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起金都

月起金都

“月起金都”是廣東省揭陽市空港經濟區地都鎮的民眾性廣場文化活動,以地都之美稱“金都”命名的“月起金都”,以黨政搭台、村民唱戲的形式,每月固定一場(時間定於每月農曆十四),村村輪流做東。

活動簡介

2009年11月30日“月起金都”首場演出 2009年11月30日“月起金都”首場演出

自2009年11月30日創辦以來,至2012年5月4日已連續舉辦演出31場,觀看人數近200多萬人次,參演人員達3000多人次,每月一台戲,民眾個個都是演員,都是晚會主角。每場都有創新,每場都有新發展,有效地激活了鄉村的優秀傳統文化,現已成為地都鎮一張文化名片,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月起金都”已經成為遠近馳名的文化活動品牌,被譽為農村版的“同一首歌”和地都農民的“星光大道”。已辦場次

第1場:月起金都·民眾文化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演出 十月十四(2009年11月30日)

第2場:月起金都·舞動的旋律暨慶2009年元旦文藝匯演 十一月十四(2009年12月29日)

第3場:月起金都·民眾廣場文化活動 十二月月十四(2010年1月28日)

第4場:月起金都·企業的風采 正月十四(2010年2月27日)

第5場:月起金都·走進雙港 二月十四(2010年3月29日)

第6場:月起金都·走進土尾 三月十四(2010年4月27日)

第7場:月起金都·走進烏美 四月十四(2010年5月27日)

第8場:月起金都·揚清風 促發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文藝晚會 五月十四(2010年6月25日)

第9場:月起金都·走進南隴 六月十四(2010年7月25日)

第10場:月起金都·走進埔尾 七月十四(2010年8月23日)

第11場:月起金都·慶國慶、迎中秋——走進下成 八月十四(2010年9月21日)

第12場:月起金都·忠誠感恩——走進楓美 九月十四(2010年10月21日)

第13場:月起金都·走進紅崗 十月十四(2010年11月19日)

第14場:月起金都——活力機關·爭先創優暨文化廣場室外電視開播儀式 十一月十四(2010年12月19日)

第15場:月起金都·走進塔崗 十二月十四(2011年1月17日)

月起金都 2011年春節特別節目 正月初一、二(2011年2月3、4日)

第16場:月起金都·歡樂元宵 正月十四(2011年2月16日)

第17場:月起金都·走進錢後 二月十四(2011年3月18日)

第18場:月起金都·幸福土尾 三月十四(2011年4月16日)

第19場:月起金都·走進鳳鳴 四月十四(2011年5月16日)

第20場:月起金都·走進青嶼 五月十四(2011年6月15日)

第21場:月起金都·走進蛟龍 六月十四(2011年7月14日)

第22場:月起金都·走進光裕 七月十四(2011年8月13日)

第23場:月起金都·萬世師韻 八月十四(2011年9月10日)

第24場:月起金都·幸福大蓮 九月十四(2011年10月10日)

第25場:月起金都·走進華美 十月十四(2011年11月9日)

第26場:月起金都·走進錢進 十一月十四(2011年12月8日)

第27場:月起金都·走進春天 十二月廿三(2012年1月16日)

第28場:月起金都·幸福大瑤 一月十四(2012年2月7日)

第29場:月起金都·走進土尾 二月十四(2012年3月6日)

第30場:月起金都·走進石港 三月十四(2012年4月4日)

第31場:月起金都·幸福石頭 四月十四(2012年5月4日)

媒體報導

第1場:月起金都·民眾文化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演出。2009年11月30日(農曆十月十四),地都鎮在金都公園舉行“月起金都”民眾文化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活動,參加起動儀式的有揭陽市、鎮領導、地都鎮企業家。地都鎮委書記袁惠亮在“月起金都”民眾活動起動儀式上致詞,縣委常委邱鵬在起動儀式上講話,縣委副書記吳少炎宣布活動開始,起動儀式由地都鎮鎮長張玩林主持。隨後由楓美村農民業餘潮樂演奏隊舉行首場演出。

第5場:月起金都·走進雙港。這次活動由本鎮軍民村協辦,於2010年1月28日晚在金都公園演出,主演由山美潮韻之聲潮樂演奏隊演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潮州大鑼鼓、潮州音樂,友情演出有蓓蕾幼稚園小朋友,潮劇愛好者沈偉傑小朋友,地都中學楊堉謀揚琴獨奏、街舞與爵士舞TR隊,鄭賢珊與鄭衛錦演出小品等。

第6場:月起金都·走進土尾。“月起金都”地都鎮民眾廣場文化活動第六場在本鎮土尾村舉行活動,這次活動是從去年鎮委鎮政府提出,農曆每月十四日在鎮文化廣場舉行民眾文化活動以來首次走進鄉村。

