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誰

曹誰

曹誰,詩人、作家、編劇。中國八零後代表作家之一。字亞歐,號通天塔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08年去職遠遊,在西藏、新疆遊歷數月而返,現居北京。著有詩集《誰在苦悶中象徵》《冷抒情》《亞歐大陸地史詩》,長篇小說《巴別塔尖》《崑崙秘史》(三部曲)《血色娘子軍》《通天塔密碼》(三部曲)等十餘部書。

基本信息

曹誰簡介

曹誰近照 曹誰近照

曹誰,詩人、作家、編劇。字亞歐,號巴別塔主,原名曹宏波。 魯迅文學院第14屆中青年作家班、第1屆青年作家英文班學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青海省詩歌學會理事。 大詩主義發起人、代表詩人。民刊《大詩刊》主編。1982年6月5日出生於山西。2006年畢業於青海民族大學中文系,供職於西寧某報社。2008年去職遠遊,在西藏、新疆週遊數月而返,現在魯迅文學院第十四屆高研班深造。被中國媒體網盟評為“2010中國十佳年度青年詩人” 。 1999年開始寫詩,有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及評論見於《詩刊》《綠風》《詩歌月刊》等報刊,作品入選《大詩歌2010卷》《中國當代詩歌導讀2010卷》《中國八零後詩歌寫作報告》等多個選本。著有詩集《誰在苦悶中象徵》(上下卷)《冷抒情——亞歐大陸牧歌》《亞歐大陸地史詩(節選)》(長詩單行本),長篇小說《巴別塔尖》《崑崙秘史前傳:巴別塔尖》《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崑崙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崑崙秘史3:瑪雅通天塔》《亂世孤星:虎台太子傳奇》《血色娘子軍》,隨筆集《巴別塔尖手記(有一種情叫牽掛)》,遊記《大崑崙行走:西藏新疆遊歷記》。主編有《大詩主義詩選》,參與主編《中國八零後詩歌寫作報告》。寫有電影劇本《香巴拉寺》和電視劇本《崑崙神話》。長篇小說《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獲得第五屆青海青年文學獎“文學之星”獎 ,正在改編為電視連續劇。

2005年同西原創立北寒帶詩歌沙龍。2007年寫長篇詩論《大詩主義宣言》,開始發起大詩主義運動,創立民刊《大詩刊》,大詩主義被稱為80後發起的三大文學思潮之一。一直在詩中致力於恢復人類共同的家園——亞歐大陸地,及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由精神。

曹誰著作:

《誰在苦悶中象徵》(詩集,漢語詩歌資料館,2007)

《冷抒情——亞歐大陸牧歌》(詩集,北寒帶詩歌沙龍,2007)

《巴別塔尖》(長篇小說,光大出版社,2007)

《巴別塔尖手記(有一種情叫牽掛)》(散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亞歐大陸地大史詩》(長詩單行本,漢語詩歌資料館,2010)

《崑崙秘史前傳:巴別塔尖》(長篇小說,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

《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長篇小說,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

《崑崙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長篇小說,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

《崑崙秘史3:瑪雅通天塔》(長篇小說,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

曹誰將出版著作:

《亂世孤星:虎台太子傳奇》(長篇小說,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

《大西部行走:西藏新疆青海遊歷記》(遊記,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

《血色娘子軍》(長篇小說,崑崙出版社,2013)

曹誰影視歌作品:

電影劇本《香巴拉寺》

電視劇本《崑崙神話》

歌曲《崑崙佳人賦》

創作簡歷

1982年6月5日生於山西一個四合院中,跟但丁同一天生,小時候以善於講故事著稱,從小到大記錄日記約300萬字。

1999年開始嘗試各種體裁寫作,在校園刊物發表作品。

2002年開始在青海民族大學中文系學習,2003成立翔鷹文學社,創立刊物《翔鷹》,並任社長,參與廣泛的校園文學運動。

2005年在《青海青年報》副刊上發表詩歌《父王金黃的玉米地》,從此陸續在《詩刊》《綠風》《紅豆》《青海湖》《中國詩歌》《黃河文學》《山西文學》《中國詩歌》《詩歌雜誌》《詩歌月刊》等報刊發表詩文,入選多個重要選本,多次獲獎。

2005年跟西原成立北寒帶詩歌沙龍,後來全國各地的許多80後詩人加入,在80後詩歌運動中是一個重要的詩群。2007年12月和2008年5月,跟西原、衣郎舉辦三次“北寒帶詩歌朗誦會”,省內外多家媒體報導,在青海詩壇和80後詩壇引起很大的反響,編有“北寒帶詩叢”四本,我的那本是《冷抒情——亞歐大陸情歌》。

