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理論思維

1、會計理論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前提。 其次,會計理論的相對性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性和發展性。 再者,會計理論的屬性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一個構成體系。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始終是會計理論中的重要內容。以往有關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較少論及會計理論與其研究方法之間的關係,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特徵,以及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的構成機理。本文立足於哲學基礎,試對上述問題作一探討。

一、會計理論與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之間的關係

會計理論從不同角度有不同定義。從認識論角度,會計理論是指會計認識主體在會計實踐基礎上,由感性認識發展成的關於會計本質及其規律的系統化理性認識。從定義中可見,會計理論是會計認識主體與會計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僅僅相互作用=空洞無物,因而需要中介”(列寧)①,中介就是方法,簡言之,就是會計認識主體(以下簡稱“研究者”)把握會計客體的物質的或思維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稱。由於會計理論是抽象思維的結果,所以,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指的是上述中介中的思維的方法。

會計理論與其研究方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具體而言:

1、會計理論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前提。首先,會計理論內容構成其研究方法的基本內涵。“在科學已經完成。成熟的時候,觀念就應當以自己為出發點,科學本身已不再從經驗所予開始”(黑格爾)②。經過實踐檢驗的會計理論,在發展新的會計理論和從事會計實踐活動時具有方法的功能。如會計理論的滲透,指導、影響研究目的的確定、對象的選擇、事實的解釋和結果的處理。沒有會計理論指導時的會計現象即使被發現,因其無法納入認識領域而失之交臂,從而延緩會計科學的發展。從根本上講,會計理論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它的結論,而在於它所提供的方法。

其次,會計理論的相對性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性和發展性。由於既有的會計理論不是絕對無誤的知識體系,會計理論的發展面對的是本知的領域,會計理論指導的是無法窮盡的紛繁複雜的會計實務,這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不能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它經歷著一個探索、發展、曲折的過程。

再者,會計理論的屬性決定了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一個構成體系。科學的會計理論具有功能上的解釋力和預見力,結構上的嚴謹性和前提簡單性,背景知識上的相容性(與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性(與本學科的歷史知識),表達形式上的簡潔性和推確性,以及事實涵蓋上的廣泛性等。會計理論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會計理論建構不能依靠單一的研究方法,而是各種研究方法綜合運用的結果。選擇使用任何一種研究方法,都必須符合會計的特點,有助於實現會計理論的某一屬性的要求,並且能使其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構成一個體系。

最後,能否靈活、有效地把會計理論轉化為研究方法並予以改進,也是研究者素質的體現。獲得了關於會計客觀規律的理性認識,並不等於就掌握了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創造性地運用理論知識的產物。沒有發揮創造性思維、巧妙地運用理論的技巧和藝術,就不能從會計理論中提煉出研究方法來。

2.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創新推動青會計理論的發展。追溯會計發展歷史,會計理論的歷次重大突破,無不源於採用了正確的研究方法。相應地,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達到的層次決定了不同時期會計理論發展的水平。如中世紀帕喬利時代只能運用經驗歸納方法,將現存的良好的會計實務予以總結,用於指導對會計實務的操作。如果說當時有會計理論,那也只是關於複式簿記記賬規則的系統化知識;至十九世紀初期,隨著股份公司的興起,持續經營假設有了特殊重要的意義,採用演繹方法才逐步形成了影響重大的資產計價、收益計量和穩健主義等個別會計觀念,真正的會計理論才開始萌芽;本世紀70年代,在會計理論日益豐富和相關學科的推動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增加了實證研究等新鮮血液,以會計理論概念框架的建立為標誌,會計理論逐步達到了系統化、科學化的程度。

總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既是以往研究的理論結果,又是以後研究的出發點和條件;會計理論的發展依賴於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創造和創造性地運用研究方法,二者互為依存、互為條件。沒有不以會計理論為依據的研究方法,也沒有不藉助於研究方法的會計理論。在形成上,二者表現為‘會計方法——會計理論——新會計方法——新會計理論……”的加速循環過程。

二、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特徵

1、客觀性。首先,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產生的基礎是客觀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作為一種思維方法,是內化於研究者頭腦中的思維定勢,但它不是先驗的,而是長期會計實踐、人類會計認識和其它知識凝聚的結果;其次,它的影響是客觀的。無論人們對其總結、認識程度如何,從事會計理論研究肯定要藉助於一定的研究方法,而且對研究方法的掌握、運用程度如何,決定了研究者理論修養的高低和理論研究成果質量的好壞。

2、全面性。就個體而言,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一旦形成為研究者的一種思維定勢,便對研究者的心理素質、行為導向和思維模式產生全面影響。它決定了研究者對問題的審視是著眼於全面還是拘泥於局部?對問題的思考是採用發展的觀點還是靜止的觀點?對問題的解決是抓住本質還是滿足於現象?等等;就整體而言,對研究方法的重視和研究程度,決定了一國或一地區同一學科的理論水平和不同學科的成熟程度。美國的會計理論研究水平本世紀初期特別是中期以來一直執世界之牛耳,這固然有經濟的促進、法律和法庭判決的強化以及社會公眾抨擊等方面的因素,但與美國會計職業界能及時審視傳統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不足,推出並大量採用實證研究方法卻有著直接的關係。再如,相對於屬於社會套用學科的會計而言,自然科學如物理、化學等理論研究一直居於前沿,會計被斥之為非科學而歸類為“藝術”,其中的緣由除了會計有“人”這一理性動物的參與而使其複雜化以外,未形成自己體系化的理論研究方法也是重要的原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