揚清風 促發展 紀律教育學習月文藝晚會 揚清風 促發展 紀律教育學習月文藝晚會

第8場:月起金都·揚清風 促發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文藝晚會。2010年6月24日,一台由地都鎮黨委、地都鎮人民政府主辦,原揭東縣電視台協辦,的“月起金都”第八場——揚清風、促發展 紀律教育學習月。特別文藝晚會在地都鎮文化廣場隆重上演,觀看晚會的嘉賓有揭陽市紀委領導、原中共揭東縣委、原縣紀委領導、各兄弟鎮紀委領導、在鎮黨委書記袁惠亮、鎮領導班子成員的陪同下觀看了整場節目。

晚會在一曲雄壯的潮州大鑼鼓《萬眾歡騰頌金都》中拉開帷幕,由舞蹈《幸福生活》、詩朗誦《正氣之歌》、獨唱《精忠報國》、書法表演《清風正氣》、歌伴舞《龍文》、小組唱《相親相愛》,潮劇表演唱《革命的重擔我承擔》,獨唱《一二三四歌》,最後在地都鎮機關青年合唱團合唱的《三大紀律性八項注意》、鎮機關青年合唱團和鎮領導班子合唱的原創潮語歌唱《月起金都頌和諧》。在這充滿雄壯、充滿活力、充滿氣魄、對“山水地都·工業強鎮”充滿希望的歌聲中拉下帷幕。整場晚會始終充滿著歡騰,活潑、和諧的氣氛。廣東省依法治省辦公室領導到我鎮調研檢查工作,並和市、原縣領導一起觀看月起金都文藝演出;省綜治辦領導還上台獻藝,與當地民眾同唱和諧。

揭陽市委書記陳綠平(右一)觀看演出 揭陽市委書記陳綠平(右一)觀看演出

第27場:2012年元宵節晚,揭陽市委書記陳綠平帶領市五套班子主要領導,和原揭東縣委、縣政府,地都鎮委、鎮政府主要領導來到地都鎮大瑤村同民眾一起觀看“月起金都”民眾廣場文化活動,陳書記還興致勃勃的登上舞台與全場民眾一起高唱《歌唱祖國》,晚會結束後,陳書記對地都文化活動工作做高度評價讚賞,並當場要求市有並部門要認真總結地都文化工作,並向全市推介。最後陳書記還走向台下和觀眾親切握手 , 整台晚會在祥和、幸福的氣氛中結束。

第29場:月起金都·走進土尾。民眾廣場文化活動在潮州大鑼鼓《龍騰鼓舞》拉開了帷幕,鏗鏘的鑼鼓聲傳遞出農民兄弟歡欣鼓舞地回望收穫、展望未來的強烈心聲。緊接著,歌曲、相聲、舞蹈、潮劇等精彩節目輪番上陣。旋律優美、朗朗上口的主題曲《月起金都頌和諧》,讓現場觀眾心潮澎湃,把晚會推向了高潮。幽默滑稽的三句半《歡喜在》,展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歌頌了新農村的良好風貌,表達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福。整台晚會高潮迭起,精彩紛呈,掌聲連連。

社會評價

“月起金都”讓民眾文化活動走進鄉村,作為一個文化品牌,這不僅是民眾自娛自樂的一個重要舞台,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潮汕文化的重要平台,更是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舉措,建設幸福新揭陽的重要內容。“月起金都”也是培養人才、弘揚文化、建設幸福的重要平台,鼓勵村民和外出務工、經商的鄉親們積極參與。

政府搭舞台 文化惠民生

“月起金都”是在每月農曆十四的晚上,由該鎮的23個村輪流做東舉行文藝演出。為確保“月起金都”走到哪裡,那裡都有“舞台”,該鎮連續多年加大文化設施建設投入,23個村全部實現了村村有文化小廣場、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等惠民生的文化活動場所,為文化活動的舉辦提供了堅實的硬體保障。同時,該鎮還特別注重把握導向,將每場活動的主題與中心工作、民間優秀文藝、節慶文化相結合,把廉政、計生、環保、法制等內容融入到具體節目中,或是以專題的形式,使黨的方針政策和市、縣、鎮的中心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如大蓮村和錢後村村民結合揭陽潮汕機場通航,聯合創作小品《乾隆下江南》,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農民兄弟們宣傳維護航線順利運行的知識以及揭陽的新變化和新面貌。