2005底年寫作長篇小說《巴別塔尖》,2007年經三次修改由光大出版社出版,2010年改為《崑崙秘史:巴別塔尖(前傳)》編入崑崙秘史系列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年寫作《大詩主義宣言》,開始跟西原、西棣倡導大詩主義運動,創立民刊《大詩刊》,2010年初又寫作《大詩學》,在漢語80後詩壇引起巨大反響,有大批追隨者,許多餘編著的《筆尖上的舞蹈:80後文學見證》(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年)中將大詩主義跟狀態主義、性感寫作共同列為80後發起的三大文學思潮,有專章介紹。在何三坡主編的《中國網路詩歌史編·陣營卷》(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中,大詩主義被列為當下先鋒詩派二十家之一。2010年下半年在魯迅文學院,大詩主義受到李小雨、施戰軍等詩人、批評家的好評。

2007年11月,漢語詩歌資料館印製詩集《誰在苦悶中象徵》(上下卷),是我的第一本詩集。

2008年初,跟鄭小瓊、續小絮等共同主編《中國八零後詩歌寫作報告》(新作文雜誌社),是80後詩歌運動中的一本重要選本。

2008年9月,去職遠遊,在西藏、新疆遊歷數月而返,途中寫詩百首,寫遊記《大崑崙行走:西藏新疆遊歷記》20萬字,開始自由寫作,多部作品陸續出版,長篇小說五部曲《崑崙秘史》系列銷量可觀。

2009年12月散文集《有一種情叫牽掛》(巴別塔尖手記)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0年7月,在《詩評人》(總12期)上看到“詩評家”董迎春的《“大詩寫作”:普世性寫作》一文大量剽竊《大詩主義宣言》的內容,寫作《網路時代的偽批評家:董迎春是怎樣剽竊我的<大詩主義宣言>的》在新浪部落格和微博(冬粉有5萬餘個)上發布後,引起許多詩人和讀者對網路時代剽竊的熱議,《南國早報》《東莞時報》等多家報紙用整版報導。

2010年8月,參加“第一屆中國詩歌微博論壇線上詩歌研討會”,跟安琪、劉誠、十品、南鷗、董輯等數十位詩人一起探討“新世紀十年中國詩歌的現狀和未來”。

2010年9月到2011年1月,參加魯迅文學院第十四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詩歌作品被研討,大詩主義引起巨大的爭議,著名詩人李小雨把曹誰的寫作稱為“文化地理背景下的神性寫作”。著名批評家施戰軍院長非常關心大詩主義的發展,說大詩主義“有超前的文學精神與遠大的文學抱負”。

2010年10月,長詩單行本《亞歐大陸地史詩》由漢語詩歌資料館印刷。

2010年10月,跟徐江、蘇非舒、世中人、丁成、馬慧聰、嘎代才讓、曹誰、拜雪、王琦、林蕭一起由數十家網路媒體組成的中國媒體網盟評為“2010中國十佳年度青年詩人”。

2010年12月,長篇小說《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崑崙秘史系列是我的世界五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四部是《崑崙秘史:巴別塔尖(前傳)》《崑崙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崑崙秘史3:瑪雅通天塔》《崑崙秘史:宇宙國(結局)》,小說在探索文學的雅俗共賞之路,受到到許多作家和讀者的好評。

2011年4月,獲第十九屆柔剛詩歌獎新人獎提名獎。

2011年6月初跟西原、西棣參加第二屆高墩營藝術節,在詩歌板塊中大詩主義三詩人是焦點,在現場朗誦作品,跟文學愛好者廣泛交流。

2011年6月,在黃河畔的貴德參加“2011年度青海中青年作家班”的學習。

2011年7月,參加“電力天路行”青藏線採風活動,行程超過一萬里。

2011年8月,《崑崙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1年9月,參加魯迅文學院跟北京語言大學合辦的首屆青年作家英語培訓班,被選為學習委員。

2011年11月,長篇小說《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獲第五屆青海青年文學獎之“文學之星”獎,為青海青年作家最高文學獎。在領獎大會上,作為獲獎代表發言,題目是《雅俗共賞的文學之路:合一天人、融合古今、合璧東西——崑崙文化在青海、中國、世界》。

2011年11月,列席第七次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2012年1月,從魯院青年作家英語班結業,被評為優秀學員,作為學員代表講話,題目是《打開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門》。

2012年4月,《崑崙秘史前傳:巴別塔尖》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2年7月,開始簽約創作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崑崙神話(暫名)》。

2012年8月,受邀參加中國首屆(青海·德令哈)海子青年詩歌節。

2012年9月,參加青海省文聯第七次代表大會,是與會最年輕的代表。

2012年10月,長篇小說《血色娘子軍》入選“中國作家協會2012年度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2012年11月,長篇小說《崑崙秘史3:瑪雅通天塔》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曹誰詩歌

大悲舞

你站在舞台的中央

他們都在推你走向悲傷

有的人在舞台背後為你伴樂

有的人在你身後隨哀樂起舞

站在舞台中央痛哭的只有你一個人

大舞台在亞歐大陸地中部

你站在帕米爾之巔痛哭

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

亞細亞人在為你奏哀樂

歐羅巴人在隨音樂舞蹈

唯有你一個人站在那裡痛不欲生

你是世界中一個最普通的人

所有的人仍不會把你放過

他們為你歌舞

一齊助你悲傷

直到你絕望

直到你離開這個世界

他們就會一鬨而散

去為下一個人哀歌

六味馬

在黃色的大地上

六匹馬風一般駛向遠方

朝六個方向散開

帶著如火般的鬃鬣

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名字

同一個秋天,在六個方向抵達大陸的邊緣望洋興嘆

如我一般一生奔波的六匹馬在尋找什麼?

