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備無患

有備無患

有備無患,舊意指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新意指有了備胎,就沒有後患了。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晉悼公看完了魏絳的奏書:“原來是我弟弟楊乾不對,我錯怪魏絳了。有一次鄭國出兵去侵犯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悼公馬上招集了魯、衛、齊、曹等十一個國家的軍隊,由魏絳率領,把鄭國的都城團團的圍住,逼鄭國停止侵略宋國,鄭國害怕了,就和宋、晉、齊等十二國簽訂契約。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有備無患 ( yǒu bèi wú huàn ) :有了棉被就不用換。

解釋 備:防備;患:患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書·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示例 季斯預戒汶上百姓,修堤蓋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濫,魯民~。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我們做穩當一點總好,~啦。”

近義詞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有恃無恐

反義詞 措手不及、臨陣磨槍、臨渴掘井

歇後語 笨姑娘剪鞋樣 ;笨媳婦兒找鞋樣

燈謎 病床閒置;玄德在蜀平安

典 故

春秋時候,有一個英明的君主叫晉悼公。他有一個部下叫司馬魏絳,也是一個執法嚴明的好官。有一次,晉悼公的弟弟楊乾,他的座車擾亂了軍陣,魏絳就把替楊乾趕車的僕人斬首示眾。楊乾跑去向晉悼公哭訴:“哥,魏絳實在太目中無人了,連王室都敢侮辱。”晉悼公聽了很生氣:“這個魏絳太無禮了,居然讓我的弟弟受到侮辱,我一定要殺了魏絳,替我弟弟出這口氣,來人呀!去把魏絳抓來。”

另一個大臣羊舌赤聽到了,馬上向晉悼公說:“大王,魏絳是個忠臣,如果是他做錯了,他絕對不會逃避責任的。”話還沒說完,魏絳就到了宮外,他呈給晉悼公一封奏書,然後就拔出佩劍準備自刎。衛兵看到了,立即勸魏絳:“您先不要自殺呀!等大王看了奏書再說。” 晉悼公看完了魏絳的奏書:“原來是我弟弟楊乾不對,我錯怪魏絳了。”晉悼公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就急忙跑出宮外,把正準備自殺的魏絳扶起來:“都是我的過失,不關你的事呀!”從此以後,晉悼公對魏絳更加地信任,還叫他去訓練新軍呢!

有一天,北方的戎族來向晉國獻禮,請求晉國能和戎族和睦相處。晉悼公說:“戎族沒什麼情義,又貪心,不如把它攻下來吧!”魏絳馬上勸晉悼公說:“戎狄既然來求和,就是我們晉國之福,何必去攻打它呢?”晉悼公聽了魏絳的話,和戎族合平相處,從此斷了北方的外患,專心的治理國事。 過了幾年,晉國在魏絳的輔助下,愈來愈強大。有一次鄭國出兵去侵犯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悼公馬上招集了魯、衛、齊、曹等十一個國家的軍隊,由魏絳率領,把鄭國的都城團團的圍住,逼鄭國停止侵略宋國,鄭國害怕了,就和宋、晉、齊等十二國簽訂契約。

楚國看到鄭國和宋、晉、齊等十二國簽訂了和約,非常地不高興,便出兵去攻打鄭國。鄭國無法抵抗強大的楚兵,只好又和楚國簽訂契約。北方十二國知道了,就又出兵攻打鄭國,鄭國沒有辦法,鄭國派使臣來向晉國求和。 晉國答應平息戰爭,鄭國為了要感謝晉國,就送了大批的珍寶、歌女等。晉悼公把一半歌女要賜給魏絳,魏絳不但不要,還勸晉悼公說:“大王,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晉悼公一聽:“嗯!你說的很對!”就把歌女送還給鄭國。

之後,晉悼公在魏絳的幫助下,順利的完成了晉國的霸業。所以,後來的人用“有備無患”形容做事情有了萬全的準備,就不怕任何突發的狀況,可以避免失敗了!

英文示意:preparedness ensuressecurity;if one is prepared he will be safe

網路辭彙

名詞介紹

舊意:指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新意:指有了備胎,就沒有後患了。

使用例子

例句:女神們大多有備無患,讓男屌絲們不能得手。男屌絲不如試試女漢子,攻其無備。

延展閱讀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