2009年11月30日(農曆十月十四),在鎮區金都文體廣場開演。第一場演出由楓美村擔綱,200多名村民參與,以地方傳統節目潮州大鑼鼓開場的文藝演出吸引了1萬多名觀眾,“月起金都”從第六場開始,正式走進鄉村,成為村民自己家中的表演舞台,方便、可參與、零距離,村民的參與熱情一下子被激發,且持續高漲。從2009年11月第一場起算,“月起金都“以政府搭台、村村做東,月月連續演出了31場,各村參演人員達到3000多人,觀看村民場均萬人以上,許多村演出時出現萬人空巷,齊齊觀看演出的盛況。每場演出還製作高質量的光碟,28場錄象光碟製作了45000張,其中除了部分贈送參演村民,多數被村民買走,或放置家中不時回味,或作為珍重的禮物送給在外親朋。

民眾唱主角 人人是明星

“莫道農民藝人少,男女老幼齊登台……”親切樸實的潮語,優美動聽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台下觀眾的情緒調動起來。由土尾村村民作詞、作曲的主題歌《月起金都頌和諧》,在每場演出開場由全民演唱,唱出了村民們心中的“同一首歌”。

“講身邊的事,演身邊的人”,是“月起金都”的一個閃光點。該鎮把整個活動的“主角”交由鄉村、農民民眾來擔當,從最初的潮曲、潮州大鑼鼓表演演變為現在的潮樂演奏、潮劇演唱、舞蹈、相聲、小品、武術等,大都由本村民眾自己創作表演,既突出活動的民眾性,又利於發掘農村優秀文藝人才,弘揚、傳承民間優秀傳統文化。

在華燈閃爍的舞台上,不是當紅的明星大腕,而是土生土長的地都“明星”。演員小至4歲的小朋友、大到82歲老農民,往往是一人參演、全家助陣,一人上台、親朋好友前往捧場,不少外出的打工村民、老闆聽說村里辦活動,也從深圳、廣州、雲浮等地專程趕回來參加,這個“星光大道”圓了他們兒時的“明星夢”。

地都鎮大瑤村舉辦晚會早在一個多月前,鑼鼓隊就開始“專業化”彩排,60多名少年組成的鑼鼓隊,在聚光燈下豪情擊鼓敲鑼,音律整齊,效果專業。現場一陣陣地喝彩聲如雷鳴般。無論從演出的服裝、道具到現場的音響,都讓人感受到“專業”。台下民眾為何如此投入?只因台上的小演員全是該村的村民,自演、自娛自然讓觀眾和演員融為一體。

楓美村的村道乾淨整潔,“月起金都”一周年晚會就在該村上世紀60年代建起的舞台上進行。楓美村支書鄭旭深說:“我們村文化底蘊深厚,現在自從鎮裡發起“月起金都”民眾活動,村民熱情高漲,有大鑼鼓、有年輕人的街舞、有幼稚園的舞蹈、有潮劇……”

零距離接觸 文化聚合力

“月起金都”到村之前,村里已經20多年沒有辦民眾參與的演出了,以往過年節時,有些地方戲專業演出隊伍偶爾也到過村里,但觀看的村民一般不過一、二百人,不成氣候。村民對記者表示,村里如今是一人參演全家助陣,一人上台,親戚朋友同學紛紛趕來捧場喝彩。不少外出的打工村民、老闆聽說村里辦戲,從深圳、廣州、雲浮等幾百公里外趕回來參加。這樣的舞台,老人喜歡傳統地方戲可以上台傳、幫、帶,中小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學習地方戲上台演出,一則活躍了學習氣氛,二則也有了接觸、學習的機會,有心者可從中傳承地方文化;而年輕人可以盡情歌唱現代流行曲,跳出節奏感強烈的街舞、爵士舞;地方的有識之士又將結合地方事物、有勸諭意義的小品搬上舞台。村民的話題從台上到台下,從場內到場外綿綿不絕,鄉村的活力就這樣生髮起來。

現在,上“月起金都”的舞台成了孩子們的夢想,看“月起金都”成了村民們的期待。村民們通過參與活動,走出小家庭融入大家庭,家庭變得更加和睦、鄉風變得更加文明,偷盜、賭博等社會醜惡現象幾乎絕跡。在組織開展“月起金都”活動中,鎮村幹部與村民零距離接觸,增強了民眾對黨員幹部的理解與信任。同時,“月起金都”活動的開辦,吸引了很多外出幹部、企業家、鄉賢的關注,形成了以文化聚合力、以合力謀發展的良好氛圍。2011年,全鎮完成稅收5084萬元(縣級庫,按老口徑計算約2.3億元),居揭東全縣之首。

月起金都 月起金都

目前,“月起金都”活動已經形成了黨政倡導、鄉村引導、農民自辦的農村文化活動新模式,成為該鎮民眾文明的助推器、社會和諧的潤滑劑、經濟發展的催化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