如我一般孤寂的六匹馬將在何方會合?

不知在何時他們中的一匹將會陷入一條河流永遠不能奔跑?

我依然愛他們如深秋般的鬃鬣

仿佛帕米爾山上冉冉升起的火

載著六個誰在一個深夜抵達高地

在這裡我可以做一個安詳的夢

火龍駒

青海周圍千餘里,海內有小山,每逢冰合後,以良牝馬置此山,至來春收之,馬皆有孕,所得駒號為龍種,必多駿異。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世傳青海驄者也。

——《北史·吐谷渾傳》

將沙土沉入水底,將火燃在冰上

我隱藏在水與火中間的隱秘處所

同一隻龍進行一場秘密戀愛

我的怒火在冰上燃燒

映照在青色的冰上

穿過乾枯的牧場

火光在四面的山中湧起

我靜靜地躺在冰上的火中,面對北方

那隻龍身上的月亮多么細膩,尤其在晚上

我看到明年春天青海驄向四面青青的草場奔跑

踏著開裂的冰,火在他們頭頂閃閃發光

火來自他們,火在去年沉入他們心中

大情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屈原《離騷》

我走過我們人生的一半旅程,卻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

——但丁《神曲》

朝發軔乎亞細亞

夕余至乎歐羅巴

我的情人住在崑崙山中

我只能在遠方懷想

從地獄出發

在天堂抵達

我的情人羈留在煉獄中

我只能在遠方懷想

出生時我看見你

死去時我遙望你

我的情人在何方

我在人生的中年懷想

2009-12-11於西寧

大耕(龍耕)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李賀《天上謠》

我們駕著巨龍在亞歐大陸地耕田

我們在播種瑤草的種子

日出在亞細亞,日落在歐羅巴

瑤草並未長出

我們看到黑色的龍長出

我們播種的是毒龍的牙齒

我們仍然要播種瑤草

我們並不知什麼會長出

我們駕著龍在東方和西方往來

我們所處的正是飢餓的野獸遍布的凶年

2009-12-6於西寧

大葬

巨大的棺材停在帕米爾高原

送葬的歌隊在舞蹈

我們無法前進

我們將棺材停在路上

東方和西方都是黑色的

天空沒有星星

我們就倒在這裡不再前進

血的顏色變淡又有誰關心

這裡已經空空如也

誰勝誰敗又有什麼關係

我們將最後一塊黑色的石頭豎在棺材上

2009-11-20於西寧

斷頭台

——給世界的1989

北方突然坍塌

馬群四散

他們都朝南方奔跑

我們將他的頭放置在高加索

血的顏色變淡

分別向東方和西方擴散

巨大的棺材我們抬不動

送葬的隊伍很長

歌隊在兩邊起舞

我們將勝利的黑旗插在他頭頂

2009-11-7於西寧

曹誰著作

詩集《誰在苦悶中象徵》目錄

(現代漢語詩歌資料館,2007年)

《誰在苦悶中象徵》封面 《誰在苦悶中象徵》封面

象徵:從人到世界的隱秘之光(自序)

第一輯:亞歐大陸(20首)

第二輯:從象牙塔到社會符號系統(43首)

第三輯:情詩三種(31首)

第四輯:琳是誰的王妃(塔城戀曲)(26首)

第五輯:衝動的元素(9首)

第六輯:夢是唯一的現實(14首)

第七輯:帕米爾之火(長詩)

附錄一:曹誰詩常用意象詞典

附錄二:在北寒帶,每一種風都有他的方向

附錄三:大詩主義宣言——七天,這個世界已經窮盡

詩集《冷抒情——亞歐大陸牧歌》目錄

《冷抒情》封面 《冷抒情》封面

(北寒帶詩歌俱樂部,2007年)冷抒情:帶著牙帳在亞歐大陸的遊牧(自序)

(序自)國王秘隱的起升界象現:歌詩大

上輯:形而上(88 首)

中輯:形而下

下輯:形而下

附錄:曹誰詩中常見元素小詞典

長篇小說《巴別塔尖》

(光大出版社,2007年)

