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邊界層

有效邊界層(boundary layer),是高雷諾數繞流中緊貼物面的粘性力不可忽略的流動薄層,又稱附面層。

概述

這個概念由近代流體力學的奠基人,德國人Ludwig Prandtl於(普朗特)1904年首先提出。從那時起,邊界層研究就成為流體力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和領域。在邊界層內,緊貼物面的流體由於分子引力的作用 ,完全粘附於物面上 ,與物體的相對速度為零。由物面向外,流體速度迅速增大至當地自由流速度,即對應於理想繞流的速度,一般與來流速度同量級。因而速度的法向垂直表面的方向梯度很大,即使流體粘度不大,如空氣、水等,粘性力相對於慣性力仍然很大,起著顯著作用,因而屬粘性流動。而在邊界層外,速度梯度很小,粘性力可以忽略,流動可視為無粘或理想流動。在高雷諾數下,邊界層很薄,其厚度遠小於沿流動方向的長度,根據尺度和速度變化率的量級比較,可將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簡化為邊界層方程。求解高雷諾數繞流問題時,可把流動分為邊界層內的粘性流動和邊界層外的理想流動兩部分,分別疊代求解。邊界層有層流、湍流、混合流 ,低速(不可壓縮)、高速(可壓縮)以及二維、三維之分。由於粘性與熱傳導緊密相關,高速流動中除速度邊界層外,還有溫度邊界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