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尼泊苷注射液

替尼泊苷注射液,本品適用於治療下列各種疾病:惡性淋巴瘤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和膀胱癌。推薦與其他抗癌藥物聯合使用。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為:替尼泊苷。
其化學名稱為:4-0去甲基-1-0(4,6-0,2-噻吩甲叉-β-D-吡喃葡萄糖甙)表鬼臼毒。
化學結構式:

替尼泊苷注射液 替尼泊苷注射液

分子式為:CHOS
分子量為:656.66
本品為50mg(5ml)安瓿包裝,每1ml含10mg替尼泊苷,60mgN,N二甲基乙醯胺,30mg苯甲醇,500mg聚氧乙基化蓖麻油,調ph至5左右的適量馬來酸和42.7%(v/v)的無水乙醇。

性狀

本品為淡黃色至黃色澄清溶液。

適應症

本品適用於治療下列各種疾病:惡性淋巴瘤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和膀胱癌。推薦與其他抗癌藥物聯合使用。

規格

5ml:50mg

用法用量

以下信息來自國外說明書。
單藥治療:惡性淋巴瘤和膀胱癌。
初始治療:a)30mg/m/天,連續5天,然後停藥l0天。每15天為一療程。通常需要2—3個療程。b)40~50 mg/m,每周2次,至少治療6—9周。骨髓儲量良好的患者,在醫療監測下可每周用藥3次。
維持治療劑量:推薦的維持治療劑量為100mg/m,每l0~14天一次。這種維持治療應堅持數月。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每周1次100~130mg/m輸注給藥。用藥6~8次後停藥2周,為一療程。一療程(6~8周)後可評估
療效;如有效,則繼續治療直至腫瘤縮小。
聯合治療:霍奇金氏病:用甲基苄肼和潑尼松的患者,在治療的第1、4、8、11和14天可用藥40mg/m,隨後停藥14天。
本品可與其他已批准的抗腫瘤化療藥物聯合使用。當本品與其他具有骨髓抑制作用的藥物聯合使用時,應適當降低本品劑量。應定期監測外周血細胞計數,必要時,應定期進行骨髓檢查。
唐氏(Down’S)綜合徵患者對化療反應尤為敏感,治療這些患者時應考慮調整劑量。
配製指導:
本品必須由具有腫瘤化療藥物經驗的醫生使用。配製本品溶液時須謹慎。如本品接觸到皮膚,須立即用肥皂水徹底沖洗。如本品接觸到黏膜,須立即用水徹底沖洗。當配製抗癌藥物時須謹慎。應始終採取措施以防暴露於藥品,包括:在操作時使用恰當的器具(如戴手套),並在操作後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已經有報導用ABS(由亞烯丙基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組成的聚合物)製成的硬塑膠器具接觸到N,N二甲基乙醯胺(本品的一種輔料)使其發生分解。在本品以及本品的稀釋液中未見此報導。
為防止本品從聚氯乙烯(PVC)容器中抽取抽提出塑化劑DEHP(二[2-乙基乙基]鄰苯二甲酸鹽),應使用不含DEHP的大容量滅菌容器如玻璃或聚烯烴容器中配製本品的稀釋溶液。給患者輸注本品藥液時,亦應使用不含DEHP的器具(BMS50230)。
使用前即刻將5ml本品50mg安瓿劑用50,125,250,或500ml 5%葡萄糖或0.9%氯化鈉注射劑稀釋,這樣稀釋後的藥液所提供替尼泊苷終濃度分別為1,0.4,0.2,和0.1mg/ml,然後將已稀釋的溶液進行靜脈注射輸注,輸注時間不少於30分鐘,為減少低血壓反應的可能性,本品不應靜脈推注或靜脈快速輸注,數株本品的過程中必須密切注意保證輸注導管的尖端保留在靜脈腔內,以避免輸注液的外溢和可能發生的組織刺激作用。
如按上述方法稀釋,盛於所推薦的大容量玻璃或聚烯烴滅菌容器內含替尼泊苷0.1mg,0.2mg,或0.4mg/ml的藥液置於普通日光燈下24小時可保持穩定。(BMS50230;BMSNEME-DR-21659)無需冷藏。含衛萌終濃度為1mg/ml的藥液,貯存於室溫或普通日光燈下穩定性稍差,因此需在配製完4小時以內使用以減少發生沉澱的可能性(BMS50230;BMSNEME-DR-21659)。
注意:
如果不按照上述方法操作,而使用其他任何方法使用本品,無論用其他的何種稀釋劑或其他的任何濃度,均有可能產生沉澱。一旦發生沉澱,就不能給病人使用。同樣,通過各種輸液器具,長時間輸注替尼泊苷(24小時)時也發生了沉澱反應。(Strong,1990)因此在給病人輸注藥液時,需時常注意檢查藥液及整個輸液系統。肝素溶液會引起替尼泊苷發生沉澱,因此在給病人輸藥之前或之後,必須用5%葡萄糖或0.9%氯化鈉注射液徹底沖洗輸藥用的注射針/管等用具。(Bogarchis,1990)配製衛萌溶液時應儘可能輕的攪動本品稀釋液,因為劇烈攪動可以引起沉澱。本品藥液中不應混入其他藥物(Bogarchis,1990)。