《巴別塔尖》封面 《巴別塔尖》封面

在《聖經》記載中,人類為了登天而共同建造巴別塔(崑崙天柱),上帝知道後就變亂人們的語言,人類因不能交流而停止建造,流落到各地成為各種民族。作者試圖重建巴別塔,來建造人類共同的家園。作者在書中虛構了一個在亞歐大陸的中心的國家——巴別國,這裡處處體現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狀態。主人公軒轅賽特本來在巴別國為尋找一種人類共有的精神家園,可是處處碰壁,於是在經歷了無數愛恨情仇和是非成敗後從巴別國逃離。

散文集《巴別塔尖手記》目錄

《有一種情叫牽掛》封面 《有一種情叫牽掛》封面

·書名:有一種情叫牽掛(原名:巴別塔尖手記)·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目錄

巴別塔尖: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自序)

第一輯童年

第二輯西部

第三輯交遊

第四輯抽象的憂傷

第五輯大西部在呼喚

第六輯道別西部

第七輯大自在或命運

長詩單行本《亞歐大陸地大史詩》目錄

(現代漢語詩歌資料館,2010年)

《亞歐大陸地史詩》封面 《亞歐大陸地史詩》封面

謹以此書獻給人類曾經共同的自由家園:亞歐大陸地!

現代史詩存在的合法性:自由詩時代的抒情冥想史詩(自序)

大序曲1:唯一的無影人的過去現在未來

大序曲2:開始或結束:隱秘的聖杯

大序曲3:從水到第一陸地

亞歐大陸的五種形體

小詩劇:亞洲和歐洲的雙子傳奇(九歌)

黑洞和白洞之間的宇宙:元素之歌(二十雙陰陽歌)

六十四卦圖六十四首(佚失)

亞細亞序曲:帕米爾之夢

歐羅巴序曲:地中海之夢

東方之翼和西方之翼(省略)

冷弧:世界從此拓撲

東方和西方之戀:九個龍子與九個繆斯的洞房(四十闕)

亞歐大陸地中心行走五輯(節選)

亞歐大陸地大陰陽圖五十首(省略)

附錄:亞歐大陸大陰陽圖:擎著大火從青海挑著西藏和新疆踏著崑崙到帕米爾

亞歐大陸地秘城(二十四種描述)

大亞歐大陸之歌十二首(省略)

從兩個方向抵達亞歐大陸地(三十三歌)

附錄:《大詩學》(十三章)

長篇小說《亂世孤星:虎台太子傳奇》

《亂世孤星:虎台太子傳奇》封面 《亂世孤星:虎台太子傳奇》封面

(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長篇小說《亂世孤星:虎台太子傳奇》,圍繞禿髮虎台講述整個南涼的歷史。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三代涼王曾經在西北地區縱橫捭闔,最終因為窮兵黷武而亡,禿髮虎台太子國破後被人擄走,最後被西秦王熾磐殺死。作者以虎台太子為中心,這個唯一清醒的人,描述那段窮雄逐鹿的時代,自前秦崩潰後的亂世開始,從南涼崛起到跟周圍的國家爭霸而亡,最終由虎台夢想的寄託人弟弟禿髮破羌(源賀)在北魏幫助拓跋燾統一諸國結束十六國。從宮廷鬥爭到對外征伐,從個人得失到國家興亡,從愛恨情仇到是非成敗,在這個人類歷史的縮微中審視我們的整個文明。

《崑崙秘史》系列

《崑崙秘史前傳:巴別塔尖》

圖書信息

曹誰 曹誰

作者:曹誰

出版社: 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4月1日)

平裝: 26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21099334

內容梗概

公元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被永樂皇帝朱棣的大軍擊敗以後神秘消失,他是逃亡到南洋,還是到西域求救?

公元1399年,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二世的公主伊莎貝拉悄然離開皇宮,她是到西方求援,還是跟東方聯絡?

建文帝朱允炆和伊莎貝拉公主是否在敦煌相遇?崑崙秘洞中遺留的建文通寶銅錢和曼努埃爾金幣是不是他們留下的?幫助賽依德汗建立葉爾羌汗國的桃花石埃米爾為什麼神秘離去?

傳說在崑崙山的源頭帕米爾深處有一個神秘的巴別國,傷心欲絕的人都會在來世生活在那裡,裡面到底是什麼樣子?

我們每個人都從學校走出,那個搖籃中我們需要走出哪三重門才能進入社會?

神秘的巴別國中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本書將帶你穿越古今,為你揭開《崑崙秘史》中那些人的前世來生。

《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

圖書信息

《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封面 《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封面

作 者:曹誰 著出 版 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3-1

版 次:1

頁 數:299

字 數:297000

印刷時間:2011-3-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221092274

包 裝:平裝

定 價:¥32.00

內容簡介

《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等於“西藏密碼”加“新疆密碼”加“中華密碼”大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回紇大軍助唐收復長安後大肆劫掠的背後是什麼?

大唐寶應二年(公元763年),吐蕃大軍為什麼緊隨其後攻陷長安而又自動撤走?

