米、黼黻的圖案。“藻取其潔,粉米取其養入,黼取其斷,黻取背惡向善”。還有男痕跡女裝之別。

男子穿白色斜襟短上衣,無紐扣,前襟兩側各釘有一飄帶,穿衣時盤結在右襟中上方。他們還喜歡外套黑色或其他顏色的帶紐扣的"背褂"(坎肩)。冬天多穿短大衣或棉、毛大衣。下穿燈籠褲,這種褲子褲腰寬,褲襠和褲管肥大,便於在炕上盤腿而坐,穿時將褲腰前部折起後繫上腰帶,褲管下口用布帶系綁。節日時多戴禮帽。男裝白色居多,愛穿“燈籠褲”。男子的上衣衣短,斜襟、寬袖、左衽、無紐扣,前襟兩側各釘有一飄帶,穿衣時繫結在右襟上方。他們還喜歡外套黑色或其他顏色的帶紐扣的“背褂”(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冬天上穿短大衣或棉、毛大衣,下穿燈籠褲。這種褲子褲長腰寬,褲襠和褲管肥大,便於在炕上盤腿而坐。穿時將褲腰前部折起後繫上腰帶,褲管下口用布帶系綁。

朝鮮族女裝多採用絲綢或柔軟面料製成,其最大特點為短襖長裙,其色彩和紋飾都很講究,優雅而漂亮。女襖的襖襟很短,無扣,用綢帶系住,襟和下擺略呈弧形,線條柔和。年輕女子喜在袖口及衣襟處鑲飾彩色綢緞邊。老年婦女冬天外面加穿皮毛為里、綢緞為面的坎肩。裙子分筒裙和纏裙兩種,又有長裙和短裙之別。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系寬腰帶,內套白色襯裙,再將外面的裙子纏裹下身,最後把裙子左下角提起掖在腰帶內,這是雍容華貴的象徵。年輕婦女可以穿纏裙或褶裙,未成年的少女只能穿褶裙,褶裙為直筒式,腰間有很多細褶,寬大而飄逸。女裝一般白色,短衣長裙。短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年輕女子一般愛穿筒裙、短裙。年輕姑娘和少女多穿背心式的帶褶筒裙,裙長過膝蓋,便於勞動。衣裙的顏色五光十色。短衣長裙永遠不變。隨著紡織工業的發展,如今婦女們穿用的衣料顏色更是絢麗多彩、不拘一格。只有短衣長裙這一傳統民族風格久久不變,因為它符合朝鮮族婦女的審美心理,充分反映了她們溫順、善良和勤勞淳樸的美德。

中老年婦女在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長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纏裙為一幅未經縫合的裙料,由裙腰、裙擺、裙帶組成。上窄下寬,裙長及腳面,裙擺較寬,裙上端有許多細褶,裙帶酚冥在裙腰兩側,穿時用纏腰一圈後繫結在右腰一側。因為這種裙子很長,穿著時為了不使裙擺拖地,一般都把裙的一端從右邊提上來掖在系帶里。穿這種裙子時,裡面必須加穿素白色的襯裙。

朝鮮族童裝色彩艷麗,多採用朝鮮族特有的七色彩緞作袖筒,衣身採用彩色綢緞,被稱為“七彩衣”,象徵著如彩虹般光明美好。朝鮮族兒童多穿七彩上衣,色彩斑斕,好像彩虹在身,使孩子們顯得更加聰慧可愛。關於七彩衣的起源,說法很多。有的認為是出於審美心理;有的認為是出於避邪的目的;還有的認為是過去朝鮮婦女善於保存各種顏色的布塊,用來給孩子做衣服等等。

朝鮮族婦女頭飾較簡單,女孩多留娃娃頭短髮,未婚少女梳一條長辮,婚後挽發於腦後,除在辮根和辮梢系彩色頭繩及在髮髻上插金屬簪外,無其它飾物,樸素大方。

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身穿寬腿、肥腰、大襠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過運河習慣戴笠,現在青年男子戴鴨舌帽,中老年人戴氈帽。兒童上衣的袖筒多用色彩斑斕的“七色緞”做料,就像彩虹在身上飄逸。女服則為短衣長裙,朝鮮族叫“則”和“契瑪”。喜歡選用黃、白、粉紅色衣料。朝鮮族中的鞋從木屐、草履到草鞋、麻鞋,直至近代男子寬大的長方形膠鞋、婦女鞋頭尖面蹺起的船形膠鞋,無不別具一格。

節日裝基本款式同日常服飾,只在色彩上講究。
朝鮮族服裝的結構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頭的筆直線條同領子、下擺、袖肚的曲線,構成曲線與直線的組合,沒有多餘的裝飾,體現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點。

服飾特點

朝鮮族男女服飾結構圖朝鮮族男女服飾結構圖
白色是朝鮮族最喜歡的服裝顏色,象徵著純潔、善良、高尚、神聖,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隨著紡織工業的發展,如今婦女們穿用的衣料顏色更是絢麗多彩、不拘一格,但短衣長裙這一傳統民族風格久久不變,因為它符合朝鮮族婦女的審美心理,充分反映了她們溫順、善良和勤勞淳樸的美德。朝鮮民族服裝的結構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頭的筆直線條同領子、下擺、袖肚的曲線,構成曲線與直線的組合,沒有多餘的裝飾,體現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點。

