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王藥診

月王藥診是漢族僧醫瑪哈亞納所寫,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藏醫學古典名著。

簡介

《月王藥診》梵文名《索瑪拉扎》(《Somaratsa》)藏文名《門傑代維給布》 (《sMan-dpvad ZLa-ba'I rGyal-po》),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藏醫學古典名著。
關於《月王藥診》的來源,說法不一。其一,由漢族僧醫瑪哈亞納從漢地伯紀巷瑪哈處帶來吐蕃,後譯成藏文。(德格版《月王藥診》後序);其二,第司·桑傑嘉措據《月王藥診》第一百一十三章記載認為該書來源於五台山,其三,來源於中醫學書籍說。《吐蕃王統世系明鑑》中記載:公元七一O年,公主帶來各種工伎書籍。這些書籍中的醫藥書籍由漢族僧醫馬哈金達(Mahagyinda)、藏族醫生瓊布孜孜(Khyun-Po tsetse)、瓊布通朱(Khyun-po Dam-tshugs)、角拉門巴(RCog-la sMan-pa)等人譯為藏文。《月王藥診》就是這些譯本中最重要的一本。

內容介紹

據此,《月王藥診》來源於中醫藥書籍是無疑的。從內容分析,它是以中醫藥學為藍本,把藏醫的經驗和藏醫的理論增編進去,同時又吸收了天竺醫藥學的內容和理論。
據推算,《月王藥診》可能是公元八世紀上半葉編譯而成。《月王藥診》有三種譯本,因譯本不同而有一百二十章、一百一十五章、一百一十三章之別。
《月王藥診》在人體生理構造方面,講述了腦髓的構造、形狀、大小及骨骼、四肢、脊椎、肌肉和五臟六腑;在生理機能方面突出講述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對生理、病理起著主要協調作用,而氣血是生命活動的動力;在疾病起因方面,闡明了內在因素是三大因素的失調。外因是起居不適、生活不當、邪魔作祟;在疾病分類上,歸納為寒性病與熱性病兩大類;在病的診斷上提出瞭望、聞、切的診斷法;在治療方法上總結了內外兩治法。
在藥學方面,記載了一千多種單藥、方劑,歸為寒性與熱性兩大類,並與臨床的寒性病與熱性病而成對治。對散劑、膏劑、湯劑、瀉下劑催吐劑、舒脈劑、酥油藥劑等十餘種劑型作了記述。此外,對食物的營養療法作了評述;對食物和藥物的中毒和預防也作了記載。
《月王藥診》是藏醫學的奠基之作,是現存最早的古代藏醫藥著作。它對於研究藏醫學起源,早期歷史,對研究藏醫學與中醫藥學、天竺(今印度)醫學的相互關係,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