大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因滅佛被刺殺,朗達瑪的重孫帶人到阿里建立古格王朝,明朝末年(公元17世紀初)古格王朝神秘失蹤,古格王室現在何處?

大唐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回鶻汗國被黠戛斯擊潰,王室後裔率部眾到高昌建立高昌回鶻,明朝初年(公元14世紀末)察合台汗國的軍隊攻滅高昌,高昌王族現在又在何處?

回鶻人和吐蕃人為什麼在西藏和新疆這兩個地方間連年征戰?

曾經傳遍亞歐大陸的摩尼教分別在東方融入道教,在西方融入基督教,朱元璋利用明教起義建立明朝,基督教中的阿比爾教派起義卻失敗了。今天的摩尼教在何處?

希特勒秘密派人去西藏探尋什麼?

史達林秘密派人去新疆探尋什麼?

為什麼20世紀無數的探險家都不約而同來到這裡?

這跟唐代失蹤的崑崙時間地軸圖有什麼關係?

自古祭天的方形圓孔的玉琮是乾什麼用的?是不是崑崙時間地軸的鑰匙?

崑崙山中的洞窟相連,裡面究竟有什麼?崑崙山深處是否真有時間地軸?

本書主人公將為世人揭開一個眾多謎團後面的驚天秘密。

《崑崙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

圖書信息

崑崙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 崑崙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

書名: 崑崙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作者:曹誰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21095121

出版時間:2011年9月1日

開本:16開

定價: 28.00元

內容梗概

中華帝國的傳國玉璽在公元1368年元大都陷落時不知所蹤,那枚玉璽今天在哪裡?是被元朝末代皇帝帶到蒙古?

羅馬帝國的鑲鑽皇冠在公元1453年拜占庭滅亡時不翼而飛,那頂皇冠今天在何處?是被索菲亞公主帶到俄羅斯?

朱元璋藉助明教建立明朝後禁止摩尼教傳播,今天泉州摩尼教草庵中藏有什麼玄機?

清潔教派在法國南部的起義被教皇殘酷鎮壓,今天阿比爾大教堂中又留有什麼秘密?

我們人類是怎樣擴散的?從美索不達米亞向西到猶太、埃及、希臘,向東到波斯、印度、中國,從羅馬再向西到拜占庭、莫斯科、維也納,從洛陽再向東到京都、南京、北京,其中暗藏著什麼文化密碼?為什麼它們按照梅塔特隆立方體排列?

崑崙天宮中的權杖究竟能否打開時間通道?我們人類共同建造的通天塔——巴別塔究竟在哪裡?

《崑崙秘史(Ⅱ傳國玉璽&羅馬皇冠)》將為你揭開這些秘密。

曹誰訪談

遠觀:你的童年對你的寫作有怎樣的影響?

曹誰:我在小時候就夢想給這個世界一種秩序,就是朦朦朧朧的“王”的追求,當我意識到不能在現實中實現時,就轉向了精神——寫作。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巴別塔尖》的序言便是《當一個男人不能用刀征服世界時,就會選擇筆》。我後來想可能是因為我在四合院中出生,所以一直追求世界的均衡對稱感,譬如一直在詩文中試圖重建的“亞歐大陸地”這個人類曾經的共同家園。我小時候經歷許多神秘的事,我媽媽堅信我是一隻壁虎——“蛇獅子”托生的,所以我相信這個世界一半是可見的一半是不可見的,這樣才能完全理解我們的世界。我從小害怕黑暗,連影子都害怕,每天晚上都得一個人專門看護,所以我對光明更加明察秋毫。在我看來,我後來的寫作不過是對童年或者在在胎兒形成之前就存在的一種欲望的詮釋而已。

遠觀:文學的各種體裁你都在寫作,請問你是如何看詩歌、小說、劇本、散文的,他們是什麼樣的關係?你目前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哪些?

曹誰:我其實最初各種文體都寫,後來集中在詩歌上,我現在給文壇上許多朋友的印象就是詩人,後來我又寫長篇小說,現在我的長篇小說《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要改編成電視劇,今後也開始寫劇本。我感覺寫作的精神都是相通的,不同的體裁是不同的狀態,所以這些體裁併不衝突,不可能因為寫小說而荒廢詩歌,也不可能編劇本荒廢小說。我對文學的看法都寫在《大詩學》中,簡單說詩歌的核心是音樂性,小說的核心是傳奇性,劇本的核心是矛盾性,散文的核心是趣味性。

我目前出版的著作有詩集《誰在苦悶中象徵》《冷抒情》《亞歐大陸地大史詩》,散文集《巴別塔尖手記》,遊記《大崑崙行走:西藏新疆遊歷記》,長篇小說《巴別塔尖》《崑崙秘史:巴別塔尖》《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崑崙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崑崙秘史3:瑪雅通天塔》。不過還有幾本我看重的書等待出版,記夢的先鋒性實驗文體《夢魘》,我對文學的看法《大詩學》。

遠觀:你在2008年“去職遠遊”,遊歷了西藏和新疆。為什麼要去職遠遊?遊歷途中有什麼感受?對你的創作產生什麼影響?