傳統女裝

朝鮮族民族服裝根據穿著者的年齡和場合,選用各種質地、顏色的面料製作。女子婚前穿鮮紅的裙子和黃色的上

穿著朝鮮族服飾的少女穿著朝鮮族服飾的少女
衣,衣袖上有色彩繽紛的條紋;婚後則穿紅裙子和綠上衣。年齡較大的婦女,可在很多顏色鮮明、花樣不同的面料中選擇。
朝鮮族婦女的短衣長裙,是朝鮮族服飾中最具傳統的服裝,這也是朝鮮族婦女服裝的一大特色。短衣在朝鮮語中叫"則高利",是朝鮮族最喜歡的上衣,以直線構成肩、袖、袖頭,以曲線構成領條領子,下擺與袖籠呈弧形,斜領、無扣、用布帶打結,在袖口、衣襟、腋下鑲有色彩鮮艷的綢緞邊,只遮蓋到胸部,顏色以黃、白、粉紅等淺顏色為主,女性穿起來瀟灑、美麗、大方;長裙,朝鮮語也叫做"契瑪",是朝鮮族女子的主要服飾,腰間有長皺褶,寬鬆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製而成,色彩鮮艷,分為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年輕女子和少女多愛穿背心式的帶褶筒裙,裙長過膝蓋的短裙,便於勞動。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長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纏裙為一幅未經縫合的裙料,由裙腰、裙擺、裙帶組成。上窄下寬,裙長及腳面,裙擺較寬,裙上端有許多細褶,穿時纏腰一圈後繫結在右腰一側,穿這種裙子時,裡面必須加穿素白色的襯裙。

傳統男裝

朝鮮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褲腿寬大的褲子。外出時,多穿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男子短衣朝

男子服飾男子服飾
鮮語也叫"則高利";成年男子的上衣衣長較短,斜襟、寬袖、左衽、無紐扣,前襟兩側各釘有一飄帶,穿衣時繫結在右襟上方。他們還喜歡黑色外套或其它顏色的帶紐扣的"背褂"即“坎肩”,"坎肩"朝鮮語叫"古克",一般套在"則高利"上衣的外面,多用綢緞作面,毛皮或布料做里,有三個口袋,五個扣,穿上顯得特別精神。
朝鮮男子愛穿"燈籠褲",這種褲子褲長腰寬,而且白色居多。"巴基"是指傳統的朝鮮族服飾"褲子",其褲襠、褲腿肥大。由於朝鮮族傳統房屋都有火炕供暖系統,人們常常是坐臥在地面的墊子或蓆子上,穿這種褲子便於在炕上盤腿而坐,隨便輕鬆,褲腿系有絲帶,外出時可以防寒保暖。

傳統兒童裝

朝鮮族兒童服裝主要是七彩衣,是用七色綢緞給兒童做的衣服,好像彩虹在身。朝鮮族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的象徵,或出於審美心理,或出於避邪的目的,意在讓兒童美麗幸福,使孩子們顯得更加聰慧、活潑可愛。還有的認為是過去朝鮮婦女善於保存各種顏色的布塊,用來

朝鮮族郵票朝鮮族郵票

給孩子做衣服等等。

朝鮮官服

過去朝鮮族的官服,隨官職、身份而異,但基本式樣大體上是冕服,用黑色綢緞做團領,受中國冕服十二章紋飾的影響,肩部亦有帶色之龍,袖口畫有火、華蟲、宗彝等圖案。裳用紅綢緞縫製,裳前有藻、粉米的紋飾圖案。

服飾搭配

朝鮮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朝鮮族服裝有佩飾才顯得完美。如精美的繡花髮帶、繡花荷包、流蘇,腳穿淺色船朝鮮族服飾郵票
形鞋等。傳統朝鮮族服裝的領結下常掛一個流蘇,流蘇上的裝飾為一塊玉雕或一柄小銀劍,其上有一環圈,下面則垂著長長的絲線流蘇,與服裝相呼應,形成整體美感。
朝鮮族人民具有愛好和平而又生機勃勃的品格,民族文化深沉而又活躍、傷感而又樂觀。尤其是在節假日和老人壽誕之時穿上朝鮮族傳統民族服裝,載歌載舞,共同歡慶,這已成為朝鮮民族標誌性的“風景線”。
船形鞋是朝鮮族獨有的鞋。鞋樣像小船,鞋尖向上微翹,用人造革或橡膠製成,柔軟舒適。男鞋一般是黑色,女鞋多為白色、天藍色、綠色。此外朝鮮族服飾中還有一種七彩上衣,用七彩緞做成,象徵幸福和光明,一般是在集會和喜慶活動時穿戴。朝鮮族早期穿木屐、革屐,後來出現草鞋、麻鞋、膠鞋,現在普遍穿膠鞋或皮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