不良反應

血液學反應
骨髓抑制常使劑量受限制,採用本品治療7-14天后可發生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症,通常2-3周內骨髓抑制可完全復原,白血球減少較血小板減少更常見及更為嚴重。也可以發生貧血(Bellet,1978;Bleyer,1979)和免疫溶血性貧血。(Habibi,1982) 已經報導衛萌與其他抗腫瘤藥物合用可導致病人發生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胃腸道反應
噁心,嘔吐是主要胃腸道毒性反應,但通常可採用止吐藥物以控制這些症狀。可以發生口炎/黏膜炎(Rodman,1987;Schwartsmann,1991)厭食,腹瀉,腹痛,和肝功能異常(Kellie,1991)。
禿髮
本品的禿髮發生率很高,特別見於接受多療程的患者。
低血壓
衛萌快速靜脈注射後可以發生暫時性低血壓(見製劑準備和用法)(Macheth,1982;Muggra,1997),已經有可能由於產生心律失常和低血壓而致突然死亡的報導(BMS Safety Database)。
過敏反應
已有報導使用本品期間或用藥後即刻可發生過敏樣的反應,主要表現為寒戰,發熱,心動過速,支氣管痙攣呼吸困難以及低血壓,他們可能是由於溶媒中的Cremophor EL組份或是由於替尼泊苷本身。(O'Dwver,1986)這些反應可能在第一次用藥時就發生,更常見於患腦腫瘤或神經細胞瘤的病人。(O'Dwver,1986)。
出現一種反應的危險性可能與重複給藥及藥物在體內的蓄積有關。(Kellie,1991)停止注射本品及適時的使用升壓藥物、皮質激素、抗組胺藥,或擴溶藥物,以上症狀可立即減輕以至於消失,潮紅,出汗,高血壓等症狀也已有報導。
皮膚反應
伴有或不伴有瘙癢的蕁麻疹也已有報導。
神經病變
已有報導的神經毒性包括:由於硫酸長春新鹼和衛萌相互作用而導致病人出現嚴重的神經病變的病例。使用高於所推薦劑量的病人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見“過量”)其他。
下列反應也有報導:
感染腎功能不全,(Habibi,1982)高血壓,(Razon-Veronesi,1982)頭痛,神經混亂和肌無力。(Firelli,1982)
毒副作用:
致癌性,致突變性,和生殖毒性:已經有報導衛萌與其他抗腫瘤藥物合用導致病人發生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Whitlock,1991;Haekins,1992)應考慮到本品對人類是一個潛在的致癌原。
本品可減少猴和狗的精子生成,降低狗的睪丸和卵巢的重量。
在各種細菌和哺乳動物遺傳毒性試驗中發現替尼泊苷的誘變性。替尼泊苷可以引起鼠細胞系的基因變異和人類細胞系的DNA損傷。在有幾種人類和鼠組織培養物中已證實發生了染色體畸變。(Long,1984;Gupta,1987;DeMarni,1987)。