曹誰:2008年秋天,我辭去西海都市報編輯職務踏上我一直在計畫的一次遊歷:從青海出發到南面的西藏和北面的新疆,這兩個中國最神奇的地方,在我印象中崑崙山北的新疆沙漠和南的西藏高原就是亞歐大陸地的中心,從青海的崑崙山一隻向西到帕米爾高原,帕米爾高原是真正的中心的中心,因為亞歐大陸上的山系在帕米爾高原奇妙地打了一個結,所有的山似乎都從這裡延伸出去,是真正的大崑崙所在。我們人類一生都那么匆忙,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在於自由選擇,當我走在那些高山大漠上,我感覺到人生的意義,一路上我都在反思人生。在西藏、新疆遊歷數月返回,我就開始自由寫作,沿途寫了20萬字的《大崑崙行走:西藏新疆遊歷記》,這本書近期會上市。我歸來後據此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就是《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書中的路線大體都是我遊歷期間實際走過的。我一直覺得這次遊歷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這次行走的意義在我的人生中還會不斷顯現出來。

遠觀:你一直在記錄日記和夢魘,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它們分別對你的創作產生怎樣的影響?

曹誰:我的日記從1997年開始記的,我最初的寫作就是從日記開始的,由於我們的教育體制,這以前的日記都是在編造,記日記首先讓我對自己的內心完全真誠,誠是一切的起點。在早期我的日記是當成文學來寫的,裡面有詩歌、小說、劇本之類的,每天都還有標題,後來才獨立出來。我前不久初步統計,至少有300萬字,我正在抽時間打到電腦上。

我從小有個奇怪的習慣,從小都對夢記得很清楚,後來寫詩時發現許多夢直接寫成詩都充滿無盡寓意,所以就在2007年5月12日開始記夢,每天的夢都編號,第一個夢就是《夢魘1號》,一直記到現在,已經記錄上千個夢,我最近想著把《夢魘》整理出來結集出版。夢魘讓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保持真實,從可見的物質世界和不可見的精神世界兩方面,我會跟日記一樣記錄到死為止。

遠觀:你是怎樣走上寫作之路的?以前的筆名是塤咽,後來用筆名曹誰,都是什麼含義?

曹誰:我的寫作就是從日記開始的,在1999年開始嘗試各種體裁的寫作,我的作文經常被作為範文在班上讀,當時有點走火入魔,以致高考時作文寫一半就沒有作文紙,我從小都是學習成績很好的,高考卻因此失利。到大學讀的是中文系,我一去就成立翔鷹文學社,自己是社長,辦有刊物《翔鷹》。2003年開始嘗試各種風格寫作,詩歌、小說、劇本都有。2005年跟西原成立北寒帶詩歌沙龍,我的詩歌風格基本形成。2007年又寫作《大詩主義》,跟西原、西棣一起發起大詩主義運動,在漢語詩歌資料館印自己的第一本詩集《誰在苦悶中象徵》,雖然在2005年寫長篇小說《巴別塔尖》,早期我的精力集中放在詩歌上。從2009年寫作《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開始,精力分流到長篇小說的創作上。現在我的精力繼續向劇本分流,因為我的長篇小說《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正在改編為電視劇。我覺得文學就是一種精神的外化,詩歌、小說、劇本還是什麼文體,都可以承載,這也是文學發展的結果,從抒情文學到敘事文學再到表演文學。

我在2003年是用筆名塤咽,塤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本來已經失傳,在古墓中重新發現,聲音幽咽異常,我以前還有一枚塤,取筆名為塤咽,寓意對中華文化的復興。2005年成立北寒帶詩歌俱樂部時我取名曹誰:曹,家族姓氏,東方傳統;誰,哲學命題,西方文化;中西合璧之意。此時我已經將目光從中國擴展到世界,希望實現東西合璧,建立人類共同自由精神家園,這也是我後來文學追求的核心所在。

遠觀:你參加兩屆魯迅文學院,你感覺怎么樣?你怎么看待文學上官方和民間的對立?

曹誰:我在2010年下半年參加魯迅文學院第14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不久即將去參加魯迅文學院首屆青年作家英文班,魯院是中國作家最高規格的培訓,高研班每屆每個省級作協只能推薦一個人,許多當代優秀的作家都從魯院走出,所以我深感榮幸。有人覺得現在作協系統屬於官方,民刊系統屬於民間,還有什麼學院和民間、文學和市場之類的對立,事實上我感覺寫作本身就是自己的事,不論是所謂的官方還是民間什麼的,都是讓你的作品跟讀者相見的一種途徑而已,最好是將二者兼顧,用現在紫禁城中和殿匾額上的話說就是“允執厥中”,這深刻體現在創作的各個方面,譬如雅俗共賞。

遠觀:你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巴別塔尖》,對你以後的創作有什麼影響?

