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孜廈

朗孜廈--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拉薩市八廓街北端,南依大昭寺。總建築面積720平方米。始建於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時期。

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舊西藏噶廈政府所建立的規模較大的監獄。位於拉薩市八廓街北端,南依大昭寺。總建築面積720平方米。始建於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時期,原為噶廈政府主管拉薩政務的機構,後發展為拉薩市最大的監獄。1959年3月20日被正式關閉。曾於1998年、1999年進行過兩次維修,2004年11月,進行大規模的維修,2005年完工,建成朗孜廈陳列館。整個建築坐西向東,石木結構,平頂,共有三層。大門設在第二層,門前為宣判台,台上有廣場,原在此地舉行死刑儀式。一層設地牢,為關押重邢犯的地方;二層共有9間牢房,主要關押輕犯、女犯。牢房牆上陳列有犯人受酷刑的照片,牆角陳列封扣手腳架、皮鞭、鐵球、腳鐐、手銬等刑具;三層是審判處和監獄駐守人員駐地。原過割設米本2人,警官(連長)2人,秘書1人,一般辦事人員20人。米本由噶廈上呈人選,經達賴批示任命的五品俗官充當。 據文書記載,監獄曾施行鼻舌、割耳、抽筋、挖心掏腸、割頭、割生殖器、剝人皮活埋、下油鍋等酷刑,還有將活人剖腹露出五臟,游八廓街一圈後殺死。刑具有皮拍、木枷、鋼絲鞭、牛皮繩、石帽、挖眼勺、斷指刀、銅馬、釘指竹籤等50餘種。這些刑罰主要針對交不起賦稅的平民和小偷小犯,其施行得到了達賴喇嘛的準許。朗孜廈曾關押過西藏的大學問家根敦群培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