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壩

曾家壩是全縣最大的壩子,形似“L”字,長3里,寬1里許,盡皆良田好地,原有老街在洪石河北,位於陝西省鎮坪縣洪石河中游。

位置

曾家壩位於陝西省鎮坪縣洪石河中游,是全縣最大的壩子,形似“L”字,長3里,寬1里許,盡皆良田好地。原有老街在洪石河北。60年代中期,在箭靶坪發展形成的新街隔河相望,有鐵索橋相連。北鄰平利,東近竹溪,皆有公路相通。為川陝楚三省交通要衝。

 

歷史

 清乾隆年間,流民遷入,以曾姓人多戶大,故名曾家壩。至同治年間,市場興盛,逐漸形成街道半里。住戶100餘家。有日雜貨鋪、飯店客棧、肉案小吃等10餘家。街頭及牽牛河口,有火紙廠和燒酒作坊各兩家。街後有榨油坊。光緒初,胡楚麟犯境,曾燒曾家壩街道房屋。嗣後,兵匪天災,連年不斷。直到民國28年,農田荒廢,民不聊生,人口銳減,市場衰落。民國35年(1946)前,洪曾鄉公所設此。1958年6月,鎮坪縣第四區公所亦建於此。今為曾家鄉人民政府所在地。

發展

1950年至1964年,老街的建設有一定發展,是洪石河農副產品集散地。1965年平鎮公路通車至曾家壩以後,促進了曾家壩生產建設的發展。箭靶坪公路兩旁新的建築日新月異,70年代,粗步形成新街輪廓,進入80年代,建設迅速發展。1984年制定了集鎮總體規劃,依據規劃建成街道里許,3層以上混合結構建築物10餘棟,粗具現代農村集鎮風貌。兩街有居民330餘人,連同學生、交通、商貿流動人口等,在街區內經常活動人口在1500人以上。

建設

1971年,建設40千瓦小水電站1座,1986年新建1座75千瓦水電站。1985年縣黃連研究所設此。現有拖拉機站、農機修理站、糧油加工廠、供銷社、綜合供銷公司、物資供應站、石油庫、藥材站、食品站、郵電支局、農行營業所、信用社、稅務所、工商所、糧管所、地段醫院、文化中心站、電影放映站、廣播擴大站、電視放映站、電視插轉台、縣農(職)業中學、曾家中心國小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