曹誰:我在2005年實習期間寫的《巴別塔尖》,經過三次修改,2007年由光大出版社出版,當時主要是跟朋友交流。今年我修改後納入崑崙秘史系列,更名為《崑崙秘史:巴別塔尖(前傳)》,現在已經在出版社審稿,預計在十月份上市。巴別塔是曾經人類曾經共同建築的通天塔,寓意是人類同源、世界一體,以此追尋人類曾經共同的精神家園。這部書是我曾經的夢想所在,我後來的許多觀念都在其中萌芽,後來我的住所也都叫巴別塔尖,我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建立起我們人類共同的“巴別塔尖”。

遠觀:你的《崑崙秘史》系列銷量很好,聽說《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要改編為電視劇,請介紹一下崑崙秘史系列的情況。

曹誰:崑崙秘史系列共有五本:《崑崙秘史:巴別塔尖(前傳)》《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崑崙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崑崙秘史3:瑪雅通天塔》《崑崙秘史:宇宙國(大結局)》。崑崙是天的意思,我企圖用崑崙秘史告訴人們我們曾經共有的世界精神,我們人類本身就是天的意志。《崑崙秘史:巴別塔尖(前傳)》是寫人類的混沌狀態,由《巴別塔尖》改寫的。《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展示亞歐大陸地中心的西藏、新疆、帕米爾的獨特風情,以崑崙山中玉石的時間地軸為核心。《崑崙秘史2:傳國玉璽和羅馬皇冠》是為展示文化從人類文明的中心兩河流域,向東到波斯、印度、中國,向西到猶太、埃及、希臘的擴展,正是人類七大文明中心的分布點,東方權力的中心傳國玉璽和西方權力的象徵羅馬皇冠在書中是結點。《崑崙秘史3:瑪雅通天塔》,將文明從西東兩個方向追溯至中美洲的瑪雅文明,從那裡去理解我們目前對這個世界神秘的迷茫——“崑崙”。《崑崙秘史:宇宙國(大結局)》會講述我們最讓人迷茫的心靈和星空的事,也是我對這世界的預測,我們的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全息的精神和物質的混合物。目前第一二部已經上市,前傳正在出版社審稿,正在寫作第三部,大結局的提綱也列好。《崑崙秘史1:時間地軸》已經跟北京一家影視公司基本談妥,正準備改編為25集電視連續劇,屆時我是編劇之一,詳細情況以後再介紹。

遠觀:你們組織北寒帶詩歌沙龍的緣起是什麼?當時主要有哪些人參與?現在還在活動嗎?

曹誰:2005年我效仿海子寫《詩學,一份提綱》,我和西原在青海民族大學成立北寒帶詩歌沙龍,我們經常在一起探討詩學,後來在學校只有伊明加入。北寒帶的名字源自我們對那種元素性的亞歐大陸大北方的嚮往。2007年時在西寧有蕭泊零羽、衣郎、魚戈加入,後來全國各地的青年詩人悲離、摩西、龍孟、汐城等紛紛加入。此時由於詩觀各異,我們的追求已變成“在北寒帶,每一種風都有他的方向”,北寒帶成為一個同仁性質的聚會。在2007年底時我們印北寒帶詩叢,我的那本是《冷抒情——亞歐大陸牧歌》。我和西原、衣郎先後組織三次“北寒帶詩歌朗誦會”,當時在青海影響很大,省內重要的詩人都出席,西寧電視台“夏都零距離”欄目做一期北寒帶朗誦會的節目。這樣北寒帶在漢語八零後詩歌界和青海詩歌界形成一股強大的潮流。2008年我去職遠遊,在西藏、新疆遊歷數月歸來,北寒帶就很少活動了,不過前不久我和西原、衣郎參加第二屆高墩營藝術節時討論,計畫在西寧繼續活動。任何社團都有其生命,大江東去浪淘盡,該寫作的人就會寫作,不寫的人藉此度過青春期,我覺得自然就好。

遠觀:你寫作《大詩主義宣言》後發起大詩主義運動。為什麼要發起這樣一個流派?你們的核心主張是什麼?現在的影響怎么樣?

