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發光電晶體

有機發光電晶體(英語:organic light-emitting transistor,簡稱OLET;也稱有機發光敏電晶體)是一種新型的發光電晶體。該種電晶體已被聲稱具有顯示器和片上光互連的潛力。OLET是一種新的發光概念,可以採用標準的微電子學技術輕鬆地集成在如矽、玻璃、紙張等基板上。 OLET與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不同之處在於,有源矩陣可以完全由OLET製成,而OLED必須與諸如TFT的開關元件組合。

簡介

有機發光電晶體(英語: organic light-emitting transistor,簡稱 OLET;也稱 有機發光敏電晶體)是一種新型的發光電晶體。該種電晶體已被聲稱具有顯示器和片上光互連的潛力。OLET是一種新的發光概念,可以採用標準的微電子學技術輕鬆地集成在如矽、玻璃、紙張等基板上。

OLET與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不同之處在於,有源矩陣可以完全由OLET製成,而OLED必須與諸如TFT的開關元件組合。

光互連

光互連是一種光通訊的方式,是用光纖或是其他光傳輸介質來在計算機內的各元件或子系統中交換資料。光纖的頻寬比一般導線高很多,從10 Gbit/s到100 Gbit/s。

光互連已被用作電腦和行動設備連線的方式之一,也用在電腦的主機板及設備上。

IBM已經建立一個波分復用的光互連通訊協定,若此技術成功,會產生第一個可以百萬兆等級運算(每秒可以處理百萬兆個指令)的電腦。其中會有波導管將八種不同顏色的光束髮射到調變器的七個接口中,因此八個資料可以同時傳送。多波長的光速延著晶片傳播,再利用光學開關來切換方向。

有機發光二極體

有機發光二極體(英文: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縮寫: OLED)又稱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英文: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縮寫: OELD)、 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技術最早於1950年代和1960年代由法國人和美國人研究,其後索尼、三星和LG等公司於21世紀開始量產,與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為不同類型的產品,前者具有自發光性、廣視角、高對比、低耗電、高反應速率、全彩化及製程簡單等優點,但相對的在大面板價格、技術選擇性 、壽命、解析度、色彩還原方面便無法與後者匹敵,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分單色、多彩及全彩等種類,而其中以全彩製作技術最為困難,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依驅動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被動式(Passive Matrix,PMOLED)與主動式(Active Matrix,AMOLED)。

有機發光二極體可簡單分為有機發光二極體和聚合物發光二極體(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兩種類型,目前均已開發出成熟產品。聚合物發光二極體相對於有機發光二極體的主要優勢是其柔性大面積顯示。但由於產品壽命問題,目前市面上的產品仍以有機發光二極體為主要套用。

參見

•發光二極體(LED)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

•有機場效應電晶體(OFE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