禁忌

對本品有過敏史者禁用。嚴重白細胞減少或血小板減少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本品必須由具有腫瘤化療藥物經驗的醫生使用。可能會發生重度骨髓抑制伴感染和出血。必須定期複查血細胞計數和肝、腎功能。首次或反覆用替尼泊苷後,已有發生致命性過敏反應的報導。
本品不能通過動脈內、胸腔內或腹腔內給藥。
對肝、腎功能損害的患者或腫瘤已侵犯骨髓的患者,使用本品須謹慎。
用本品治療時,應定期監測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如白細胞計數低於2,000/mm或血小板計數低於75,O00/mm時,應停止使用本品。除非由惡性疾病本身引起的,治療應推遲至骨髓完全恢復正常後進行。
輸注過程,應確保靜脈留置導管和注射針頭處於靜脈管腔內,以確保本品輸入靜脈,輸注於靜脈血管外可導致組織壞死和/或血栓性靜脈炎。
已有靜脈輸入本品時發生低血壓的報導。在輸注本品最初的30~60分鐘內應仔細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
在本品聯合其他抗腫瘤藥物進行治療的患者中,有發生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報導。
應考慮到本品對人類為潛在的致癌物。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妊娠婦女使用本品可造成胎兒損害,妊娠大鼠給予本品後曾發現胚胎毒性和致畸性,未曾在妊娠婦女進行該品研究。如妊娠婦女套用本品或婦女使用本品過程中懷孕,應告知病人,本品可對胎兒造成潛在性傷害,育齡期的婦女在使用本品時應告知避免受孕。
本品能否排泄至人乳中尚不明了,因為許多藥物均可排泄至人乳中,也因為本品對哺乳期嬰兒的潛在性嚴重不良反應,故應衡量使用本品對母體重要性大小而決定中斷哺乳還是中斷本品治療。

兒童用藥

本品含有苯甲醇。所含有苯甲醇曾與新生兒發生毒性有關,曾報導,當使用含大量苯甲醇沖洗液洗低體重早產兒時,發生以喘息性呼吸,核黃疸症,代謝性酸中毒,神經退行性變,血液異常為特徵表現的綜合症,以致於死亡。
在接受高於推薦劑量治療的病人和先前曾用過止吐藥的病人可以發生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和低血壓(Mcleod,1991)。

老年用藥

老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確。

藥物相互作用

本品常與其他化療藥物聯合使用。這種情況下,應當評估是否有可能發生協同毒性作用,特別是對骨髓的毒性。
因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類抗驚厥藥可增加替尼泊苷的平均清除率,進而導致既定劑量的替尼泊苷的系統暴露時間縮短。對接受抗驚厥治療的患者,可能需增加本品用量。
體外實驗已觀察到甲苯磺丁脲、水楊酸鈉和磺胺甲噻二唑可從血漿蛋白中置換出與血漿蛋白結合的替尼泊苷。
替尼泊苷的蛋白結合率極高,藥物與蛋白結合的少量減低可導致游離藥物顯著增高,進而增強藥物的作用和毒性。

藥物過量

已觀察到使用高於推薦劑量本品的患者和先前用過止吐藥的患者可發生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和低血壓。
尚無對本品藥物過量的解毒劑。藥物過量的併發症為繼發性骨髓抑制。

藥理毒理

作用機制:
本品為周期特異性細胞毒藥物,作用於細胞周期S2後期和G2期,通過阻止細胞進入有絲分裂而起作用。本品也引起DNA鍵的單股性和雙股性斷裂(Clark,1987),其作用機理似為抑制拓撲異構酶Ⅱ(TopoisomeraseⅡ)所致。
對實驗性鼠腫瘤,替尼泊苷在其體內具有廣譜的抗腫瘤活性,包括多種血液系統腫瘤和各種實體瘤。體外和體內研究均顯示對依託泊苷(etoposide)耐藥菌株對本品有完全互動耐藥性,反觀亦如此,但偶見臨床報告指出對兩藥可缺乏完全交叉耐藥性。
作用特點:
本品為中性親脂性物質,可以通過血腦屏障。
致癌性、致突變性和生殖毒性:
在各種細菌和哺乳動物遺傳毒性試驗中已發現替尼泊苷的致突變性。本品可減少猴與狗的精子生成,降低狗的睪丸和卵巢的重量。替尼泊苷可以引起鼠細胞系的基因變異和人類細胞系的DNA損傷。在人類和鼠組織培養物中已證實發生了染色體畸變。

藥代動力學

替尼泊苷的藥代動力學在一定劑量範圍內顯示為線性且為劑量非依賴性。每天用藥,連續3天后未見藥物蓄積。
藥代動力學數據:靜脈輸注後,藥物從中央室清除,分布相半衰期約為1小時。替尼泊苷在體內的高蛋白結合率(>99%)可能限制其在體內的分布。替尼泊苷在腦脊液中的濃度低於同時測定的血漿藥物濃度。其在腎的清除率僅占總清除率的10%左右,替尼泊苷的清除相半衰期約為6-20小時。儘管替尼泊苷的代謝途徑尚未明確,但已證實諸如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這些對於肝代謝起誘導作用的藥物可以增加替尼泊苷的清除。

貯藏

室溫(25℃)儲存。

包裝

10支/盒,燧石玻璃安瓿包裝。

有效期

48個月。

執行標準

進口藥品註冊標準JX2001007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