曹誰:由於北寒帶的追求各異,為保持我們對大詩歌的追求,我在2007年初寫《大詩主義宣言》七章,跟西原、西棣繼續推行大詩主義詩學。我們一直堅定推行大詩主義詩學,不過常以北寒帶的形式去組織活動。當下漢語詩壇諸流派都各執一詞,我們面對的當務之急是關照詩歌萬世一系精神,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融化古今、合璧中西、和合天人,成就一種大詩學。我們的世界由一種巨大的宇宙精神貫穿其中,這種精神跟我們的內心息息相關,我們要在內心發現那個偉大的秩序或道,我們由此才能理解這個世界,這就是詩中的內容之“大”。這種宇宙精神會隨物賦形,其外在形態即元素,元素表現為形象即意象,這個意象系統跟宇宙本質精神相對應,這就是詩的意象之“大”。我們要用語言去描述那個形象,從字到行到節,從文字到修辭到文本,從言到象到意,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那種宇宙精神用唯一的語言文本表現出來,這就是技術之“大”。大詩主義的特徵就是,意或內容的通靈性或神聖性,元素或象的系統性或典型性,文本或言的契合性或融合性。這樣大詩主義就是,從宇宙精神(意)到元素(象)再到語言(言)的具體而微的象徵化過程,最終詩歌文本會通過元素昭示那個宇宙精神。

如今大詩主義在年輕一代詩人中形成一股潮流,受到許多同仁的好評。許多餘編著的《筆尖上的舞蹈:80後文學見證》中將大詩主義跟狀態主義、性感寫作共同列為80後發起的三大文學思潮,有專門一章介紹。我在魯院學習期間,跟全國各地的作家就大詩主義廣泛交流,魯院詩歌研討中大詩主義是一個中心話題,受到詩人李小雨的讚譽,說大詩主義是“文化地理背景下的神性寫作”。在魯院期間,著名批評家施戰軍院長非常關心大詩主義的發展,說大詩主義“有超前的文學精神與遠大的文學抱負”。

我在2010年初又寫作長篇詩論《大詩學》,詳細闡述大詩主義的詩學,將大詩主義的理念擴展到所有文學體裁中。大詩主義內合於文學的發展脈絡,外合於世界大同精神的潮流,總結過去古今中外詩學,可以解決我們現實中文學面臨的許多問題,開啟未來文學發展的方向,我希望大詩主義能夠發揚光大。

遠觀:你的詩文一直在構築自己的理想國:“巴別塔尖”或“亞歐大陸”或“崑崙”,在你的心中它們分別有何意義?

曹誰:巴別塔是來自《聖經》的廣為流傳的世界性典故,據說原型就是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人類要共同建造一座通天塔,上天知道後很害怕,就把人類的語言變亂,人們因無法交流而終止建設,散到各地就是民族。現在我想把這通天塔的尖頂建好,恢復人類的自由家園。這幾年我搬了許多地方,不過巴別塔尖這個屋名一直沒有改變,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叫《巴別塔尖》,我出版的散文集原名也是《巴別塔尖手記》。

我們人類的文明大體上都是綿延在亞歐大陸地的北溫帶的,亞歐大陸地就是人類曾經自由的家園。一切跡象表明我們的文明不是多個地方起源的,而是從一個地方起源後傳播到其他地方的,人們從兩條河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出發,向東到猶太、埃及、希臘,向西到波斯、印度、中國。在我的詩歌、小說、劇本中都有這樣一個理想家園,我的長詩單行本就叫《亞歐大陸地史詩》,在崑崙秘史系列中亞歐大陸也是核心。

崑崙無論在印歐語系還是漢藏語系都是天的意思,崑崙是天下龍脈之祖,從這裡向東向西延伸,正是我們文明的分布,一面指向浩淼的星空,一面指向深邃的人心。我的長篇小說崑崙秘史五部曲中有具體的演繹,試圖用五部書來演繹我所理解的世界。

遠觀:你現在是自由作家,請講一下你每天的生活。當代許多人在為文學唱輓歌,對此你怎么看?

曹誰:2008年我從西藏、新疆遊歷歸來就開始自由寫作,青海是崑崙山的核心所在,長江和黃河就從它的懷抱流出,現在就住在崑崙山腳下的西寧,書屋仍然叫巴別塔尖,有一個愛人叫朵咪,有一隻狗叫巴比倫。每天基本上有一半時間在寫作,其他時間會去做各種各樣我想做的事,我覺得我們既不能錯過精神的永世的快樂,也不能錯過物質的當世的生活。

當下文學是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面對市場、網路、影視這些新的因素,文學看起來似乎是每況愈下。我感覺文學只是在變,固步自封的人看似堅守文學,其實是遠離文學。文學從產生到現在,那種精神在不斷流變。我們最初的文學形式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詩,詩歌的衰退在今天最嚴重,其實文學的精神已經分流入敘事文學。在影視誕生後,我們的文學精神又在向表演性的影視分流。詩歌、小說、劇本的精神都是相通,他們都是從我們的世界中攝取“元素”來構築一個世界,這元素要對內合於內心精神,對外合於世界本質,這元素對於詩歌就是“意象”元素,對於小說就是“故事”元素,對於劇本就是“場景”元素。我相信文學永遠不滅,只是將以新的姿態出現。今天我們只能是寫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學,在故事層面上讓大眾喜愛,在精神層面上讓精英思考。

(中國國際產業文化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