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驥

曹軍驥

曹軍驥,1971年11月出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黃土與第四紀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氣溶膠與環境研究室主任、陝西省環境保護細粒子重點實驗室主任 。 曹軍驥一直從事大氣氣溶膠、大氣化學、大氣環境、顆粒物污染、室內空氣污染、古氣溶膠循環與過去全球變化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曹軍驥 曹軍驥

1990年9月,曹軍驥進入長安大學地質勘探專業學習,1994年7月本科畢業後繼續在本校礦床學專業就讀研究生,1997年7月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1997年9月,進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第四紀地質專業攻讀大氣化學與大氣環境方向博士學位。2001年2月,畢業並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1999年4月,前往美國沙漠研究所,擔任訪問學者(截至1999年10月)。

2001年10月,進入香港理工大學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助理(2001年10月-2002年18月)、副研究員(2003.8-2004.8)、研究員(2005.12-2006.2)。

2007年2月,再次前往美國沙漠研究所,擔任訪問教授(2007年2月-3月)

200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資助金額為200萬元。 後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9年6月,當選為國際空氣與廢棄物管理學會(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A&WMA)環境監測(Ambient Monitoring)技術委員會主席,任期三年,負責處理該學會有關環境監測方面的科研、技術、管理諮詢等事務,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擔任此職務 。11月在第六屆“亞洲氣溶膠年會”上獲得亞洲氣溶膠研究青年科學家獎,是國內氣溶膠研究領域首位獲得該榮譽的學者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獲2009年亞洲氣溶膠研究青年科學家獎 獲2009年亞洲氣溶膠研究青年科學家獎

曹軍驥建立了國內第一個碳氣溶膠實驗室,系統調查了珠三角、西北地區、青藏高原和14個重要城市大氣中碳氣溶膠的濃度水平和季節變化特徵,並定量解析其貢獻來源,率先開展二次碳氣溶膠研究;

恢復了過去50年青藏高原冰芯記錄的黑碳變化歷史,並論證其環境影響;

在國際上首次論證了氣溶膠碳酸鹽碳同位素的示蹤作用,定量估算了沙塵碳酸鹽的環境效應;

深入研究了西安大氣細顆粒物(PM2.5)的污染特徵與成因,為省市部門制定污染控制對策提供支持;

在國內首次建立博物館空氣污染研究體系,系統開展了秦兵馬俑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等的室內大氣污染特徵與控制對策研究;

建立綜合的黃土粉塵源譜庫,參與系統總結風塵全球鐵聯繫的過程與機制。

學術論著

參與編寫出版英文專著2部、中文2部,發表期刊論文280餘篇,其中SCI論文170餘篇,包括合作作者Science和PNAS各一篇,被SCI引用3000餘次,第一作者單篇引用200餘次,高被引論文H指數為26,其中3篇論文入選ISI High CitedPapers。入選美國信息科學研究所(ISI)基本科學指數(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全世界地學高引用率TOP1000科學家目錄(排名528名)。

成果在11個國際會議做大會/邀請報告,發表期刊論文150餘篇,包括在 Science,PNAS等發表SCI論文75篇(第一/第二作者發表40篇),被SCI引用930餘次,2篇第一作者論文單篇引用達108次/66次。

榮譽表彰

Frank A. Chambers國際空氣污染控制傑出成就獎(國內唯一)、

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第十屆“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稱號,

第二屆“SCOPUS尋找青年科學之星”環境科學領域成長獎,

亞洲氣溶膠研究青年科學家獎(國內唯一)、

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

第五屆中國顆粒學會青年顆粒學獎、

首屆中國氣溶膠研究青年科學家獎、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四屆青年科學獎、

並作為主要參加者2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8、2012)、

2次獲得陝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999、2006)。

2010年曹軍驥被評選為“第十屆中科院傑出青年獎”獲得者。

2012年8月曹軍驥任地球環境研究所執行所長(任期2年) 。

2013年榮獲“2013 Frank A. Chambers Excellence in Air Pollution Control Award”(2013年國際空氣與廢物管理學會空氣污染控制傑出成就獎),是亞洲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學者。

2015年6月26日在日本金澤市舉行的第九屆亞洲氣溶膠會議上,榮獲亞洲氣溶膠學會Fellow獎(AARA Fellow) 。7月29日曹軍驥當選中科院第四屆青聯副主席 。

2016年9月7日,在法國圖爾(Tours)舉行的第22屆歐洲氣溶膠會議上,曹軍驥研究員榮獲國際氣溶膠學會每兩年頒發一次的IAFA獎 。

曾獲2009年度亞洲氣溶膠研究青年科學家獎(國內唯一)、第二屆中科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2009)、第五屆中國顆粒學會青年顆粒學獎(2008)。

社會任職

國際氣溶膠學會(IARA)執委

亞洲氣溶膠研究會(AARA)主席

國際空氣與廢棄物管理協會(AWMA)環境監測技術委員會主席兼中國學會主席

中國顆粒學會常務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氣溶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國際大氣化學計畫(IGAC)中國工作組委員

北京粉體技術協會粉體危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西安交通大學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SCI期刊《Journal of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副主編

SCI期刊《Particuology》與《Aerosol & Air Quality Research》編輯

SCI期刊《Particuology》編委

核心期刊《中國粉體技術》編委

紐約科學院會員

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

美國地球物理研究會會員

2008年10月開始擔任A&WMA中國分會主席,負責中國分會的籌建工作。

2009年6月15日至19日在美國底特律市召開的第102屆國際空氣與廢棄物管理學會(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A&WMA)年會上,曹軍驥當選為該學會環境監測(Ambient Monitoring)技術委員會主席,任期三年,負責處理該學會有關環境監測方面的科研、技術、管理諮詢等事務。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擔任此職務 。

人物評價

曹軍驥 曹軍驥

他紮根在西部踏實工作20年,學術上堅持與國際接軌,強調自主創新,主要在碳氣溶膠理化性質與環境效應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為我國氣溶膠科學做出重要貢獻。

頒獎詞:

西部的黃土掩埋了多少歷史,卻遮掩不了他的一顆火熱的心。他紮根西部一乾就是二十年,立志為祖國西部的環境研究奉獻青春與激情——地球環境研究所曹軍驥。

曹軍驥在空氣污染領域從事工作18年,發表系列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創建了國際空氣與廢棄物管理學會中國學會,在國際空氣污染控制領域享有較高聲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